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7-0101-01
倡導教學個性其目的是讓學生生動活潑,健康主動的發展自我個性,成為具有獨特個性的創造性人才,以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語文學科本身的人文性也決定了語文學科要以“發展個性和特長”為語文教學目的,同時也要求語文課富有教學個性。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些膚淺的闡述:
1 缺乏個性的教學與學生個性的矛盾
個性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較穩定的個體心理特征,如性格,興趣,氣質,愛好。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個性相同的人。蘇霍姆林斯機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其獨特的個性。例如從心理學上講,人的氣質就有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郁質,神經活動類型有強型,弱型,內傾與外傾。就性格而言,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將奧爾波特的一萬種性格特質歸納為16種性格因素認為這些性格決定人的個性,將這些不同的個性外向化在學生身上則表現為認知差異即學生學習時掌握有關知識技能的差異,如學生學習新知識所具備的能力,識記能力,理解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情感差異即學生在學習某一任務時,對該學習任務所具有的不同的態度,興趣,動機等。如寫作文,有些學生把作文作為表現自己寫作能力的機會,并渴望能寫的更好些;有些學生把它作為一種義務即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而是為了應付老師,還有些學生把寫作當作負擔,害怕寫作。并且由于學生所處生活背景不同,家庭環境不同,生活情趣不同,后天個性發展進程也不一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順應這種差異,因材施教,創造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實施教學個性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的獨特個性。
2 教學個性與學生個性的培養
倡導教學個性旨在培養和發展學生優良個性,其具體表現在發現和尊重學生現有的個性以及在有利的物質基礎上,最大限度的促進受教育者的體能,智能,活動能力,道德品質,情感意志等素質自主,和諧的發展,最終形成優良個性。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將這一任務滲透到實施教學個性過程的始終,在創建教學個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優良個性。我認為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2.1 對教學方法的選用,明顯的表現出獨特的創造性精神。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打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具體方式和手段,是最能體現教學個性的環節之一,也是有效的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和創造的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設計要做到:(1)符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針對不同篇目,不同體裁,不同文章,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2)符合學生接受教師自身的特點,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要通過教師的具體教學來實施,教師是主要的“執法人”。有的方法,甲教師運用得當,左右逢源,效果顯著,可乙教師運用起來卻別別扭扭,進退維谷,難以奏效。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必須符合教師的年齡,性別,學識,風格,興趣,愛好,閱歷等等。所謂“我以我法上講臺”的真正含義也就在此,也是教學個性的最好體現。
2.2 教師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獨特個性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后天環境因素影響著學生優良的形成,教師應該從自身健康的人格來感染和教育學生,為了使這種影響達到最優化,教師應努力培養人格魅力。
所謂魅力,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一種悅人心目,牽人情絲的吸引力,是一種扣人心弦,激勵追求的感染力,它對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的影響是一種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將這種人格魅力與教學環節最優化結合起來,便形成了教學個性,教師的魅力在外表現為風度,談吐,舉手投足,言傳身教等方面,在內則體現在教學思想,德識才學上,一旦教師獨特的魅力形成,那么他的一言一行,都將打上獨特的個人印記,富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學生不自覺的模仿和學習,增加學習的動力,帶來思維的啟迪體現,甚至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個性特征。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使自己具有獨特的人格魅力,光明磊落,心地善良,誠實正直,慎重的對待自己的舉止,言談,作風和待人接物的態度等,才能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優雅的風度儀表,去影響學生,使學生不由自主的效仿學習,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的優良個性。
2.3 對學生的態度,表現出良好的與眾不同的情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對教學有非常重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左右教學過程,決定學習效果。研究者普遍認為,如果學生們喜歡某位老師,就會與他達成良好的合作,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老師。想老師所想,急老師所急,從而保證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學生們喜歡某位老師就會對他講的課產生好感,學習有動力,有毅力,往往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個性也產生重大影響,表現在許多方面:師生關系影響學生社會觀念的形成,影響學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影響學生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師生關系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緒和學習效率;師生關系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思想品德以至生活習慣,最終影響學生的個性。
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對青少年學生充分理解;對學生誠心誠意的愛;認真教好功課。教師必須堅持對學生尊重的態度;注重接觸學生的獨特性(因材施教);傳導的并行性;堅持啟發誘。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注意以下一些問題,第一印象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一定的作用;注意引導學生群體;注意克制和改正自己不良的個性和其他因素,在處理學生關系時保持樂觀,積極,公平,幽默,熱情的情緒。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便能最大限度的促進教學,使學生能自由的發展自我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