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進過軍營的劉軍榮,舉手投足間頗有軍人范兒。軍榮說,因為父親當了半輩子軍人,熱愛部隊,所以給4個孩子起名都帶個“軍”字;可巧,軍榮的岳父也是老軍人,“我的這個家就像軍營一樣,簡單、快樂。”和記者談起這些,劉軍榮還不經意間透露了一個秘密,當年,他和愛人還沒怎么接觸,雙方老人就因為有相同的經歷,便做主定下了兒女的婚事,幸好雙方皆認可對方,這樁“包辦”婚姻才皆大歡喜。
兩角錢的動力
今年43歲的全國勞模劉軍榮,在東風公司設備制造廠仍是數得上的棒小伙,這樣好的身體素質,全賴“兩角錢”的動力。
小時候,父親為鼓勵他每天早上起來長跑,就每次拿兩角錢當獎勵。當時一根冰棍4分錢,兩角錢可是不小的動力。就這樣,在父親的引導下,劉軍榮愛上了長跑,跑出了健康體質。
當工人是個體力活,可不是一站就幾個小時那么簡單,僅腳上一雙帶鋼板的勞保鞋,沒有相當的體力,穿著這樣的鞋子站一天,一般人也吃不消。
1983年,16歲的劉軍榮第一次走進工廠實習時,看著師傅周和平熟練地操作著銑床,一件件毛坯被加工成像工藝品一樣精美的產品,而師傅身上竟沒有一點油污,干干凈凈的,劉軍榮被驚呆了。看著徒弟疑惑的樣子,周和平笑著對劉軍榮說:“一個好工人,就是穿著襯衣干活還是干干凈凈的,如果臟兮兮的,他干的活也不一定漂亮,干活一定要動腦筋!”就在這一刻,劉軍榮懷著對師傅的欽佩之情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師傅那樣的工人?!?/p>
兩年后,劉軍榮被分配到設備制造廠夾具車間當了一名銑工。劉軍榮心里想,“自己沒當成兵,成了父親的遺憾;如今當了工人,自己要像當戰士一樣有精神,滿足父親的心愿?!?/p>
師傅干活時,劉軍榮雙眼緊緊盯著師傅操作的每一個要領,琢磨著師傅的工作方法;自己操作時,總是留心每次出現的疑難問題,隨時向師傅請教。
在學徒的第一個月,劉軍榮發現師傅加工卡盤的斜齒形時使用立銑刀,主軸調整45度,逐個逐個地銑削,干得非常慢,一個與師傅不一樣的加工方法在劉軍榮心中醞釀。當天下班后,劉軍榮一個人悄悄地留了下來,找到一臺臥式銑床,用成型刀加工,工作效率明顯提高。第二天上班,當師傅看到已經加工完成的卡盤時非常吃驚,對劉軍榮豎起了大拇指。
一般新員工進廠,工廠要求實習3個月,但車間第二個月就要求劉軍榮一個人單干。
就在這一個月,車間工段長陳成浦找到劉軍榮,讓他看一份圖紙,產品中間是個方形,三面與軸匹配,零件的垂直度與同軸度要求非常高,“你看這個活能不能干?”劉軍榮認真看了圖之后,滿口答應了下來,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劉軍榮就完美地交上了產品。
就是這樣,劉軍榮像部隊戰士練本領一樣,學習鉆研技術,很快就在青工中脫穎而出,成為技術骨干。
“散養”的背后
劉軍榮的女兒,在學校成績拔尖。學校組織家長開會,要劉軍榮介紹經驗。
劉軍榮說,他的經驗是——“散養”。每個人干好自己的事。家長會因此被笑場。其實,“散養”的背后,有著太多的故事,劉軍榮沒敢說。
劉軍榮的女兒,第一次自己搭公共汽車去上學,目送女兒上車后,劉軍榮騎車跟在公共汽車的后面,直至看到女兒在學校附近下車,進了校門,才敢離開。在確信女兒養成習慣后,劉軍榮才停止了暗中送女的行動。
女兒剛上中學時,英語成績不好,劉軍榮知道后,也沒有對女兒提任何要求,那時,他正在學數控機床,很多數學問題學起來很費勁。于是,在家他一有空就鉆進書本,直到弄懂弄透。此事對女兒的影響很大,女兒相信了英語再難也難不過一個中專生學高等數學。
劉軍榮的言傳身教,其實是他教養女兒的利器,“父親天天喝酒,母親一心打麻將,這樣的環境小孩能學習好嗎?”他說。
“劉軍榮勤奮好學在工廠是出了名的,廠里辦的培訓班他是場場參加。”設備制造廠夾具車間主任劉振山說。
他根據車間產品結構的轉變,從普通銑床,到數控銑床,再到加工中心;數控操作系統從法拉克,到西門子,再到現在的力士樂,這些系統的升級,全是靠他努力自學掌握的。
學習更讓劉軍榮在公司、湖北省、國家級各類大賽中屢創佳績:2003年10月,他獲得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銑工第二名;2004年,獲中央企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銑工第一名。
“全能工人”的幸福
劉軍榮說,他們家就像軍營一樣,簡單方便。他和愛人對吃、穿、用都沒有過多的要求,他就一套體面一點的服裝,出席正式場合才穿出來?!叭说淖⒁饬κ怯邢薜??!彼堰@有限的注意力放在了工作上。
“怎么都是一天,為何不高高興興多干一點呢?當工人的幸福就是全能,什么活都拿得下,心里美滋滋的,就快活?!眲④姌s說。
前些年,神龍公司把前艙地盤線的焊裝夾具交給了設備制造廠,當時的夾具車間并沒有數控設備,只能用普通銑床,每次尺寸總是超差,精度無法保證,工藝員和老技師也沒有解決之道,項目遲遲沒有進展。
劉軍榮找到車間主任,“讓我來試一試?!?/p>
劉軍榮白天干自己的活兒,晚上別人下班后他一個人跑到車間,一邊計算一邊實踐,等到問題終于迎刃而解的時候,連外國專家也為之贊嘆。
2005年,劉軍榮所在的夾具車間承接了一個圓盤凸輪的加工任務,但因為加工難度大,好長時間也無人問津,誰也不愿意干、誰也干不了,工期一下子耽誤了4個月。
劉軍榮又主動請纓,居然用了一天時間,完成了這個無人問津的零件。
劉軍榮進廠當工人25年,實現各種技術攻關項目40余項,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