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84-02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地方基層群眾對精神生活越發重視和需要,在今天,隨著以人為本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以人為本日漸成為社會共識。運用人本思維去開展各項工作已經成為一種時代要求。本文筆者提出了以人本思維為指導,全面提高群眾文化輔導的思路,和同仁共商榷。
關鍵詞:人文思維 群眾文化 文藝輔導 精神生活 城鄉文化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masses culture thinking
Wang Jing
【Abstract】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material life, the local people for the spiritual life need more attention and, today,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philosophy continued to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people-oriented become social consensus. Apply this thought to carry out the work has become a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o the people of this thinking as a guid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masses culture thoughts, and my colleagues.
【Key Words】Humanistic thinking; Mass culture; Cultural counseling; Spiritual life; Urban and rural culture
1 堅持“群眾滿意”的輔導理念,健全為群眾文化服務的輔導體系
1.1 是要確立準確明晰的讀者定位,為讀者提供高效的文化服務。
任何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都應該有其自身特定的群眾服務對象。一方面,現在的人們是一個復雜多樣的群體,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也具有無限的多樣性,某一項文化演出不可能滿足所有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任何一個特定的群眾文化其涵蓋量和影響度也是有限的,往往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或特定的指向性,因此,這就要求群眾文化輔導管理人員或者群眾文化輔導員必須要有一個準確明晰的群眾文化定位,以準確明晰的文化傳播形式為群眾提供高效的文化服務。實踐證明,群眾文化輔導管理人員或者群眾文化輔導員只有確立準確的群眾文化定位,才能真正實現為群眾文化生活服務的目的。如近幾年來,廣電總局和各縣市文化館、文體廣電旅游局開展了一序列的文化下鄉活動,在運作中自始至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刊理念,在群眾文化生活的定位上確定了“關注農村群眾生活、提倡農村新風尚”的文化文娛活動宗旨,明確提出“要以農村群眾的生活、工作、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為標準,選擇和確定報道內容”的宣傳定位,在文化娛樂節目輔導和設置上,突出了以農村群眾生活為中心,通過喜聞樂見的小品、相聲、快板、說書、歌曲等節目為文化導向,反映了農村人民群眾的典型生活和心理活動,提倡新時代、新農村、新面貌、新風尚,都在農村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擁戴。
1.2 是要嚴把文化導向關和文化質量關,為群眾提供高品質的精神食糧。
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的精神食糧是人本思維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只有奉獻給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精神食糧,才能最大限度維護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食糧需求的利益。這首先要求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必須要嚴把輿論導向關,要嚴格貫徹落實“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輔導政策。當前,一些地方文化為了制造所謂“賣點”,不惜觸及相關政策底線,大打“擦邊球”小動作,在群眾文化娛樂方向上日趨走向低級媚俗,在內容上大搞“無厘頭無內涵”或者有償文化演出或輔導,不僅嚴重損害了人民 群眾的利益,更違反了人本思維的本質要求,必須要堅決遏制和徹底改變。其次要嚴把文化作品質量關,要嚴格按照“精心策劃、嚴格選題,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無論在策劃、選題、編排還是輔導乃至演出中都要堅持精品路線和風格,要嚴格編審制度,把好三審關,力求文化作品結構嚴謹、內容精練、格調高雅、導向性強、政策性強、情意并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1.3 是要建立與群眾的互動機制,調動群眾參與文化輔導的積極性。
在群眾當中,有很多的文化能人,他們才藝雙全,是難得的資源。積極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文藝輔導或者文化演出的積極性是體現“以人民群眾為本”的人本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群眾文化工作發展的希望所在。這就要求群眾文化輔導管理人員必須要建立一種與群眾的互動機制,這主要應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建立一種調查制度,群眾文化輔導人員要定期到文化演出活動所特定的群眾群體去調查走訪,同群眾直接座談,了解群眾的意見和需求;另一方面是要建立一種獎勵制度,通過各種渠道,如在網絡上設立群眾意見反饋欄目、發放群眾調查問卷、網上征求群眾意見等,同時對一些有創造性的建議給予適當獎勵,這樣既能隨時聽取群眾呼聲,又能切實提高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更能有效提高群眾的文化精神生活。
2 堅持“以群眾為本”的輔導理念,建立和培養高水平輔導團隊
2.1 要樹立一種平等意識。
體現“以人為本”人性化的服務,是群眾文化輔導人員服務群眾文化精神生活的基本要求。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工作表面看是與文化節目活動打交道,但實際上是通過文化活動與人打交道。群眾文化輔導人員與群眾是相互依存的互助合作關系,這種關系應是建立在平等、親切、融洽、和諧基礎上的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關系,特別是一些群眾文化輔導人員自己也是其他一些節目的群眾,應該而且能夠站在群眾的立場來考慮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為群眾提供貼心的服務。當前,某些群眾文化輔導人員依舊存在著某種本位主義的思想,總認為群眾要觀看是有求于自己,因而滋生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對群眾多方苛求,長期下去勢必會嚴重影響文化活動輔導效果及效應。此種心態必須要堅決扭轉。
2.2 要建立一種完善的文化輔導管理機制。
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對群眾人性化的服務,更主要是體現在文化活動的編排、準備、演出過程中。而要確保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在文化輔導過程中不違背人本思維的要求,則有賴于一種群眾文化輔導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在進行文化輔導活動時必須要按照管理要求優化程序,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做到對文化活動節目及時準備,多方采納意見,并予以及時完善,使群眾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輔導效果。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在文化輔導前必須要仔細審視作品內容,要以懇切的語言輔導群眾,肯定群眾在文化參與學習過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不滿意時如實告訴群眾不滿意的原因,讓群眾知道群眾文化輔導人員是認真地輔導,爭取獲得群眾的認同與理解。群眾文化輔導人員在對群眾進行輔導過程中時,要認識到文化輔導過程中群眾也付出辛勤勞動,應盡量尊重群眾的文化觀點,保持其文化風格,不能自作主張,大刪大改,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作者。如此等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群眾為本”的觀念的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 郝森林.淺論藝術教育的價值[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6
[2] 王泰晶,談藝術教育培訓的經驗[J]大眾文藝.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