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35-01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與主要方式,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語文教師在有限的時空中,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技能的過程,更是學生生命活動的過程。陶行知先生也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因此,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1 備課時要關注學生,做到因班制宜
我們教師應把教材作為“范本”,不光是解釋教材,而是要用教材作“誘餌”,去“釣”起學生思考的“魚”。同時,以教材為圓心,以學生發展為半徑,這樣的備課才是畫了教書育人這個圓。一個語文教師都擔任兩個班的語文課,兩個班級間存在著差異,所以,這種差異在備課時一定要想到,無論是預習思考題,還是布置作業等,事先都要有充足的準備,即使教學方法也要有所調整。我現在所任的九年七班和九年八班就存在著很大差別,八班是九年最好的一個班級,而七班則差了許多,這樣,我在備課中時時考慮到這一點,掌握兩個班級的具體情況,這樣也就意味著去關注每一位學生。
2 講課中要關注學生,做到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思維活動由問題的產生開始,問題是思維的導火索,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是由問題開始,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種可用因素,向學生提供知識、思路、情境和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贊揚經過獨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結論。在授課中,我盯住每一位學生,有舉手發言的,我提問,有不舉手的,我也提問;當不經常發言的學生回答不上問題時,我依然讓他坐下,然后我會找一個簡單的問題,再提問他一次,他答對了我依然鼓勵他。八班的王勇同學就是鮮活的一例,我還記得第一次提問他時,他滿臉通紅,說話結結巴巴,而且還哭了。旁邊的學生就說他一回答問題就緊張得哭,他從來不回答問題。于是我就讓他坐下回答問題,總算說了幾句,可惜不正確,但我還是鼓勵他,他終于回答問題了。從此以后,每當上課提問,我常常試著把簡單的問題給他,他在我時時的關注下,不僅能回答問題,而且偶爾也能舉舉手,他的變化帶動了班級其他學生。關注學生,學生就會進步,那么我們教師為什么不關注每一位學生呢!我們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師生間是活生生的人人相互關系。因此,我們的教學應進入學生的生命領域,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的身心作為生命體參與其中,讓課堂彰顯生命的關懷,成為人性養育的殿堂。
3 輔導中關注學生,做到讓每一位學生樂學勤思
學生是發展的人,他們不僅具有巨大的潛能,而且都有獨特個性、獨立意識,因此教師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必須貫徹“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核心理念。特別是教師在輔導中,更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就拿背《出師表》來講,我的方法是,要求學習尖子生在背誦時不能錯一個字,錯一字扣0.5分,而且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同時扣0.5分,這樣,尖子生在背誦時精益求精,學習也會一絲不茍,他們就會快馬加鞭,一直領跑在前面;要求中上等學生背誦時,不能錯字,錯一字扣0.5分,但不扣學習小組其他成員的分。這樣減輕一點壓力,他們不至于很緊張,也覺得學習很快樂;要求中下等生在背誦時可重復或背錯個別字,但不扣分,這樣他們也感到自己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自己也是不錯的,在學習中體會到愉悅;對極個別學困生,讀熟《出師表》都很困難,更不用讓他們背誦了,對于這樣學生,我就要求他們背誦文章的第五段和第六段。七班的張禹同學就是學困生,在背課文時,我告訴他背下五、六段就完成任務,結果他很高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我一樣鼓勵他,看到他臉上的笑容。那么他也會逐漸的愛學習勤思考,逐漸提高成績。
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教師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具有淵博的知識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關注著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用我們的愛心搭建一個平臺,讓性格各異的學生各領風騷,都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