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怎樣有效的進行技能訓練,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學生管理、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實驗指導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字:化工 技能訓練
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為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做好準備,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主要任務。各種技能考試、技能大賽,對學生職業崗位技能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技能考核大綱》的指導下,強化技訓意識、不斷改進技訓方法,提升技能訓練質量。
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對中職化工專業技能訓練的方法進行了總結。
一、學生管理制度化
從傳統的“靜態”課堂到技能訓練的“動態”課堂,學生是雀躍的,我的第一課就在黑板上寫了個“靜”,這是后續教學的保障,讓學生意識到這里是課堂不是課間,原有的課堂制度依然存在。但是實訓的課堂會有更多的學生管理問題要去面對,如:同一個實驗不同的學生用時不同,先完成的學生該干什么;每一個位置對教師演示過程的觀察角度不同,怎樣平衡視角的問題;當試驗設備不足每人一臺的時候,怎樣組織學生等等。
要強調的是我們制度化不能以限制學生的自由為目的,技能訓練的課堂學生是主體,他可以有自己的“創新”,但是在有序的前提下進行的。我們的制度化就是為全體學生創設一個有序實驗環境。
二、教學過程階段化
學生從接受知識到掌握技能要經歷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我們要安排好這個量到質的梯度,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易后難,先簡后繁。因此我教學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來完成,每個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第一個階段是感性認識階段。利用電化教學的形式,使學生對分析基本操作有一個全面的規范的感性認識。通過觀看教學錄像,把規范的操作看一遍,再結合老師的演示操作,點出容易出錯的地方,讓學生有一個規范操作的概念。
第二個階段是動手練習階段。這個階段著重訓練學生的規范操作,使感知的操作表象變成實際的操作動作,把識記的應該怎樣做轉化成習慣怎樣做。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提示動作要領,逐一地糾正、檢查,手把手的傳授。同時有許多習慣要養成:臺面的清潔;物品的整齊擺放;廢紙、廢液的指定排放。
第三個階段是綜合練習。如我們在掌握了普通玻璃儀器的洗滌、移液管的操作、滴定操作后就可以進行工業醋酸含量的測定。前面的是一個一個的“分解動作”,綜合練習是將“分解動作”貫穿成一個連貫的動作。這個階段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是期盼的,前面機械的反復的訓練學生已經感到疲勞了,這個連貫的操作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刺激點,同時也有些茫然。我們要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這個過程并付諸實施。
第四個階段是綜合分析。這是前一個過程的提高,第三個階段是在給定條件下的滴定,學生不需要考慮試樣的用量。實際的分析任務很少有這樣的條件。如用準確濃度為0.02000mol/L NaOH溶液滴定濃度約為0.5 mol/L的醋酸溶液,那么醋酸的取樣量因為多少?怎么取樣?有些同學按照常用量去取,結果發現標準溶液都用完了,滴定的終點還沒有出現。如果注意到量的關系我們可以計算 0.02000mol/L×25ml =0.5mol/L×1ml醋酸溶液的用量在1ml左右,怎樣取1ml左右的醋酸溶液?如果有10 ml 、25 ml 的移液管和250ml的容量瓶,我們可以先取10 ml 醋酸溶液稀釋成250ml,再從稀釋液中取出25 ml進行滴定。
三、教學內容模塊化
化工技能訓練是綜合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要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教學內容應與實際的生產相符合,因此我們設計了實用性很強的多個實驗模塊,如:分析天平的正確使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工業醋酸的測定;水的總硬度測定;粗鹽的提純等。
在設置模塊時以任務為中心來安排教學內容,比如要完成“氫氧化鈉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我們要圍繞這個任務,把它分解成這樣幾個部分:玻璃儀器的洗滌、堿式滴定管的使用、一定量固體的稱量。在這幾個部分中玻璃儀器的洗滌、堿式滴定管的使用在前面的模塊里已經掌握了,我們只要補充“一定量固體的稱量”就可以了。對于本模塊中暫不需要的內容就留在后面教授。這樣針對性更強,教學效果更好!
四、實驗指導靈活化
技能訓練的過程離不開“指導”,指導的方式和主體可以多樣化的,不能僅限于某種單一的方式,也不能僅限于老師對學生的指導,也可以是學生對學生,我們要針對不同情況靈活應用 。
1.講解要領與動作示范相結合
一般在進行單相操作的訓練時,需要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操作,講解要準確、簡練,示范要標準、規范。很多操作還要注意示范的角度。如滴定管的使用中教師右手執滴定管,學生在模仿的時候會用左手,這時我們可以轉換一個位置背對學生,他們馬上就能改過來。
2.集中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在學生的操作練習中集中指導是針對普遍的情況,但每個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同,還需要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教師在集中指導后更要重視巡回個別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肯定正確的動作,糾正錯誤的動作,增加學生的信心和操作的安全感。
3.整體訓練與單相訓練相結合
一個完整的分析過程是由多個操作組合而成,通常是先單項再整體,如工業醋酸含量的測定,在掌握了普通玻璃儀器的洗滌、移液管的使用、滴定管的使用才可以進行。另一方面,只要條件具備我們就可以設計一個綜合實驗,綜合實驗也可以有梯度的出現,如工業醋酸含量的測定,在沒有掌握移液管之前,可以設計成不計量的終點滴定訓練;掌握移液管之后,可以設計成一個計量的滴定;在掌握了容量瓶的使用后,可以設計成需要計算試液使用量的計量滴定。
4.學生的“學”與“教”相結合
教與學的過程也可以在學生于學生之間進行。這個過程對于“教”的學生來說是一種肯定,甚至是一種獎勵;對于“學”的學生來說,教者是他的同伴甚至好友,有親近感,沒有老師的“權威”給他帶來的壓力,他有不同意見時可以毫無顧忌的說出來,他們在討論甚至爭論中“教學相長”。
5.技能訓練與心里素質訓練相結合
技能訓練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會了”在關鍵的時候能不能很好展示出來,這與心里素質的好壞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很多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表現很好,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失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經常摸擬考試,前期可以是一部分學生“一對一”的看另一部分學生操作,作為監考人員的學生負責記錄操作過程的“問題”,結束后統一討論。后期我們會請相關老師來監考,最后我們有針對技能考試的正式摸考。通過這一次次的摸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心里承受能力,幫助他們專注于自己的操作不受外部條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