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105-01
摘要:筆者針對小學數學中課堂提問式教學做了一些理論和實踐的探討,包括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的特點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策略實施的原則,并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策略的構建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
數學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極為普遍的一種現象,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進行雙邊活動的重要形式。數學課堂提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維,提示學生學習重點,給予教師反饋信息,培養學生參與能力,聯絡新舊教材等功能[1]。
1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的特點
1.1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具有整體性和綜合性。
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等都是構成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要素,這些要素綜合地、密不可分地共同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因此,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的構建必須針對具體的教學需求和條件,對構成教學策略的幾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組成切合實際的最佳的實施教學的方案。
1.2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具有層次性。
每一個班級里的學生,在心理、思維、能力等各方面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層次性的。相應地,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也要體現出層次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才能達到教學策略應有的效果。
1.3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具有針對性。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和任務的要求,并參照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最適宜的教學方法、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組合起來,保證數學教學活動的進行,以便實現特定的目標,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
2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策略實施的原則
2.1 突出重點,難易適度。
一堂課只有四十分鐘,不可能所有的問題都面面俱到,因此一定要把握好重點,就那些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內容設計提問,問在最需要、最值得問的地方,突出重點。另外,教師設置的問題一定要難易適中,過難和過易都不利于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問題過難,只有少數幾個學習好的學生會,而其余大多數學生都不會,容易挫傷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過易,所有的學生都會,缺乏挑戰性,時間久了,也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設置難易適中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盡量做到讓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
2.2 啟發誘導,發展智力。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數學是一門概括性、抽象性極強的學科,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運用填空式提問或是非式提問,而是要通過必要的設疑、鋪墊等將學生帶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這時候,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高度緊張,而教師只要抓住其本質稍加點撥,啟發的效果就會更明顯。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習得的知識會更加得牢固,相比完全接受式的教學,這種方法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智力[2]。
2.3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也是數學問題的教學,是以數學問題為紐帶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發展的過程。要想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運用數學知識,教師就應該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特點,教學目的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教師先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做一個底面半徑3厘米,高10厘米的“飲料罐”。學生在操作中發現了問題:側面積不知道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圍?這一問題解決后,又引發了新的問題:圍側面積的長方形紙的長究竟應該是多少呢?啟發學生思考的關鍵在于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在本案例里,教師把問題巧妙地寓于學生的活動中,讓學生從情境出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式教學策略的構建
3.1 精心設計問題,保證提問的科學性。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中總是精心設計提問的問題,意圖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解決疑難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頂峰。特別是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課程目標。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好問題,以便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提問。
3.2 掌握多種方法,保證提問的可接受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好問題是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提問的前提。要使提問收到較好的效果,還必須講究提問的技法,掌握多種提問方法。
3.2.1 采用遷移法,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數學知識結構產謹,系統性強,知識之間存在著許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問題情境和相似的思維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溝通新舊知識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進知識的遷移。這種由淺入深,以舊引新的提問方式,稱為遷移法,是數學教學常用的提問策略之一。
3.2.2 采用分合法,將問題分解組合,逐個突破。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把一個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然后再綜合解決大問題,這種提問方法稱為分合法,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提問方法。提問設計的組合要注意,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際生活經驗出發,使問題的范圍大小、難易繁簡情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3.3 捕捉發問時機,保證提問的有效性。
在知識的關鍵和本質之處及時提問,可引導啟發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知識的實質,把學生帶入積極的學習情境之中,促使他們積極思考,順利掌握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數學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以科學性和邏輯性為主的,很少考慮興趣和注意,而數學教師必須在不影響科學性和邏輯性的條件下,考慮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3.4 展示結果和答案,保證提問的評價性。
對學生的答問進行評價,有利于促進師生交流,形成良好的雙相反饋,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后急切想知道對錯,其余學生的心理狀態也一樣。因此,教師要及時準確地對答問進行評價。同時在評價中,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師生共同幫助解決。
4 結論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鑒于“課堂提問”在數學領域的重要性以及數學教學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按照課堂提問的程序,構建了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策略,希望通過共同的努力,逐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高向斌.數學教學研究與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2] 高艷.現代教學基本技能[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