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62歲的退休干部李炳寅像往常一樣,準時在早上8點鐘打開了掛在自家居民樓口的“紅色信箱”。信箱里有兩封信,李炳寅拿起信向社區工會辦公室走去。
這兩封信是遼寧省營口市西市區清華社區兩名困難職工寫的求助信。職工有困難為什么不直接去工會,而要通過寫信的方式呢?原來,清華街道工會在走訪職工中了解到,一些下崗失業人員、生活困難職工礙于面子和自尊,不愿意上門求助??紤]到這一點,街道工會幫扶站體貼地想到一個辦法:在社區內設置5個“紅色信箱”,掛在居民樓醒目處,接收困難職工的求助信,并將其功能廣而告之。李炳寅因義務接收和傳遞信件而被職工親切地稱為“紅色郵遞員”。
“尊敬的社區領導,我叫田寶玲,今年48歲,喪偶多年。因身體不好不能出去打工,孩子在技校上學,因家庭困難特申請社區工會幫助辦理困難幫扶救助。如果有技能培訓我也想去……”
這是“紅色信箱”自3月開通以來收到的29封求助信中的一封??吹角笾藕?,清華社區工會主席馮英男立即與社區工會人員來到田寶玲家了解情況。原來,田寶玲家確實困難,但上技校的兒子自尊心強,不愿讓母親去社區幫扶站求助,怕被同學知道了笑話。有了“紅色信箱”后,田寶玲想,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向社區工會求助。
清華社區工會先給她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接著,又請社區衛生幫扶站醫務人員到田寶玲家為她做身體檢查。解決了生活上的困難后,社區工會又幫助她聯系了社區附近的一家企業,使田寶玲能就近做保潔工作。
“感謝‘紅色信箱’讓我家的日子不再那么難,我打心眼里感謝工會?!碧飳毩峒拥卣f。
如今在清華社區,越來越多的困難職工通過這一方式向工會發出求助“雞毛信”。而社區工會迄今已對28封求助信做出了妥善解決。
今年47歲的呂國發患腦溢血,與14歲的兒子呂搏陽相依為命。家里生活全靠低保金維持。5月28日,呂搏陽放學回家,告訴父親自己要交學費了。看到父親為難的眼神后,呂搏陽將自己家的情況寫下來,第二天一早投遞到“紅色信箱”中。
5月29日當天,從“紅色信箱”得知此情況后,清華社區工會與呂搏陽所在的營口市第9中學取得聯系,經過協商后,學校同意將呂搏陽的學雜費、書本費、校服費3年全免。這可解決了呂國發家的大問題。他與兒子喜極而泣,呂搏陽又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感謝“紅色信箱”和社區工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