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204-01
1 學生口語能力低的根源
1.1 自身因素:由于少不經學,故許多學生總認為自己掌握的單詞、短語、句型很少,存在一種自卑心理。在想表達某個意思的時候,他們總是把注意力放在語法上,生怕語法錯了便不成為英語而鬧笑話,因此沒有勇氣沒有膽量開口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總是“三緘其口,沉默是金”。這種自卑心理作祟下的“害羞”狀態長期作用于學生,導致英語口語能力的日漸萎縮,非萬不得已不用英語說話是邊遠孩子的通病。時機和時間的延誤,是學生口語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因為沒有出聲,何以成語呢?
1.2 語言環境差這一因素的影響。
首先,錄取人才用考試制度這一做法是英語教學的沉重枷鎖,桎梏使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迫于多年考試卷子題型內容的壓力,英語成了外國佬歷史語言研究課,老師們總是在不停地圍繞著考試,今天著重語法,明天著重語法,后天還是在研究語法題。語法技能是夠了有了,甚至超過了英語祖宗之地的孩子,可這樣一來,英語口語訓練也就沒時間沒了意思。除課堂上學生們見識著混雜的“中國式英語”,其他時間,英語氣氛幾乎為零。偶爾活潑的孩子摹上幾聲,迎來的往往是嘲笑和嗤鼻。口語能力在這樣的季節里生長,能不低嗎?
1.3 目前的邊遠農村,尚有少數沒有解決溫飽,文化素質極低的家長們能讓孩子們念書已是他們最大的追求和驕傲了,根本談不上家庭教育質量。能提供給孩子們英語氣氛的家庭是鳳毛麟角。在這樣的基礎上起步,若一見面便大侃英語,那是不切實際的。這樣做者也純屬對牛彈琴,牛不入耳。可想而知,英語口語根植于這樣的土壤能不低嗎?
2 改變現狀的途徑
2.1 重視英語口語教學——轉變教學理念。
首先,眾所周知,英語課重要。但是,英語教學卻一直處于傳統的框架之中,從課時結構到教材重點到考試內容,都沒有透出強烈的實用意識和能力意識。學生們總處于機戒被動地位,在動手與動腦之外沒有動口講,這嚴重忽視了語言的功能和特點。
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口語,打破“啞口無言”“有口無言”的尷尬局面。這是第一個要轉變的理念。
其次:建立師生平等機制。
現在孩子們渴望著師生平等,不希望老師高高在上。有了平等的觀念,學生就會感到輕松。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更有利于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的形成。
還有一點:盡量在學校建立自然的“小社會”。中國學生高分低能,很大程度上是環境造成的,尤其是學校環境逼成的。因為,學校太象學校,有的封閉式的學校幾乎就是真空的世外桃源。學生沒有見過社會的各種顏色。初出校園時,總以幻想思想,當一遇到與非教材教條所及,便胸有成竹,頓起彷徨,以至苦悶無措。
2.2 表揚要適度,既不撥高故意獎評,也不能漫不經心不在意學生的進步,教師的表揚用語,要讓學生感到親切、實在,不顯造作和勉強,不感到教師的生氣凌人和有意蒙人。當碰到學生發生錯誤時,老師要以包容理解的心態對待學生,不宜指責和埋怨,最好的語言是“It’s better to say like this.”這樣一來,課堂環境輕松了,學生們便會放開思想,暢所欲言。
2.3 情感投入,師生互動。
教師的情感投入比例和學生口語的成功與否有相當大的關系,投入熱情和鼓勵,學生便會被老師感染,進入到老師預設的內容中去,出現爭鳴而忘了羞澀,學生會自覺與老師心靈配合,達到互動。投入冷漠和打擊,學生便會無精打采,游離在學習內容之外,或一片嘔啞,一片嘈雜,師生各自為戰,個取所需。感情投入不僅于課堂上幾十分鐘,尤以平時更為重要,一個鼓勵的眼神,一份期待的目光,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甜蜜的微笑,一次真誠的晤談,一回善意的指責,都是增強師生感情的砝碼,教書先做人,教學先教學法,感情的籌碼越重,學生的學習方法便越接近正確的軌道,
2.4 兼顧大眾,照顧個別,因材施教。
一母九子,各有其樣,一掌五指,長短各已,對基礎不同的學生要進行不同的指導和訓練,對開朗的學生,指導他們向理性深入,對內向的學生,鼓勵他們向開放發展,成績好的要加碼以達到內化精進,以致能創造想象,讓口語成為自己的東西,融入生命之中去;基礎差的學生,則減負以達到 成功感從而生出興趣來,不能讓他們感到英語是當頭一棒而望門而逃,要讓他們有敲門的興趣和信心,可以說對待大部分學生宜用一個寬松的標尺去衡量,上課能聽懂,下課想對話,便是口語教學的一百分。
教學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了解學生,訓練中要盡量做到面對全體,有要做到“上不封頂,下不保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從而通過口語教學充分展示個性化學習和個性化發展,讓學生敢于犯錯誤,在錯誤中成長,把學生從以往的“有問題——無問題”糾正到“無問題——有問題”模式上來。學生都能有問題了,提問題了,則個性化就形成了。
2.5 尋找說話環境,創舌交際情境,擴大用語對象。打下英語口語教學的一片新天地。
僅用四十五分鐘想學會一門語言,這近乎天方夜談,怎么辦?唯一的出路是尋找新的天地。
①成立英語角,給學生一個自由的聊天空間。這種聊天不是盲目無主題的神侃,而是在有準備前提下的展示和訓練。先做好主題選擇,然后以一本小詞典《英漢詞典》為后盾,盡量使用已知的知識,找一個勢均力敵者便聊起來,不要怕出現不會表達的時候,不會了也可以臨時抱拂腳,請教別人請教字典都可以。聊完了,進行小結,以收拾聊天中聊出來的寶石。
②利用鳳凰旅游資源,走出校園門檻,找外國佬講話,這樣可以聽到地道的外語。這些游客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發音方韻和生活習慣。學生門既增長了見識又提高了口語水平。
③課前話三分鐘
這“三分鐘”,讓學生自由發言。為了不形式呆板而導致無味,我采用以下幾種形式:討論式——就某個主題讓學生采用英語來表演小品、幽默劇。對話 式——這種方式一般要求每個學生都參加,分為同座或前后排同學共同完成。獨白式——叫一位到幾位同學就校園內校外的見聞或親歷之事發表陳述或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