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51-02
摘要:新時期,素質教育已經勢在必行,其中個性教育已成為世界教育改革關注的主題之一。語文學科因其獨有的工具性、基礎性、人文性,在培養學生個性發展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人格,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同時要注意減輕學生的負擔,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去主動,自由充分地發展他們的個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個性發展 心理素質 自學能力
我們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鄧小平曾指出:“下個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而進行素質教育已是勢在必行。其中個性教育已成為世界教育改革關注的主題之一。“尊重個性”、“發展個性”已成為當代世界眾多國家共識。語文學科因其獨有的工具性、基礎性、人文性,在培養學生個性發展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呢?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就語文教學中個性的培養談一下我自己的淺顯認識。
1 教師的個性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
我認為一個真正的教師應該有一個鮮明的個性,一個獨具一格的個性。學生的個性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他的教師的個性痕跡,尤其是教師的道德個性、審美個性、以至思想和行為個性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或是教師與學生的各種交往中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個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有什么樣的老師便有什么樣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注意自身良好個性品質的培養。教師不僅應具有高尚的職業追求,把教育事業視為人類最光榮的事業,而且應有廣泛的興趣,因為教師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自己首先要做全面發展的人。同時,在教育工作中,不論遇到什么事,教師都應做到心平氣和,沉穩從容,不焦不躁,對學生要熱情、寬容,同時還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要培養好學生的個性,首先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各方面的素質。
2 培養學生的個性
個性是由體力、認識、情感、意志、興趣、氣質、能力、技能等諸多因素構成。培養學生的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來探索,實踐的。
2.1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個性充分發揮的前提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學生的人格。任何挖苦、諷刺的語言都會傷害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在我的課上,我始終運用鼓勵的語言,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得好的學生更加積極動腦思考,對于答的不對的學生來說,他的自尊又暗示他主動參與。在這個過程中要盡量讓每個孩子都參加進來,讓每個孩子都嘗試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2.2 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人類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瞬息萬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基本能力,是獲得應變能力、創造力、競爭力的先決條件,也是學生形成獨特個性的一個基礎。我今年教初一年級語文,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每節課中我都給學生近二十分鐘的時間去自學,我只給學生出示自學思考題,便放手讓學生去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這些任務,其實這個過程便是學生潛能的調動過程。然后讓學生自己來匯報自學過程,再去有重點地加以指導,這種訓練方式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前二十分鐘,同學們都在緊張地忙著,沒有一個甘于落后的,課堂上有在嘩嘩地翻字典的,有用手在桌子上寫的,還有的嘴里在不停地嘮叨著,他們那認真的態度,正是個性中獨立參與意識的形成過程。
2.3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和思想負擔,為學生爭取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V
自由時間對個性的健康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它最大的特點是自主能動性強,在一些時間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愿望、習慣自由地尋找適合自己活動的內容和活動方式來充分體現他們的個性。我每天留的作業很少,為的是讓學生有看動畫片、看課外讀物、看重要新聞的時間,有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間。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
我不但在作業上減輕學生的負擔,還在思想上給學生卸包袱。這里所說的包袱就是指以往我們給學生按好、中、差進行的分類。這種分類就是應試教育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形式對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一種極大的傷害,也是對學生個性的抹殺。我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不能簡單地用“好”或“壞”一概而論。如果老師根據其個性不同,挖掘他的潛能,他會很快進步的,他進步的程度往往出乎老師的意料。
2.4 在課堂上,真誠尊重學生的選擇。
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就必須真誠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給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留下充足、自主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從根本上講,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創造性越高,學習的效果應當越好。然而,由于學生長期按教師的指令學習,只會用劃一的方式去學習,這必然使學生的創造性受到限制。學生也由于長期失去個人選擇的機會,個性的發展也必然受到了壓抑。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在選擇中學會判斷,給每一個學生自主性的活動實踐機會,尊重學生對自己的選擇,才能使活動具有真正的教育價值。
自主選擇是一種主體意識、主體行為、主體能力的體現。我們課堂教學,就應該在更多的環節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初讀課文時,我們往往要檢查一下學生是否真的讀通了課文,這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和同伴一起分工朗讀課文,有時還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個最難讀的句子,或者挑一個自己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來潛心品讀,把讀的選擇權充分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深讀課文時,我們要啟發學生去提煉課文的主線,然后開門見山地提出研讀專題,以便學生充分地展開有選擇性地學習。此時,我們可以把學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布置作業時,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有層次的作業練習,允許學生在作業的數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選擇。把選擇的自主權大膽地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選擇性地完成作業,這樣無疑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更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2.5 開放寫作,讓學生的個性發展在作文中盡顯風采。
從學生個性培養這一角度出發,教師在寫作指導時不要設下太多的框框條條去束縛學生的思維,要放手讓學生去寫,鼓勵他們寫自己想寫的話,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促使學生創造性思維、求異思維和想象力的發展。另外,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進社會,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不斷豐富寫作素材,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成為學生個性化寫作的不竭源泉。在批改作文時,教師要尊重學生文章的個性,堅持多就少改的原則,多肯定學生的優點與進步。特別是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要盡量發掘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不管是新穎的開頭、結尾,或是所寫的一件新鮮事、一個好的詞語、句子或段落,都應給予鼓勵表揚,使他們感受到寫作成功的喜悅,呵護他們的寫作興趣。
總之,要培養好學生的個性,作為老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同時還要注重課堂實效,減輕學生的負擔,給學生一些自由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去主動、自由、充分地發展他們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