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72-01
記憶是重要的思維活動形式之一,也是學生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記憶能力的培養,既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也是促進基礎知識的掌握,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亞里斯多德說:“記憶是智慧之母。”當前,人類正處在信息時代,學生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所學的全部知識都進行記憶,但是,現在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各學科基礎知識的一些基礎理論,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理論,才可能為未來的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些學生認為:地理不好學,不好記。的確,地理知識頭緒繁多,課時有限,要想全記住,如果采用一般記憶硬背形式的簡單機械記憶法,那就太耗費精力了,效果也不會很好。那么要想使學生輕松地學到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而不忘,記憶猶新,在教學中教師就應多想辦法,有所創新,幫助學生克服記憶中的困難。下面是幾種有效的記憶法,僅供大家參考。
1 聯想記憶法
此方法要求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要求記住的內容編排加工,聯想為一件有趣的事或一個有趣的人,并且聯想得越希奇古怪越好記。例如: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等,可以引導學生聯想:一個“土筐”,水在筐里存不了,所以很生氣!組合成一句:“土筐水生氣”(筐即礦)。再如:我國重要的商業中心有十幾個,沈陽、大連、哈爾濱、天津、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深圳、西安、成都、重慶等,怎樣讓學生記住呢?可以讓學生聯想一個人,這個人叫“沈大哈”,是個很瘦很瘦的男子漢,光著身子象一條蟲一樣,他要進京城逛一逛。組合成一句話:“沈大哈進京戶,男漢光身細成蟲”。這樣的課堂氣氛輕松活躍,使學生一下子記住了十幾個城市,且能較長時間不會忘記。
2 趣味記憶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及機械式記憶模式,不斷探索創新,為學生駕起興趣這一記憶橋梁,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在充滿情趣的教學狀態中記住零散、難記的地理知識。例如,在講西亞的“五海三洲”的分布圖時,可讓學生把西亞中世界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想象成胳膊肘的形狀,再通過胳膊肘這一輪廓引出西亞四周所環繞的“五海”:胳膊肘下方為阿拉伯海,外側是紅海,肩膀臨的是地中海,地中海的右上有個拇指形狀的半島,半島上方為黑海,再往內陸深入,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了。這樣通過饒有趣味的比喻,就把幾個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的確切位置就可很快的記住、記牢。
3 圖示記憶
地圖是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結構,是地理學科的形象語言,也是形象思維賴以進行的表達工具。因此,利用地圖教學和記憶,必然能圖文并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一些城市名稱難記,教師可讓學生先在圖上找,再自己描,最后標出,這樣在圖上把知識記住。再如:一些河流像黃河,長江,黃河像個大“幾”字,長江像個英文字母“W”。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此形,然后讓學生沿著圖形分出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分界點以及各段的水文特征。
4 詩歌順口記憶法
例如: “我國主要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就可以編成以下順口溜:德興銅、個舊錫,水口山鉛鋅白云稀;大余鎢、銅仁汞,錫礦山銻平果鋁;金昌鎳、招遠金,有色金屬要牢記。再如,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有三十多個,也不好記,可以引導學生用順口溜的方法來記: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瓊臺蒙渝北上天。全國人民盼統一,港澳回歸大團圓。(注:此詩歌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行政區劃歌”的基礎上編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