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
也是在這一天,新價值投資遷址珠江新城合景國際金融廣場。
在新價值投資的網站上,寫著“新地標,新起點,新發現,我們將繼續發現價值,創造財富,一如既往努力為廣大客戶打造財富增值的廣闊平臺。”
然而,羅偉廣苦心經營多年打造的這個“財富增值的廣闊平臺”,卻面臨著一場考驗……
新價值的類莊股運作模式
關于“類莊股”運作模式的概念,提出已久。想要了解“類莊股”,首先當然要了解莊股。莊股的運作模式指的是,某只股票的持有者中有單個或少數投資人(即莊家)利用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通過各種手段對股價產生重大影響,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
所謂“類莊股”,指的是這類股票已經具備了早期莊股的部分特征,但和莊家通過眾多賬戶實現對該股的完全控盤又有一定的區別,故稱之為“類莊股”。它主要指的是公募基金或者陽光私募基金,通過旗下不同投資組合之間的交叉持股,累計持有流通股本或有效流通股本的20%-50%(所謂有效流通股本指的是全流通的上市公司扣除掉控股股東的持股部分),通過反復運作,達到對股價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局面。
僅從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季報中十大流通股東的數據就可以看出,新價值旗下陽光私募基金在愛施德、華芳紡織、萬家樂、天保基建、*ST新材、威遠生化、勁嘉股份、達實智能、愛建股份等股票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持股現象。
除愛建股份表現堅挺外,其余股票在4月份以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表1)。4月1日至5月31日的兩個月間,上證指數累H-T跌6.31%,而愛施德、華芳紡織、實達智能的跌幅都在20%以上,萬家樂、天保基建、勁嘉股份等股票跌幅也都超過了10%。如果我們按照新價值旗下陽光私募產品在一季度末的持股量,不考慮其二季度的增減倉行為,則這部分重倉股票的下跌導致新價值旗下產品的市值損失高達2,94億元。當然,由于新價值二季度的操作行為我們不得而知,其實際損失程度可能高于或低于我們的預估。但不管如何,集中持股運作模式讓新價值投資在本輪下跌行情中損失累累。
其實,羅偉廣的類莊股運作思維由來已久。只不過,在起初新價值資產管理規模尚小的時候,不足以采取這種運作模式,而伴隨著2009---2010年規模的迅速擴張新價值已經具備了類莊股運作的條件。
彼時,也是羅偉廣最風光的時候。在一次采訪中,他說,“我覺得中國主流的投資文化都是短視的、從眾的,就是這肥沃的土壤成就了我;坦誠的說,我這種方法,在中國香港、在美國賺不到什么錢,也僅能在中國賺錢。”
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在中國股市,也并非總能夠賺到錢的。
如今,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過30億元的新價值,必須思考如何重樹讓投資者放心的投資理念。
新股約定申購資金信托=新價值10期?
我們注意到,在上述幾只新價值的重倉股中,往往還同時出現兩個信托產品股東,一個是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股約定申購資金信托(10)、一個是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通聯資本3期結構式信托計劃。這兩個產品又是何方神圣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N股約定申購資金信托(10)。如果單看名稱,會把這個產品當作新股申購類的信托產品,故而沒有引起很多財經媒體同行的注意。而從上市公司一季度報告來看,這個信托產品同時出現在愛施德、華芳紡織、天保基建三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東之中,其與新價值重合度較高。
而且,該信托計劃名為新股約定申購資金信托,但事實該產品都是在最近一兩個報告期通過二級市場買人新進成為這些公司十大流通股東的,而且華芳紡織、天保基建都屬于上市多年的老股票,不可能屬于打新進入。因此,比較切合實際的判斷是,這是一只老信托產品,曾為新股申購資金信托,但到期后清盤,目前因為陽光私募賬戶稀缺,被轉給其他的陽光私募基金。
那么,這個產品是不是新價值旗下的產品呢?我們從新價值的網站上發現,新價值投資的確和中海信托合作發行過一只信托計劃,發行時間為2010年3月,產品名稱為中海信托·新價值10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也稱“中海聚發(10)——新價值10期”。這讓我們猜測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股約定申購資金信托(10)這個產品很可能就是中海信托·新價值10期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果真如此的話,無疑表明新價值的集中交叉持股情況以及產生的虧損幅度很可能超出我們的想象。
神秘的通聯資本3期
在新價值的重倉股中,我們還發現另一個經常出現的信托產品股東是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通聯資本3期結構式信托計劃。由于新價值投資并沒有和華潤信托合作發行過產品,因此這個股東應當不是新價值旗下的產品。然而,這個產品和新價值的交叉持股程度甚至不遜色于新價值本身的產品。
一季報顯示,華潤深國投信托有限公司—通聯資本3期結構式信托計劃同時出現在威遠生化、*ST新材、愛施德這三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之列。除此之外,其與新價值旗下的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一富錦9號信托計劃還同時出現在寶光股份的十大流通股東之中。
公開信息顯示,通聯資本3期于2007年12月20日成立,投資顧問為通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為浙江萬向集團旗下資本運作旗艦,是一家頗具實力的專業性投資機構。然而,該產品已于2009年6月20日終止。
因此,可能的解釋是,該產品與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股約定申購資金信托(10)相似,屬于到期之后被其他陽光私募基金使用的賬戶。
盡管新價值的所謂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通聯資本3期,與我們新價值毫無關系。”也許從公開的股東背景和股權關系看,二者的確找不到關聯關系,但如此高頻率的交叉持股,恐怕也絕非只是巧合。
求解真相
近一段時間,外界對于新價值的批評不絕于耳。對于外界的批評,新價值選擇沉默以對。
而我們從對新價值類莊股運作模式的深入研究中,又發現了上述新的疑點。但僅從公開信息,我們無法獲得進一步的真相。
一直以來,陽光私募的監管始終被各方糾結。自從證監會叫停信托公司新開證券賬戶后,一方面,此前陽光私募基金迅速發展、新產品發行數量創新高的局面被迅速“扼殺”,陽光私募信托模式的發展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發行數量驟降。另一方面,迫于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國內信托界和私募界亂象叢生:信托賬戶高價叫賣、合伙制基金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尷尬“試水”。
監管部門的利益之爭令陽光私募的監管陷入停頓。對此,我們的看法是,比爭奪陽光私募的監管權更為緊迫的是盡早建立監督和規范陽光私募從產品發行、投資研究到風險控制等完善的監管體系。對于新價值的類莊股運作模式,也許監管層到了給出一個說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