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42-01
摘要:為了貫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以能力為重,改革教學內容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倡導“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近幾年中小學教育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在這改革的浪潮中,筆者不斷的總結先進的經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注重物理能力的培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把自己總結的一些看法與大家交流。
關鍵詞:物理能力 施用 觀察 萌生
能力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人們完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有所不同。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并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總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動相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具體活動既不能表現人的能力,也不能發展人的能力。
1 物理能力及其包括的方面
廣義的說物理能力就是順利進行并完成物理學研究任務的個性心理特征;狹義的說物理能力就是物理學習中必然獲得發展的、直接影響個人完成相應物理學習任務的心理特征。物理能力主要包括物理觀察能力、物理實驗能力和物理思維能力。
2 初中物理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策略
2.1 劃分初中物理能力培養層次及目標。
根據目前初中物理課程的設置情況和物理課的教學特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近、個個擊破的教學原則,整個初中物理能力培養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完成:
2.1.1 萌生階段——學生個體與外界接觸中初步產生的物理能力外顯。學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由于小學時候沒有開設這門學科,加之一開始就遇到實驗課、科學探究、學生會感到困難重重,束手無策。因此,在第一學期的教學中,教師除按要求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外,要著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為減少課堂的單調呆板氣氛,可采用啟發、演示、討論等多種方法教學,以調動思維,活躍氣氛,激發興趣;可將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內容通過聽寫方式讓學生記錄,既控制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手腦并用和速記能力;可設置一些課堂作業,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1.2 運用階段——學生無把握完成某一具體任務對物理能力外顯的運用。通過第一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應適應物理的教學特點,達到正常學習狀態。這時,教師的重點要放在按教學大綱和中考大綱的要求實施教學方面來。吃透教材,把握重點、難點,在每節課中貫徹落實能力培養目標。所以,在教學中,在提高力學知識水平的同時,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創新的能力。教師的精力應放在精選習題、優化和組合試題上來,通過高質量的習題和試題,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以提高學物理思維能力。
2.1.3 施用階段——指學生有把握地運用物理能力外顯去實際完成某一具體任務。根據近年來物理中考試題考查知識點多、覆蓋面大、命題新穎、題型多樣化、智能性強等特點,在總復習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好復習目標,制定出教學策略,處理好教師與教材、教師和學生、學生和教材之間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則:重點知識結構化———抓各部分知識的中心點,將知識以此中心組織起來,形成知識網絡,找出各網絡間物理量的相互關系;基礎知識系統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結構,系統地劃分、歸類和排列基礎知識;難點知識問題化———以問題解決難點,精編一些含有難點知識的習題,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識,突破難點知識;習題結構梯形化——基、中、難一起練,讓學生做適量的習題,提高思路,強化聯系,加深理解。復習方法多樣化———在研究知識、研究學生、精選習題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2.1.4 評價階段——指學生對任務完成情況的判斷。主要包涵兩個層次目標⑴審核:將施用物理能力外顯后的具體成果與欲完成的任務本身進行比較,做出判斷。⑵補充:提出與所完成任務相關的建議。這個階段主要通過對物理能力的各種測試(主要是各種模擬、考試),然后通過講評和自己的反饋后,對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做出科學的評價并提出無法完成某種任務的原因論證,以及由其聯想到得某些其他事物。
2.2 物理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和教法、學法有關。
不同的教法和學法,有利于培養或不利于培養某種物理能力。作為一個物理教師,應該因人、因材科學地確定每一能力的培養措施。①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啟發、講解、指導、討論等措施,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有力措施;②恰當地安排習題,培養學生應用物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③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做實驗,觀察自然現象,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確的結論,培養其觀察、實驗能力;④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斷等物理思維能力。⑤加強學法指導是物理能力提高的催化劑;⑥開展課外小實驗活動,展示學生成功作品,發揮學生創新能力,也是提高物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2.3 物理能力培養和發展與教學內容有關。
各種能力的培養是貫穿于整個初中物理教學中自始至終的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大綱要求,明確每課時中能力培養目標,結合學生情況,認真備課,確定完成方案,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養方案。
3 檢驗物理能力培養結果,完善能力培養措施
通過一個階段的教學,用考試或考查的方法及時檢驗本階段的能力培養結果。著重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命好考查試題,盡可能多地覆蓋各知識點中的能力要求內容。可采用個別或部分抽查和全體考查的方法進行檢驗。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又可反映學生的能力水平,對學習和教學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根據抽查或考查結果,認真分析卷面,總結經驗。對未達標的個別同學,可通過耐心細致地輔導達到能力要求。普遍問題,可通過評析卷面加以解決,使絕大部分同學達到本階段的能力要求。對不完善的措施和方法,及時加以修正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續佩君.物理能力測量研究.1991.廣西教育出版社
[2] 邢紅軍,陳清梅.論物理能力基本理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