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27-01
摘要:
英語聽力是培養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必經階段,居于語言四大功能之首。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學生因受中考題型及分值的影響,聽的能力大大低于其讀寫能力,突出主要表現在:不少學生面對極其簡單的聽力題仍束手無策,失分較多,尤其很難聽懂對話和短文。
關鍵詞:英語 聽力 培養
1 營造環境,培養學生聽的習慣
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口語是第一性的,沒有口語,就沒有書面語。只有在有聲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才能更好地激起學習興趣。因此,英語課要為學生營造盡可能多的聽說環境。
這種環境既包括課內環境,也包括課外環境。比如,教師堅持用英語講課,使課堂成為一個小小的英語世界,并用已學的英語來解釋或表達新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會抓住所學材料的要點,捕捉其中的關鍵詞語,邊聽邊尋找答案,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聽英語,多感受語音信息的刺激。
教學的方式應以聽、讀為主,避免要求學生反復地跟讀,以及強制性的朗讀和說話。不要過分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使每一個學生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地形成聽覺記憶,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授課文、介紹新單詞時,應讓學生合上書本聽教師介紹課文背景及故事情節,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聽課文錄音,并根據所聽內容簡要回答問題,最后再打開書本閱讀課文,這樣能讓學生養成仔細聽的習慣。
2 補充知識,了解聽的背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的一切言行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內涵。由于中西文化差異較大,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的不同,對文化差異的忽視,都會導致判斷失誤、交際受阻。因此,補充相應的背景知識,認識本國語與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也是聽懂文章的一個重要前提。例如,在聽一篇介紹英美人名的文章前,任課教師應對中國人姓名與英美人姓名的構成、排列加以簡單的講解,這樣聽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再如英國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常以談論天氣為主,中國人則不然。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時,應不失時機地向學生介紹與聽力有關的背景知識,如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習俗、禮儀、趣聞等。另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課外文章,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所說內容,還可誘發學生聽的興趣。
3 排除障礙,指導聽的技巧
3.1 要分析學生聽不懂英語的原因,幫助學生尋找聽力障礙。
3.1.1 知識性障礙: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①語音障礙。部分學生未正確掌握語音、語調,由于自身英語發音不標準,難以正確理解所聽內容。
②語言障礙。很多英語單詞在字典上有多種解釋,有的學生是由于自身詞匯量太少,遇到學過的單詞一時想不起來是什么意思而造成的障礙。
③語速障礙。學生的理解速度跟不上聽力材料的速度。
④理解障礙。主要是對聽力材料中的有關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不了解,對材料斷章取義,未能理解上、下文的邏輯關系。
3.1.2 非知識性障礙:學習環境對學生聽力的影響。
①學校聽力教學設備的質量問題和教師使用這些設備的熟練程度。
②聽力學習氛圍的不夠濃厚往往對聽力教學有一定的影響。
3.1.3 學生自身潛在的心理障礙。
學生在聽英語時膽怯、緊張,本來可以聽懂的也聽不懂了。
3.2 強化聽力的教學訓練。
3.2.1 強化語音語調的基本功訓練。
音標是語音的基礎,學生要排除母語種方言的影響,讀準音標,這是培養學生英語聽力的前提。正確掌握如何辨別單詞中的長短元音,辨認語流中的重讀、弱讀、失去爆破和語調。
3.2.2 讀、聽、寫結合訓練,并側重于聽。
為了說得出,必須先聽得懂,教師要為每個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讀、聽、寫、開口講英語的機會。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聽力訓練,要求每位學生每天回家一定要聽懂、熟讀、背誦當天課堂所學的短文、對話,并將自己的朗讀、背誦錄下來,對照朗讀磁帶,查找不足,第二天交由教師驗聽,幫助學生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語音、語調。另外,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聽寫訓練,主要是鍛煉其邊聽邊記的能力。學生記錄時要有重點、有技巧,特別是要記下對話或短文中的地址、年月日、年齡、價格、數字等。
3.2.3 視聽覺結合訓練。
在課堂上,特別是在聽錄音的時候,學生的理解比面對面的交流要困難得多。因此,教師要借助錄像、幻燈、投影、簡筆畫、圖表等視覺手段,使視覺和聽覺結合,共同作用于感覺器官,幫助學生建立音、義聯系。強化聽的信息,為學生提供處理信息的線索,加深對聽力材料的理解。
3.3 注意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針對初中生心理狀態可塑性強的特點,在聽力訓練的初始階段就應該強調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
3.3.1 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其克服困難的勇氣。
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聽是學好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必須加以重視。同時,不否認聽力理解有相當的難度,只要正視它,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
3.3.2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害怕、擔憂、反感而產生的心理障礙。
教師在課堂上要充滿活力,幽默風趣,對待每個學生要和藹可親,善于接觸每個學生;選擇聽材料時,不僅要難度適當,還要新穎、有趣。如在聽力測試時,可采用搶答方式、英語猜謎;利用豐富多樣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擺脫緊張的情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還要告訴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力圖聽懂每一個詞、每一個句子是沒有必要的,只要能聽懂大意,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可以了。
總之,英語聽的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與讀寫有機結合的過程。培養英語聽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無捷徑可走,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斷地反復練習和實踐,才能使英語聽的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