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095-01
摘要:一個班級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習動機和發展需求,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情感溝通的效果。
關鍵詞:班級 管理 方法
關注學生的需要是情感溝通的基礎。美國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學生這五種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主要取決于班主任在管理中對學生精神待遇的高低。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對精神待遇的滿意度。
尊重與欣賞學生是情感溝通的重要前提。尊重、理解、寬容、欣賞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內容,也是精神需求的內容。“尊重”被認為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人的這種渴望尊重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寬容學生的過失,欣賞學生的進步,使每一名學生擁有歸屬安全感。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溝通的關鍵。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最重要的是情感投入,最基本的環節是信任。如果信任出現問題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努力構建以信任為本的師生關系,讓每一名學生享受到真誠的溫暖與和諧,進而激發其強大的學習熱情,為班級的發展增添生機與活力。班級是學校組織中的基層組織,班級作為一個組織管理系統,有著各組成要素。而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班級管理直接關系到學校管理的成敗,對學校的校風、學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當好班主任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所以班主任工作是在普通中實施著偉大。
傳統化的管理是班主任對學生的單向行為,對學生的管理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現代化的管理,并不排斥這種關系,而更注重的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教師與學生既是互為管理的對象,又是互為管理的主體。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班級和學生的共同發展。下面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談一下自己感悟。
1 班主任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淵博的知識
班主任工作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自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為學生從小打下堅定正確的思想基礎。因而,班主任必須具有獻身教育事業的崇高精神。有強大的責任心,就會為學生付出畢生的精力。
一個好的班主任除了有一顆獻身教育的赤誠心外,還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力求使自己成為通才,這對于學生來說,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強有力的教育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老師的知識視野比教學大綱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學生總希望自己的班主任博古通今。
2 展現自我、樹立威望及與學生的情感溝通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是情感交流,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是班主任首要任務,是做好班級一切工作的基礎。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決不是簡單的三言兩語,浮于表面的交流,而是以心換心的溝通,只有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
研究學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最好的途徑是通過活動觀察。通過活動觀察,一要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學生主要的優缺點,并分析其成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糾正的弱點;二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
在親近與研究學生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要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崇高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你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你是值得信 賴的老師,又把你當著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這樣一來,班級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
所謂班級文化是教師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所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度和行為準則。良好的班級文化需要班主任的長期積累,其中教師的榜樣和導向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班級文化能使每一位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憧憬,對學習富有責任感和積極性,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能自由暢通交流溝通的渠道,師生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時能齊心協力,學生能愉快地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可以說,班級文化對學生的管理既是無形的,又是有力的,學生融入其中,一言一行都是班級文化的折射。應該說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能激發班級成員的進取精神,弘揚班級的正氣,使班級人本化管理的效能最大化。
班主任要打造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時時刻刻提醒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可以創造條件形成班級“寬容和接納”的精神氛圍。在班級管理中,使所有學生能形成寬容、接納不同思想和人格的胸襟氣度。
4 精心組建和培養班級干部隊伍
慎重地選拔和培養干部隊伍,班級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
當選的干部應具備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隊伍的建設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的同時,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干部團結合作的精神,要能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帶動整個班級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5 與各科教師密切配合,積極與家長溝通
在校內,對學生教育直接影響的,除了班主任以外,各科教師也很關鍵,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是核心,起協調、組織和領導的作用。要帶好一個班集體,就必須和每一位教師密切配合,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 任課老師和班主任配合得好,班主任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學校的必要補充,作為班主任要及時同家長溝通聯系,根據不同學生做好家訪工作,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性格、愛好和特長,對癥下藥,為每一位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是光榮而艱巨的,在班主任具體工作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做到“情”“理”并舉,“嚴”“寬”同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小明辨是非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