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82-01
由于中西美術的宇宙觀和哲學背景不同,導致了中西美術的差異,即世界美術中東西方兩大體系,由兩大體系又衍生出不同的美術理論與美術創作,形成了美術視野的多元性。中西美術本身的自律性是自在自為的,是在人類藝術地認識世界、審美地體驗世界的無限推移中深化著、豐富著、發展著、開拓著的。一部世界美術史就是由不同地域美術為前提的不斷追逐并充分體現人類藝術互融與演進的過程,全球化并沒有也不可能消彌藝術差異和異質,個性與共性互融共存。
現從以下幾方面來論述中西美術的差異與共性:
1 表現性意象和再現性具象
東方藝術是重表現的;西方藝術是重再現的。然而近世紀東方藝術由古典的、表現的轉向現代的、再現的。西方藝術則由古典的、再現的轉向現代的、表現的。這種東、西方藝術逆向發展的趨向,匯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預示著反方向回歸。認識上隱約出現了藝術的“十字形”交叉線。 如同屬肖像性繪畫作品:梁楷(南宋)的《潑墨仙人》與17世紀荷蘭通派維米爾的《站在窗口讀信的女人》,前者是通過夸張、變形和狂放的筆意來表現的,后者是通過精確的寫實手法,如達#8226;芬奇所說的“繪畫要象鏡子般映照自然”。中國繪畫的中心觀念是“氣韻生動”?!皻狻笔钱嫾业膬仍诩で闆_動“韻”是“氣”表現在畫面上的某種韻味、情趣。中國繪畫講傳神,包括對象的內在精神,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思?!皞魃裾f”從人物畫移到了山水花鳥畫,山水花鳥得到了人格化的表現。明朝唐志契說過:“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水性即我性,水情即我情?!敝傅木褪钱嫾乙憩F自己的真性情。
2 中國美學與西方美學的巨大差異就是“天人合一”和“神人合一”的差異
前者由審美走向人際,回到生活,后者由審美走向宗教,皈依上帝。在美術史中,幾乎同一時期的中國西漢霍去病墓雕與古希臘的米洛的阿芙羅蒂特雕像不同的審美取向,在于前者表現的是人生成于自然,回歸于自然,這一巨型紀念碑式的雕刻,以臥虎、躍馬、石象、怪獸等天然渾成的造型,拓展出廣闊山野、丘陵和無極宇宙?;羧ゲ∧谷鐪婧C髦?,孕含于天地精神之間。在那空闊之野,浸浴著一種恒久的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吧袢撕弦弧焙汀疤烊撕弦弧边@也就是中西美術的差異之一。
3 重表現與重再現是東西方美術又一大差異
自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起,西方美術都力圖運用理性的數學方式實現對事物的模仿。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透視學、解剖學、光學、色彩學的興起奠定了西方繪畫再現方法的基礎,西方繪畫的審美趣味,在于真和美,在于對對象、環境的真實描繪,它講究比例、明暗、透視、解剖等科學法則。中國繪畫總體上傾向于表現性,其內涵、隱喻、言不盡意、意在言外顯示出中國藝術的重性靈、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情,把藝術的審美對象由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由再現轉向表現。中國繪畫尚意,西方繪畫尚形,中國繪畫重表現、重情感,西方繪畫重再現、重理性。中國繪畫的中心觀念是“氣韻生動”?!皻狻笔钱嫾业膬仍诩で闆_動,“韻”是“氣”表現在畫面上的某種韻味、情趣。中國繪畫講傳神,包括對象的內在精神,畫家自己的主觀情思。西方油畫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調組成,以光影韻律為其形式美的特征,西方繪畫追求真實感、立體感、節奏感、明暗光影感。不同的民族必定有其特定的歷史沿革、民族主體性格、心理素質、文化背景、風俗民情及其藝術觀念和藝術理想等,近幾個世紀東方藝術由古典、表現轉向現代、再現,西方藝術則由古典、再現轉向現代、表現。這種東、西方藝術逆向發展的趨向,匯聚于全球化潮流中,預示著反方向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