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56-01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Internet在我國的迅速普及,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已迅速應用到教學領域,成為現代教育的主流。在新的教學環境下,如何把先進的教育思想、多媒體網絡技術融合到教學中,對傳統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信息社會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通過筆者自身運用網絡環境輔助教學的實踐和探索,對教學中普遍采用的多媒體課件進行了分析,進一步對郵箱和博客教學等新方法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網絡輔助教學 多媒體課件 博客
《電工技術基礎》(以下簡稱《電工》)是我校三年制職業高中電子電工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內容繁多、抽象,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忽略了讓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造成了老師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卻無動于衷、昏昏欲睡的尷尬場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下面結合筆者在幾年中應用網絡輔助《電工》教學的一些心得,從幾個方面來談談網絡輔助教學的幾種形式
1 計算機輔助教學最普遍的應用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技術集圖像、文本、聲音、色彩于一體,并能動態展示,直觀、形象、生動,給學生多個感官、多種類型的刺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電工》教學中,有些現象在傳統的實驗中也無法展現出來,對學生來說,枯燥無味、不易理解。利用多媒體可以輕松解決這一難題。比如,我在講《正弦交流電的產生》一節時,因電流的方向和大小的變化規律不能直觀、形象地表現出來,抽象難懂,故而采用了仿真模擬實驗的多媒體課件展示,將電流變化的周期拉長,形象生動,一目了然。又如講授《鐵磁物質的磁化》時,由于磁疇與分子電流是微觀的,人眼看不到,所以采用多媒體三維動畫技術模擬該實驗的動態變化過程,讓學生清楚地看到磁化過程中分子電流的轉變,化“微觀”為“宏觀”,變“抽象”為“形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 使用郵箱
在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的教學實踐中,郵箱是一種很好的工具。在信息時代,使用最多的通訊系統是互聯網,而E—mail是最受歡迎的功能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使用郵箱能使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很好的延伸。當學生在學習上有疑惑、問題或好的建議時,鼓勵學生多與老師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的課件,以及一些疑難問題的解析,都可以放到公共郵箱中,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隨時隨地地下載學習,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當然,也可以在郵箱中留一些作業和練習,供學生思考。這種方式主要用于周末和假期。
3 使用博客
博客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網絡表達方式,以其獨特的功能優化網絡教學,成為有效的教、學工具。在博客中,教師記下自己教學中的心得和體會,進行總結、評價和改進,學生也參與其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比如,我在實踐中將一些教學內容制作或下載的課件和難理解的內容的講解視頻、教案放到博客上,供沒有聽明白的學生課余觀看;還找了一些課外小知識、生活安全用電、簡單電器故障分析與維修等方面的內容發布在博客上,供有興趣的學生業余學習,還可以進行討論和發表不同的見解,延伸了課堂,拓展了知識。
4 在校園網或學校網站上設立網絡課堂
這種教學方式是將教師的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等發布在網站上,供學生在課余時間在家中上網查尋和使用,給學生的預習、復習提供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另外還可讓有條件的學生與教師聯網,利用QQ或MSN等實時交流工具與教師對話,即時地解決學生的疑難,鼓勵學生在網上完成作業和練習;學生還可以訪問Internet上一些知名的電教網站、資源網站,觀看課件、接受遠程教學,或者從教學資源庫、網上圖書館、不同的網站查找資料,通過獨立思考,尋找答案,打破傳統的教學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促進了教和學的良性發展,使學生的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其實,在《電工》教學中,只要是對教學有幫助,對學生有益的教學方法都可以嘗試。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發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統得過死,當然也不能放得過散。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要相互補充,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具體的學習任務。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以集中講授為主,個別指導為輔;在實踐性內容的教學上,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分析和總結,這樣才能教學相長,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利用計算機網絡環境輔助教學,能使教師靈活地應用各種教學資源和課件為教學服務,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口授、板書、演示的傳統模式,改變學生的聽、記、背的傳統學習模式,真正實現“以教學為中心,以課程為主導,以學生為根本”。
總之,開展網絡輔助教學,可以大幅度擴展教學空間,跨時間、跨地域,有效節省教學資源,只要聯網就可學習;能夠使教學重點得到突出,難點得以突破;表現力豐富、生動、靈活,信息量巨大并且來源廣泛,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雖然網絡教學有諸多優勢,但由此完全否定傳統教學也是不可取的。只有科學地、客觀地認識網絡的特點和規律,充分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將兩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使網絡輔助教學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