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主是制度倫理的核心內容,是政治制度的倫理道德追求。民主的制度倫理價值主要體現在制度的民主精神、制度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制度實施過程中體現“善”。
關鍵詞:制度倫理 民主的價值 “善”的制度
制度倫理是指制度、政策以及法規的合道德性,也是對社會體制是否正當、合理的價值評判標準,蘊含著制度內在應然的各種倫理關系,體現為社會公眾對制度的各種倫理追求。從制度倫理的視角出發,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是政府和各種政治群體、組織行為合道德性的體現;民主作為制度意義上的“善”,是政治制度的正當、合理的價值評價判斷。
一、民主的起源及內涵
民主起源于古希臘,意為全體公民的統治。用現代一點的話來說,民主即是人民的統治或人民的治理。在雅典時期,“人民的統治”具有相當直接和普遍的性質,公民大會作為雅典的最高權力機構,每一位雅典的公民都有資格出席公民大會,并且擁有沒有差別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府的各個政要首領都是由公民大會選舉產生并接受公民大會的監督。除此之外,公民大會有權罷免具有違法行為的公職人員,并且有權對破壞民主制度的獨裁者實行驅逐。因而,在整個城邦的治理中,都體現了人民統治的思想。
古希臘的民主制實現了多數人的統治,即公民中的多數人支配著國家政治。因此,民主的這個含義也延續到后世,成為它的標準含義。在封建君主統治時期,民主無論作為一種政治價值觀還是作為一種政治實體都沒有生長的環境,專制是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特色。直到18世紀資本主義的崛起,民主的價值和民主的制度才再次被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理論家搬上了桌面。霍布斯、孟德斯鳩、盧梭、洛克等哲學家從社會契約理論和人民主權思想出發,致力于恢復民主的價值及制度的尊嚴和構建了近代民主理論,最終提出了以三權分立、代議制為核心原則的民主政治制度設計,并經過不斷完善才有了今天的現代民主制度。
二、民主的制度倫理價值顯現
現代政治學中,政治制度的安排決定社會權利分配,一定的政治制度安排意味著一定的權利分配結果,而這種權利分配的結果必定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權力結構和利益格局,隨之形成各色各樣的社會利益集團。這些社會利益集團將在權力結構和利益格局中開展利益博弈,但因為不同的利益集團在政治制度具體安排的權力結構中的地位不同,他們能夠爭取的權利收獲也肯定不同。若人數較少的利益集團由于在權力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那么這種政治制度就是為少數人獲利的;若是人數較多的利益集團在權力結構中有著優勢地位,那么這種政治制度安排就為多數人所有。前者即為為專制的政治制度,后者是民主的政治制度。所謂的專制的政治制度與民主的政治制度在規范社會的權利分配關系時的價值取向完全不同,從而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走向。因此,政治制度本身就蘊含著不同的倫理精神:是追求私人利益還是追求公共利益,決定著政治制度的德性能不能形成,也決定著制度層面上的“善”能不能被普遍大眾所認可。政治制度道德必定源自于制度內部蘊涵的民主倫理精神和制度安排的民主方式和手段,從現代政治文明達到的高度及發展趨勢來說,民主才是制度倫理的本質要求和至高理想,只有蘊含民主精神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倫理精神,才會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和諧的實現。
三、民主的制度倫理價值實踐
在我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要進一步推動民主的政治制度建設原因在哪?這其中既包含著現實的社會改革和進步的要求,同時也包含著制度倫理的政治道德目標要求。民主的政治制度和行政體制本身就是“好的”,是值得我們所追求的,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和完善民主的政治制度和行政體制。在中國社會“現代化”過程中,政治的現代化發展和建設現代政治文明是其中關鍵環節。就政治制度和行政體制而言,現代政治文明的融合和進步,是民主的普遍化過程。善治是行政倫理的終極要求,也是評價行政道德最重要的尺度。“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善治的本質是政府與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所具有的一種新穎關系,是兩者的最佳狀態。”善治主張最大程度地協調各種利益矛盾,目標是使行政管理活動獲得社會大眾最大程度的認同和服從。善治能否實現,關鍵在于制度設計。制度是執政者根據某些功利要求和道義要求來設計的。制度倫理必然反映執政者在制度安排上的道德要求。執政黨和政府在進行制度的具體安排時,不但要確立整體態度,還要有價值選擇的取向,這兩者最終必須體現在對安排方式的選擇中。由此可見,對具體的社會制度和公共政策的選擇與論證,就成為執政黨和政府實施普遍的社會民主的一個基本手段。當今的中國社會處于轉型階段,許諸多社會制度和公共政策在調整和完善之中,教育制度、醫療制度、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勞動就業制度等等制度,都處在重新選擇和革新的局面中。面對這種狀況,執政黨和政府以何種態度和價值取向來進行社會制度安排,并且選擇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社會制度安排,都體現出執政黨和政府執政行為是否堅持民主的制度倫理。
參考文獻:
[1][美]卡爾?科恩.論民主[M].上海:商務印書館,1988.
[2][美]凱斯?桑斯坦,著.黃維明,譯.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的民主問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美]塞繆爾?亨廷頓,著.王冠華,等譯.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三聯書店1989
[4]汪暉,陳燕谷.文化與公共性[M].上海:三聯書店,1988.
[5][日]豬口孝等.變動中的民主[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6]俞可平.權力政治與公益政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
[7][美]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三聯書店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