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21-01
摘要:政治課主要特點在于以學生逐步擴展的社會生活為背景,特別注重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活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它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與塑造。這些內容不是單靠老師的講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師創設一切有利因素與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完成思想上的升華。
關鍵詞:政治 教學 任務
1 把培養學生的好品質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做人的前提是要具備良好的品質。因此,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誠信品德、創造精神。
1.1 培養自信心。自信就是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善于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是別人所不及的。如果學生缺乏自信心,則無法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而且會產生一些心理疾病。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總會發現這樣的問題:高度競爭的社會給人們,包括中小學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有的學生的心境總是處于高焦慮狀態;有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都明顯下降;有的學生總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人際交往;也有的學生因缺乏對社會情況的正確認識,且與同齡人交往不多,所以性格孤僻,經常被自卑感困擾,在課堂上表現為不善于發言,當回答問題出現錯誤時,便覺得很沒面子,無地自容,以后再也不愿發表意見。針對這種現象,我有意識地問他們問題(問題相對簡單),對回答正確的大加表揚,對答錯的也不責怪,而是以微笑和幽默風趣的語言給以點撥和指正,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形成正確的認識。而且也能增強自信心。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一個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點,由此遭人非議以至譏笑并不是可怕的事,假若因此不再相信自己,看低了自己就會導致今后處處失敗。
1.2 培養誠實的品質。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青少年學生的“德”與“智”同時發展。
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在政治課上嘗試性地用了“課前演講三分鐘”的形式。也就是把每節課的前三分鐘交給學生,讓一位同學演講。學生演講的內容由自己寫(可以借鑒別人的東西,但是不能抄襲他人的成果)。有一次,輪到了初二5班的馬騰演講,他演講的內容非常精彩。為了激勵其他同學,我對馬騰同學進行了充分表揚。可是,課后馬騰同學來到了辦公室,紅著臉說:“老師,因為作業太多,沒有時間寫,所以昨晚我背了一篇別人的小短文來應付今天的演講,請您批評我吧!”聽了他的解釋,我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很感動。誠實的品質在當前的社會多么可貴!我以此事為契機,在自己所教的其他班里開展了以“誠實做人,誠實學習”的專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談誠實:在學習中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在做人上要以誠待人,誠實守信,留一份真誠給自己,撒一份真誠給別人,讓虛偽無法駐足。
1.3 培養創新精神。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為了適用時代的發展,為了創造美好的明天,教師就必須盡快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以全新的理念去塑造新型的人才。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對很多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經常帶著興趣從不同角度認識事物,并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樹立起創新意識。在“正當防衛”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出示了這樣一則材料:”賣西瓜的甲某的瓜攤被搶,他在制止的過程中用刮刀刺傷了五人,其中一人因傷勢過重而亡。“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甲某的行為屬于何種行為(行為前——行為后)?
甲某應不應該受刑法處罰?
法院將如何判決此案?
如果你是甲某,你應該怎么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設計的案例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他們在課堂上討論激烈,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很多人在此基礎上還聯系身邊的事例提出一系列問題請求我來解答。一節課里,師生之間如沐春風、其樂融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知識的主人。
2 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保障
如何在政治課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摸索出一些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情景教學。
情景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形象情景,使課堂來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課堂與生活相連。在教學中我主要實踐了以下幾種情景教學:
2.1 圖象情景。圖象情景就是利用適合教材內容的插圖、漫畫、影視資料、多媒體等將學生帶入教師所創設的感性空間,并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間,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生產者、經營者應奉公守法”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播放了趙麗蓉的小品《打工奇遇》,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感知了教學內容。
2.2 創設表演情景(角色扮演)。高爾基說過,按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我能夠抓住學生活潑好動、模仿接受能力強的特點,經常將部分教材內容編排成小品、課本劇、故事劇等文藝形式,讓學生通過完成角色扮演的方式去完成教材內容,實現政治課的教育目標。實踐證明,創設表演情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
2.3 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景。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呢?問題來自于實際活動。創設問題情景,就要利用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初中政治課的知識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很多時候,問題情境就存在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老師刻意創設。學生只需要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能理解、不能判斷的事物提出來就是很好的問題情境。
3 引導學生提問
教師不是傳達真理,而是激發學生去探索真理。我們不要急于給學生一個結論,而是教給學生找到提出問題、探求問題的方法。我們要懂得如何去引導學生。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不是簡單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而是應敢于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且是有一定深度的問題,在這里教師的引導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特點層層設活動,設“陷阱”,讓學生嘗試錯誤,引導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有價值的問題。
課堂教學的創新,必須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因此,教學過程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此,我把鼓勵帶進課堂,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戰勝挫折,鼓勵學生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