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9.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09-01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建設的穩步開展,經濟的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科學技術及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為了適應社會對會計實際工作要求,現行中等職業會計專業的課程與生源、就業、企業要求的矛盾日益加深,已經不能適應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針對其在培養、就業、工作中出現的知識銜接、應用等問題上的矛盾,提出了課程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課程 課程改革 改革對策
會中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較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科學技術及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會計政策法規改革力度加大,中職生源的變化,現行的中職會計課程設置暴露出不足之處,,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促進會計人員的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1 現行中等職業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1.1 與中等職業會計專業學生現狀之間的矛盾。近幾年高等院校擴大招生,導致普高異常火爆,大批優秀的初中畢業生選擇了讀高中、上大學的道路,而中等職業學校則沒有了“分數”的門檻,進來的學生素質逐年下降。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重視與支持,以及社會對合格勞動者需求量的不斷增大,應試教育的“失敗者”紛紛選擇了職校,來學一門過硬的技術,所以生源良莠不齊。
1.2 與中等職業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趨向之間的矛盾。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事業單位對合格勞動者的需求不斷擴大,中職學生就業率很高。但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75%的學生都作為普通勞動者工作在流水線上,會計專業對口就業不容樂觀。
1.3 與用人單位、地方經濟之間的矛盾。各單位招聘會計人員的要求來看,企業對會計人員要求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外,,還有學歷和職稱方面的要求,更需要具有優良綜合素質,如思維敏捷,善于溝通,實際操作能力強,具有團隊精神,能夠解決實際的問題,這對中職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 中等職業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現階段會計專業課程的調查了解,存在以下的問題:
2.1 會計課程偏重于大型企業的要求,按照《會計準則》并結合企業會計制度為大綱編寫,很少有面向中小型企業、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的會計課程。
2.2 現行會計課程側重于財務會計,很少涉及管理會計。不管是會計基礎,還是工業會計,部品流通企業會計,都是單方面的財務會計,局限于記賬、算賬、報賬、編制會計報表,結果會計基礎知識掌握很熟練,但工作中經常涉及管理、分析、預算、決策、控制等會計業務知之甚少。
2.3 現行會計側重于理論教學,缺乏實際操作。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缺少學生主體的參與性,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很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業務能力和綜合處理能力。
3 中職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對策
3.1 科學地設置課程體系。
課程的選擇應立足于崗位要求,中職會計課程應由于理論課程和實踐教課程組成,其中理論課程應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貼近工作實際并應考慮近幾年會計準則和會計法規不斷更新的事實,課程內容應密切聯系實際,且能夠經常更新和調整。
3.2 課程應理論與實踐兼顧。
在注重理論知識時,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有適當的習題讓學生鞏固,并非一些簡答題草草了事,即使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也要與實踐相結合,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
3.3 在注重財務會計教學時,要兼顧管理會計。
很多學校培養學生時,認為學生的素質差,能夠進行簡單的會計工作就可以了。會計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注重內部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要學習管理會計,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會計信息,同時課程盡可能深入淺出,使學生對不同的會計制度有所了解,并與區域經濟法規相結合,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上崗能力和綜合業務的處理能力。
3.4 聯系實際情況,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
現在的課程具體普遍性,很少針對用人單位的需求,及時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立法的具有職教特色的會計專業課程,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實踐性,增強學生適應崗位群的能力。針對本校學生,結合用人單位的要求,編寫校本課程。通過學習有針對性的課程,可能縮短學生適應崗位的時間,甚到可以“零距離”頂崗。
會計專業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必須以“就業”為導向,緊貼實際工作,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提高綜合處理能力。通過教學促進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會計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