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49-01
1 鼓勵法
就是在平時教學中,遇到學生有小的收獲或進步或比較好的突出的作業,大膽進行鼓勵表揚的一種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經常給學生以表揚和鼓勵,這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找到自尊,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系。但是,也應該注意,首先,鼓勵和表揚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夸大其詞,否則將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其次,對待同學要一視同仁,如果教師只對自己喜歡的學生經常給予表揚和鼓勵,將會使其他同學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會使師生關系出現危機。
2 展示講評法
就是對學生的作品或作業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再由教師進行講評的一種方法。教師在進行講評之前,可先由同學進行講評,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概括和總結,指出學生作業的優點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見,展示講評法有利于其他同學學習較好的同學作品成功之處,開拓思路,展開想象空間。
3 分工合作法
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作品作業的方法。分工合作法在進行時,先應分組,如四人一組,然后明確每人分工,每個人都應有工作,再合作完成作品。分工合作法適用于工藝課之類的課程,比如賀卡的制作,可由一個同學畫出設計草圖,大家提出修改意見,修改后由另一位同學上色,裝飾,由字寫的比較好的同學寫上文字及祝福的話語,再由最后一位同學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補充和整體收拾,分工合作法有利于每位同學發揮個人的特長,培養同學們的合作精神。
4 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 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采用 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于 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鑒于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 況:
4.1 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 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么?”這個問題可以從 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 “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 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 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4.2 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4.3 要善于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 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4.4 可以借助板書、板畫或示范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5 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 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積極反鎖 。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 做到:
5.1 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并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并為此還要準備好正 確的答案。
5.2 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后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 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5.3 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5.4 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 不宜過多批評。
6 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并從中受到實際教育 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跡、建筑物體、自然風景、 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
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下列要求:
6.1 教師對參觀的內容要有足夠的了解,對其參觀活動要有充分的準備,并有明確的目的。
6.2 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規定,切不可放任自流。
6.3 應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和看法,認真討論,結束時教師要認真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