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蒼狗,滄海桑田。遙遠的家鄉小山村,一幅幅不同時期的標語,默默見證著90年黨的歷史滄桑,90年歲月風雨盡在標語中。中國共產黨建黨90年,透過條條標語,可窺黨前進的堅實足跡,每一條鏗鏘有力的標語對應的都是黨的政策,對人民的福祉。閱讀標語,仿佛翻開黨的厚重歷史畫卷。1921年以來所取得的在政治、經濟、社會的歷史巨變,都高度濃縮凝結在一條條標語里……
在我家鄉小山村的村頭巷尾斑駁墻壁上,至今仍保留著黨在不同時期的標語,雖然有的時間久遠,但仍清晰可辨。
我的祖父是清末私塾先生。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在這次大會發表宣言的最后的口號中,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萬歲”。由于當時信息十分閉塞,直到1927年,我的祖父才從一張油印小報上得知中國共產黨成立,他很高興地在小黑板板書,并偷偷地教學生讀“中國共產黨萬歲”,讀完以后就迅速擦掉。“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標語,也是在那時候從偏僻貧窮的鄉村私塾窗口飄出,聲音那么鏗鏘。
喜慶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斗爭,終于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標語,它既表達了對先烈們豐功偉績的追念,又表達了對建設新中國的堅定信心。我的祖父與村子里很多貧苦農民熱烈歡呼,共慶勝利。那時,缺少筆墨,他便到地里撿幾塊紅泥土回來曬干,碾碎成粉末,兌水,然后到村子的泥磚房外墻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萬歲”……盡管標語的字寫得歪歪斜斜,但人們談起來仍十分興奮,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們當家作主的喜悅感油然而生。鮮紅的標語字體在風雨中逐漸褪色,但人們永遠跟黨走、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熱情始終沒變。祖父書寫的標語成了時代變化的符號,濃縮著黨的成長過程。
20世紀50年代末,教了一輩子書、義務書寫宣傳了近30年標語的祖父駕鶴西行。我的父親接過接力棒,當上村小學的一名教師,從“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寫起,一筆一畫雖然有些生硬幼稚,但內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很快為當地群眾掌握,成為動員人民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口號。60年代初國家困難時期,我的父親看到《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隨后,學習雷鋒的活動在全國展開,“向雷鋒同志學習”逐漸成為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標語。父親情不自禁拿起用化工顏料鐵紅兌水,在村子房屋外墻書寫這條經久長存的標語。“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備戰、備荒、為人民”“抓革命,促生產”等盡收標語中。當時,由于父親多少有點“墨水”,寫標語的差事自然非他莫屬。每逢星期日,他總是提著油漆桶,走村串寨書寫鮮紅的大標語,跟黨走的決心從不改變。透過這些政治鮮明的標語,可見黨的中心工作和路線非常明確,同時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村農民的關心。
1983年初,生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我們小村子也與全國一樣,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父親高興萬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成為人們的共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成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高度概括術語。
父親用紅油漆在村中心小學的外墻寫上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每只字足有一只籮筐口那么大。七年后的秋收季節,小山村破天荒出了一名大學生,村民們歡欣雀躍。“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成為了黨在新時期的戰略任務。
父親用電腦設計好美術字,將它交給廣告公司用噴塑將它噴成一塊塊紅底黃字的大標語,張貼到繞村子而過的筆直國道、鐵路、高速公路邊,成為一道亮麗的鄉村風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做優秀共產黨員”“深入開展創先爭優”“以優異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黨在當前的中心工作高度濃縮在一條條標語。在黨員帶領和村民努力下,家鄉小山村變成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父親爬上高高的梯子,把新時期的標語書寫于嶄新水泥樓外墻,刻下時代的印記……
標語鮮艷,黨旗飄揚。在黨90歲生日來臨之際,凝視小山村樓房外墻,回顧這些不同時期的黨的標語,發現標語越發鮮艷、越發莊嚴,它給予了村民們一種精神、一種動力、一種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