摘要:微博作為一種新型傳媒,它不僅僅是一種傳媒工具存在,事實上已經成為執政黨創新社會管理的面臨的新課題,如何引導和加強“微博問政”的政治參與,加大與人民的溝通成為創新社會管理視域下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社會管理 “微博問政” 研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對于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在我國社會結構日益復雜,多元化的社會價值取向的社會背景下,尤其在中國進入網絡化社會的特定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1,對于創新社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中國已進入聯網時代和網絡化社會。2011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京發布了《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用戶已達到4.85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6.2%,微博用戶數量以高達208.9%的增幅,從2010年底的6311萬爆發增長到1.95億,成為用戶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應用模式。2
一、目前“微博問政”的現狀
“微博”的出現為廣大人民搭建了信息互享的平臺,對政府部門的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安徽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省長王三運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鼓勵網絡問政”3。這是“網絡問政”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受到了與會代表、委員們的熱切關注,也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說:“微博可以產生‘核裂變’效應,形成信息的高速大范圍傳播,它可以讓每個人都發揮過去只有媒體才能發揮的作用。”“奧巴馬當選總統,微博功不可沒。在中國,政治人士也完全可以借助微博的力量與民眾溝通,”4曾經幫助奧巴馬贏得美國大選的微博,如今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之上也熠熠生輝。2011年則開啟了“微博問政”,“政府微博”也逐漸成為政府創新社會管理的一種方式。而多元價值取向社會背景下的微博,基于其自身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微博在社會管理創新以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的因素格外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值得研究。
二、當前“微博問政”的特點
一是草根性。草根性的色彩讓大多數人可以在140字的文本范圍內找到了個人表達和情感的宣泄口,成為他們展示自己的舞臺。有學者稱微博“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5,這將大大降低人們的表達門檻,也為人們傳播和發布各類事件提供了可能性。
二是透明性和真實性。由于微博參與受眾的廣泛性使“微博問政”受到更多人民的監督,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加快了人民對虛假言論糾正的速度,還事件以真相。
三、“微博問政”面臨的問題
“微博問政”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有效手段,開創了網絡時代民眾參政議政的一種新形式。雖然現在很多黨政機關微博在不斷摸索中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但是黨政機關微博還是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既有經濟的原因,也有政治、社會的原因,因此總體上與人民的期待存在一定距離。
一是微博更新不及時,或者部分成了“空殼”微博。部分官方微博既不會贏網民反映的問題,也沒有任何原創性的內容,有的只是把新聞或者規章制度肢解開分為若干段往微博上貼,更有甚者只是開通微博,從未發過一條微博。
二是脫離觀眾,空話官話太多。官員開微博,其特殊身份更容易受到網民的關注,但現在不是“權勢”而是“粉絲”的時代,在充滿草根性和民間性的微博中如果大講空話官話必定會失去人心。
三是警惕“鍵盤代表”的形成。部分官員把微博當做唯一的交流方式,過分依賴這種這種溝通方式,從而不能深入基層,不做調差研究,不了解實際,使自己成為“鍵盤代表”,從而影響社會管理創新的毒瘤。
微博僅僅是一種溝通的渠道,不能完全代替下面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除需要對其影響的兩面性有清醒的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重要的是采取相關對策,使“微博問政”和創新社會管理結合起來,用其解決社會管理中的問題,“微博問政”才能鷹擊長空。
四、促進“微博問政”與社會管理創新良性互動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微博問政”和社會管理創新應當始終堅持以提高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社會管理的主體是人,社會管理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人。“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關鍵在人。”6之所以要把“微博問政”和社會管理創新始終堅持以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原因是:首先,它肯定了人首先的現實基礎—物質利益。馬克思說過“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 ,“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們以看的見的物質福利”因此,關注人的物質利益、肯定人們物質利益追求的權利的權利是激發人們創新社會管理的前提。其次,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社會管理是和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致的,胡錦濤強調“社會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7。再次,社會是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無數個人活動所組成的系統。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社會的主體,以人為本的理念激發了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提高了人們進行積極管理的積極性。
第二,“微博問政”和社會管理創新應當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
“微博問政”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理念的細化與升華。毛澤東同志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 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群眾路線要求我們,在網絡問政的背景下中,要通過微博等新媒體以及其他的各種過方式方法,來幫助我們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只有了解社會的實際情況,了解人民群眾的要求,才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在“兩會”期間微博的傳播過程中,真正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微博問政”的發展還需要更有效的引導,特別是與人民群眾的互動,只有與人民群眾形成良好的互動才能使得其影響力更真實更有利,才能夠使“微博問政”在創新社會管理機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三、逐漸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和“微博問政”的有機結合
社會管理是不斷進步的,主要表現在社會管理方式的不斷進步,管理手段的不斷前進和創新,管理重心趨向于以人為中心,管理效率日益提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的氛圍下,創新社會管理的方式之一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不斷提高,服務的水平和能力不斷增強,“微博問政”是社會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機制的創新,是多元化的創新社會管理方式之一,是當今的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機制的不斷改革和向前發展,政府的職能也在不斷改變,本來“我們的各級領導機關,都管了很多不該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8現在正逐漸從相關領域中退出來,逐漸還“權”于民,問“權”于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微博問政”這一新型的社會管理方式加快了這一轉型,是多元化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動力需要。
雖然“微博問政”的確促進和加快社會管理創新的步伐,但在實踐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微博問政”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環,它是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人們參政議政的新陣營。但“微博問政”中國的發展剛剛起步,很多方面都需要改善和完善,他能否達到人們的預期,還需實踐和時間來證明、來完善。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是當下社會利益“井噴式”的多元化帶來的挑戰,也是新技術新問題新事物提出的新要求新方面。“微博問政”只是其冰山一角,它作用的發揮也面臨很多困擾。在社會管理機制創新的大背景下,如何使“微博問政”之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社會管理方式,如何應對網絡時代社會管理創新的新問題、新挑戰,促進人們參政議政卻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思索。
參考文獻:
[1]胡錦濤. 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N]. 人民日報,2011- 2- 20(1)
[2]CNNIC發布《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3]網易.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支持網絡問政
[4]喻國明.微博:一種蘊含巨大能量的新型傳播形態[J].新聞與寫作,2010(2)
[5]南都網,140字發言限制將平民與莎士比亞拉到同一水平線,微博,大事小情交織的時代關系網如何將影響力變現?
[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人民網: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注釋:
[1]胡錦濤. 扎扎實實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N]. 人民日報,2011- 2- 20(1).
[2]CNNIC發布《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107/t20110719_22132.html
[3]網易.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支持網絡問政
http://news.163.com/10/0212/10/5VAJICKH0001124J.html
[4]喻國明.微博:一種蘊含巨大能量的新型傳播形態[J].新聞與寫作,2010(2):59-61.
[5]南都網,140字發言限制將平民與莎士比亞拉到同一水平線,微博,大事小情交織的時代關系網如何將影響力變現?
[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80頁
[7]人民網: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3958405.html
[8]《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