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75-01
摘要:時代又呼喚著人文精神,對學生進行理想、志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執著勇敢、自尊自重、自強不息的精神及樂觀的人生態度。創設情感課堂氣氛,用高度的熱情激發感染學生,以情育人。
關鍵詞:課標 人文 情感 創設氣氛 共鳴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現行語文教學中,有些學校和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影響,片面強調語文工具性一面,忽視人文性一面,致使受教育者往往出現意志薄弱、心胸狹窄、自私自我、交流困難等人格缺陷。而時代又呼喚著人文精神,針對這一矛盾,語文教學怎樣才能走出困境呢?
我采取的辦法是自始至終用情感教學,在學生學得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進而培養人文精神。具體做法如下:
1 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中許多選文洋溢著人文情調,蘊涵著豐富的情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感悟。我們在教學中,只要有意識地挖掘其情感因素,就可以收到寓“教”于“樂”,達到以情動人,培養人文精神的教學效果。
1.1 對學生進行理想、志趣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當今日益物欲化了的環境中,青少年極易迷失自己,追求物質享受,失去高尚志趣。我們引導學生透過作品看作者,如魯迅的小說《故鄉》、《阿Q正傳》、《藥》、《一件小事》、《孔乙己》無不貫穿著他對國家、民族、人民命運的關注。魯迅一生是為國家民族命運奮斗的一生,他拋棄了個人際遇與恩怨,將自己人生與社會相連,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崇高的、偉大的。象《荷塘月色》表達的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取向……都在昭示學生壯麗的人生應與集體、國家、社會相連。
這些優秀文學作品常常彰顯作者或主人公的價值觀、人生觀,我們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不僅使他們了解時代,解讀作者,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作品及作者身上汲取精神養料,擴大自己的人生境界,培養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
1.2 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執著勇敢、自尊自重、自強不息的精神及樂觀的人生態度。
如屈原的《離騷》、陶淵明的《歸田園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及司馬遷、曹雪芹等的作品多是人生遭到重太挫折、打擊后的嘔心瀝血之作,或抒抑郁不平之氣,或表矢志不渝的決心,體現了對理想的執著,不向環境和命運屈服、自尊自重、自強不息的精神。
1.3 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美育滲透,陶冶其情操。 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集古今中外文學之精髓,以美的形式,善的內容,傳達出作家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發掘其中的美育因素,引導學生觀察美、感悟美、品位美,以情感“美”滋潤學生心靈。例如《我的空中樓閣》所展示的自然美,《最后的常春藤葉》所展現的情感之美、靜美、壯美,都會喚起讀者沉睡的情感,起到很好的美育作用。
2 創設情感課堂氣氛,用高度的熱情激發感染學生,以情育人
2.1 注重誦讀,以聲傳情,體驗情感。
朗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一種傳統方法,而葉老提倡的“美讀”意即讀出作品的興味,傳達出作者的感情,最終使學生與作者心靈相感相通。因此,朗讀時要采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掌握聲音的速度,輕重韻律節奏;而更要強調的是這種“美讀”使學生由聲入手,以聲傳情,在音韻美的感受中受到點點滴滴的熏陶。根據課文不同體裁,不同特點,朗讀也要“因材施教”。如《世間最美的墳墓》蘊涵著對托爾斯泰的思念追悼之情,在誦讀時表現出沉痛、悲威、低回纏綿的情調,甚至熱淚盈眶,使與課文相應的情感在教室里彌漫開來,那學生心靈必將得到陶冶而漸趨純真。
2.2 以景觸情,引入意境,引起情感共鳴。
所謂意境,是蘊涵著作者主觀感情的藝術畫面,是作者的精神境界和藝術境界的凝聚和升華,因此,教學中,利用直觀圖畫,或多媒體手段,從已經昀講授與鑒賞入手,引導學生感悟那種實實在在的美,將作品意境與現代學生情感體驗溝通起來,能充分調動學生審美情感。例如:小說《荷花淀》主人公水生嫂就是在作者精心構置的特別意境中出場的:新荷幽香,月色茫茫,清霧裊裊,微風拂面,這樣詩情畫意的描寫很快就使學生融情于景愛不釋手了,但很少有人能體味出這景與景中人的關連之處,適時提問“你到過荷花淀嗎?” “荷花淀有什么?”、“你家在哪里希望怎樣?能用五彩筆描繪嗎?”、引導學生去讀、去領會,漸入佳境,接著用多媒體展示出荷花淀插圖,使他們悟出景美人更美,水生嫂的寧靜、勤勞、純潔,不正如荷花一樣美麗而寬廣嗎?意境美造就了形象美,而這個美的形象正凝聚了作者所歌頌贊嘆的抗戰中廣大勞動婦女積極向上的情懷和高尚的愛國情操。教師只有在幫助學生全面真切地理解作品意境后,方能使他們與作品的作者情感共鳴,得到一種情感上的愉悅和滿足,塑造學生的情感世界。
2.3 以言激情,以文激情,體會情感。
以言激情,以文激情,不但引導學生芙注社會人生,而且可以通過閱讀接受作品中思想財富,使學生迅速建立起“精神家園”。例如,引導學生從陶淵明的田園詩中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空靈與淡泊;從蘇軾的詞中,領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從柳永的詞中,領略“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意境;從魯迅筆下“痛打落水狗”,體會“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冷峭;從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詩句中,領悟立志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只要多方面品位作品的人文意蘊,學生就能觸動心靈。久而久之,便可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園。
的確,語文學科是一座藝術殿堂,只要走進去,就會領略到無限美好的風光。在教學中,教師始終應堅持情感教學,以情激趣,把人文教育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寓美育德育于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學握語言文字知識的同時,受到人文熏陶,以提高文化素養,培養完善人格。這樣,無形中就可以收到教書育人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