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81-01
1 要多方位、多層次地挖掘生動形象的言詞材料
可以從下面幾個途徑中獲得:
1.1 深挖教材內容,從教材本身去發掘一些生動形象的語言材料。寓教于樂,激發學生興趣,現行的中學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地方語言是很生動形象的。如地形、地貌、地勢描寫的內容“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藏北高原地貌特點是“遠看是山,近看成川”,新疆的地形輪廓是“三山夾兩盆”等。如對環境、河流、沙漠景觀描寫有:蘇南運河水環境的惡化及我國水體污染的發展迅速時,可用“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十年代不洗馬桶蓋”黃山有“奇山、怪石、云海、溫泉”四絕。
1.2 注意學科的橫向聯系,結合其他學科中有關地理方面的片段來豐富地理課堂語言。
可以語文適當用于地理教學,如陳毅在《贈緬甸友人》中寫道:“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通過對橫斷山區怒江的描寫,歌頌了我國與緬甸友好鄰邦關系,進而使同學們在詩中了解怒江向南流入緬甸更名為薩爾溫江注入印度洋,同樣符合現行高考的文科綜合教學;講到長江三峽時,引用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蹄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還可以運用數學知識于地理,例如,可用“若將耀斑在短短幾分鐘內發出的能量折算成百萬噸級的氫彈,再按地球上現有60億人口均分,則每人可以分到一至兩顆氫彈”來突出耀斑能量的巨大;可用“我國城市年產生垃圾6000萬噸,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這些垃圾有80%運往城郊堆積起來,大有形成垃圾‘包圍’城市的局面”來說明我國城市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嚴重狀況。
1.3 運用地理詩歌來加強課堂的語言藝術。教師要善于學習,平時注意收集些詩、詞、歌謠、或自己編寫一些地理詩歌,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的加以引用,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課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能擴大知識面。如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同學們對東亞季風的了解,我引用了《黃土高坡》這首歌的其中一句: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聽完這段歌,同學們既記住東亞的冬夏風,同時為解釋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了基礎。
1.4 利用課外時間收集諺語、古語、俗語、典故來豐富課堂語言。諺語、俗語等等都是人們長期生活和生產斗爭經驗的概括與總結,有些諺語或俗語看似粗俗,但卻極其富有哲理。在地理課堂教學言語中,準確及時地插入一些諺語或俗語,有時可以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在講授四季更替時,指出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祖先在歷法上一個獨特的創造,同時,引用一些農諺來創設教學情景。
1.5 修辭是語言的美化劑。運用修辭可使教學語言形象生動、富有理趣、情趣,從而增強語言的吸引力和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地理課堂上,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夸張、和擬人等;如我在講到高二地理抽煙有害健康時,我說:“抽煙有四大好處,一是可以演包公(很黑)、二是可以防小偷(晚上一直咳嗽)、三是節省衣料(很瘦)、四是永遠不老(早死)”。又如:“化石是文字,地層是書頁,地理環境的全部演化史就是一部宏篇巨著”;“意大利的領土輪廓很象是一只穿著皮靴的巨腳在踢足球”;還有可用“在宇宙中,地球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來形容宇宙之大、地球之小;在講到黃河含沙量巨大時用“黃河年輸沙量達16億噸,年帶走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難怪一位外國學者驚訝地稱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為中華大地上的‘主動脈出血’”來作為總結等等。
此外,在地理教學語言中,還可以使用成語、別稱、趣聞、謎語、散文、文言文甚至小說節選等文體,只要運用適時適度且切換自如,加上豐富的感情,無限的激情,即可使教學語言熠熠生輝、妙趣無窮。
2 在藝術語言材料確定后,教師要在肢體語言上下工夫
肢體語言往往被老師所忽視,據國外一名心理學家測定:感情的全部表態=7%言詞+38%聲調+55%表情(包括必要的手勢)。肢體語言是教師的第二張嘴,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來配合傳遞地理教學信息,則可以運用自如地進行直觀教學,通過學生的視覺感受,喚起學生的注意,長時間保持興奮姿態,精神振奮,增強學生記憶。比如“手勢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在高中地理中可多處運用:學“大氣的水平運動”時,手心向上,大拇指與四指垂直,四指代表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拇指代表實際風向;學“氣旋與反氣旋”時,稍握拳狀,拇指與四指垂直,四指圍繞拇指代表氣流的旋轉方向,拇指向上代表中心氣流上升,向下代表中心氣流下沉。如講海河五大支流時,舉起左手,掌心向黑板,從大拇指,依次是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手掌是五大支流的交會處,胳膊是海河,這就使學生生動直觀的了解到海河的水系組成;肢體語言彌補了教師口頭傳授、文字板書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和直觀性為一體,達到將抽象的地理事物形象化,將未見過的事物直觀化,將平面圖的內容立體化,將死板的圖形動感化等效果從而渲染課堂氣氛,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富有生機和活力。
總之,地理教學的語言藝術,包括娓娓動聽的言詞性語言和簡單、明了、形象的體態語言,這兩種語言的巧妙結合與靈活應用,對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質量,打有裨益,應大力提倡。當然,教師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即能見效,因此,教師語言技能的修煉應該貫穿于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毫不松懈,惟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