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14-01
摘要: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不應該具體化、程式化,而應該視信息技術教育本身的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對于中學計算機課,關鍵是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的教為主動的學,從而發揮他們的主動創造性,培養學生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 方法
下面談談我是如何上信息技術課的:
1 講課與練習相結合
傳統的普通學科教學是在教室中進行的,而信息技術課教學除理論課可選擇在教室中,在機房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對學生進行演示,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已經成為大多數信息技術老師的共識。教師一邊教,學生一邊學,然后再加上教師有目的、有意義的指導和分組討論學習,不僅讓學生可以學到知識,而且還鍛煉了動手動腦的能力,加深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和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
2 在授課時采取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指的是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具體的、細化的“任務”,通過講解或讓學生自學、討論或操作實踐等方法去完成“任務”,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的方法是先給學生展示已經完成好的作品,把完成作品作為任務,再一步步講解作品完成的步驟,這樣用任務來激發學習興趣,驅使學生主動學習。或者先給學生提出問題,把問題作為任務,再由學生在上機的過程中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例如:在給初二年級學生講word圖文混排時,我先向學生出示在中小學電腦作品制作活動獲獎的一些word類的電子小報,告訴學生這就是一等獎的作品,學生一看,啊……都不難啊。告訴學生我們也可以做啊,這時候,再先學生講解,比如什么地方需要圖片、設置成什么效果、設置什么環繞方式等。然后讓學生動手制作,學生的興趣非常的高,再加上教師現場輔導,結束時再作必要的小結。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非常好。再比如,初一年級在講鼠標的常見圖案以及它的含義時也可采取任務驅動這種形式。先提出問題,在使用鼠標操作時,有沒有發現在不同的情況下鼠標指針的圖案是不同的,同學們都說不一樣,于是就布置他們用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找一找鼠標都有哪些圖案,并且想想這些圖案的含義。這樣同學們就帶著任務爭先恐后地到計算機上去尋找答案了,都怕自己比別人少找一個,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他們通過在微機室的實踐操作找到了各種鼠標指針圖案,通過總結,找出了鼠標的幾種常見圖案:箭頭、雙向箭頭、沙漏箭頭、多向箭頭、小手等等,并且分別說出了他們的含義。比如:箭頭頭表示是預備狀態,在等待執行命令;雙向箭頭表示指針所指線段可移動,這時你可使用“拖動”操作來移動線段;沙漏箭頭表示計算機在執行任務,后臺有程序正在運行,不能去做別的操作;多向箭頭表示可移動窗口角落的方向;小手表示此處有超級鏈接等等。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起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 采用競賽的形式
采取競賽的形式不當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還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信息技術老師一般一帶就是一個年級的課,例如:在學習完Word后,在整個年級舉行了一次用Word制作一張電子賀卡的比賽。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版面設計不拘一格,文字優美流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完后他們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怎樣將自己喜愛的圖片做成背景;怎樣進行一小塊文字的編輯;怎樣制作立體字、藝術字等等。我先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使用已學過的Word的編輯技巧,努力去實現他們的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實現,但必須試試。于是他們就在機房積極思考實踐起來。在老師的提示下首先成功實現了將喜愛的圖片作成賀卡的背景。他們首先將圖片插入到文檔中,利用圖片的“無環繞方式”,使得圖片和文字能夠重疊摞放,但是圖片擋住了文字,也就是說文字在圖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圖片的疊放次序使圖片置于文字下方,這樣圖片設置在文字下面,然后再調整圖片的大小,直到滿意為止,但此時的效果仍不理想,因為圖片的色彩比較鮮明,文字盡管覆蓋在上面,使人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于是,將圖片的圖像控制設置為“水印”,最后得到滿意的效果。
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我向學生引入了“文本框”的使用,在文檔中適當的位置插入文本框后,只要在文本框內填寫文字,就可實現在賀卡中進行一小塊一小塊文字的編輯。引入文本框后,學生又提出了新問題,怎樣將文本框的黑邊框去掉?我提示大家,在學“畫圖”時,有同學鬧過笑話將前景色和背景色設置成同一種顏色,結果造成無論畫什么都不顯示。在我的提示下,學生很快將文本框的邊框顏色設置成白色,使人看上去文字四周是沒有邊框的。
經過精心編排設計二到三節課,終于拿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我將其中做得好的作品評了獎并頒發了獎狀,并利用網絡教室的視頻廣播功能廣播給其他同學,讓同學們在瀏覽自己作品的同時互相吸取長處,互相“切磋”經驗。得到獎的學生歡心鼓舞,干勁更足了。沒得獎的學生很有信心地說,如果做下一張,肯定比這張做得好。
通過采取競賽的形式,我感到一方面能使學生更多的掌握知識,提高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競賽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4 采用自由練習的方法
計算機操作時,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講述粘貼、復制和移動命令后,進行練習時,不是純粹的要求學生按照書本上的詳細操作步驟,而是讓學生在根據自己掌握基本技巧與理論知識前提下,自由發揮。然后教師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平臺上演示給大家看,讓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講評,比一比誰做得更簡捷、更方便,從而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共同學習與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上課,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勤學好問。老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機會,多一些活動的空間,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最終使得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這門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