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海》是一部很平淡的片子,呈現給觀眾的也是一個有些平淡的故事,然而在習慣了刀光劍影、曲折離奇、高科特效的電影市場中,本片所表現出的力量恰恰在平淡處不溫不火地慢慢扣住心弦,平復喧囂,返璞歸真,在唯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里淋漓釋放真情和母愛。
很多時候,喜歡上某部電影,可能僅僅因為它的劇情和結局,因為某個角色,也因為劇情和角色之間醞釀出的某種感覺。在影片角色方面,兩位小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正是小演員和影片色調劇情的化學反應使得平淡的故事陡增戲劇張力。在電影劇情的鋪陳上,看電影海報我起初以為蘇有朋是成年的星海,而電影也類似一個幼年不幸刻苦發奮至弱冠之年名動天下的傳奇故事,人民作曲家《冼星海》影片已經珠玉在前,同樣的敘述方式并不討巧。本片將蘇有朋、徐若瑄作為配角,從不同側面襯托兩位小演員的精彩表演,全面呈現的也只是幼年冼星海成長經歷的一個片段。就是這個重要的片段,在母親的愛中成長的童年冼星海,在阿公、葡國琴師以及恩師肖友梅的音樂熏陶中,弘揚了他畢生的音樂之路。
靜謐的漁村,祥和的阿公,樸素的母親,盡管生活清貧,但童年冼星海無疑是快樂的,這份快樂和漁船、夕陽、海面共同組成了一副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畫。音樂乃人心靈之美,沐浴在愛中成長的冼星海心中同樣充滿著愛,對聲音的描述尤為傳神,他所表現出來的音樂天賦是整部影片中稍微“神話”的部分,生動地表現了一個生長于世俗之外疍民孩子走上街頭的新奇和歡快,每一樣聲音在他看來都和大海的潮汐聲、海鳥的鳴叫聲、母親的呼喚聲一樣美麗并富有旋律。影片這一節中雖表現的有些過分,甚至不難看出《香水傳奇》中那個孩子對香味的敏感和追尋的痕跡,在同樣嘈雜熱鬧的大街上,只不過一個是對香味,另一個卻是對聲音的旋律。
不得不說徐若瑄也是本片的亮點,獨身帶著孩子遠赴新加坡似乎也可看出“孟母三遷”的韌勁,正是軟弱卻勇敢的母親支撐起了童年星海的音樂之路,沒有母愛,沒有阿公對音樂的啟蒙,沒有葡國琴師對音樂的癡迷以及恩師肖友梅的悉心點撥,也就沒有冼星海。沐浴在愛中成長的音樂種子悄悄生根發芽,醞釀了一個多小時的情緒也終于在結尾處爆發。或許是致敬,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星海》重現了《海上鋼琴師》中那個經典的場景:大海、藍天、白云、遠航的郵輪以及滿甲板的貴賓,星海用流利的英語說了句:“我寫了一首歌,想表演給媽媽聽。”
長久的沉默,指尖掠觸琴鍵,或許還有些猶豫,然而回憶卻給了他靈感和勇氣,浩浩蕩蕩,一氣呵成,贏得滿場喝彩,而母親早已奔出艙外,淚流滿面。這是一部有關音樂的電影,同樣也是一部有關大愛的電影。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