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興文出生于香港,7歲開始跟隨范子登學畫,13歲獨自赴美學習音樂,成人之后在倫敦大學學習設計。在很多人眼中,他一直是獨立且具冒險精神的怪人。1997年,正直全球金融風暴,20歲出頭的他決定外出打拼,最終選擇留在上海。
“沒有考慮太多,上海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當時我就已經預測到,未來10年甚至20年,我的事業只有在上海才有最大的發展空間。”
住家:方便我隨時飛
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馬興文把自己的家安在了上海,和其他喜歡在市中心找棟隱蔽老房子住下的海外住戶不同,馬興文把自己的家安在虹橋機場附近的別墅區。“這里好,方便我隨時可以飛。”他給出這樣的理由。“上海的效率很高,節奏也很快,其實我喜歡這樣的生活,不過,最近一兩年也覺得有點累了,大概是年紀大了的原因…”馬興文打趣地說。不過也難怪,我們到他家的時候是早上9點,對于一個剛從英國飛回來,時差還沒倒好的人來說的確有些頭痛。不過,也沒辦法,他的檔期已經全部排滿,只剩下這個“上海早晨”。馬興文的家是棟三層別墅,但借著錯層,使用面積達到了五層,非常實用。一整棟樓房掩映在翠綠中,朝氣蓬勃。
層是客廳,二層是廚房和餐廳,三層和四層有著客房和它自己的臥室,最高一層則是他的畫室。我們慢慢爬上頂層,看見了挑高的房頂和大型玻璃門,陽光充足地照射進房子,真是愜意。在巨大的書桌上,放著一些他平時常用的工具、毛筆、顏料之類,看得出,都跟隨他的時間不短,有一些時日了。在畫室的一角,還放著他以前玩樂隊的一些紀念物。馬興文家里有著濃重的混搭痕跡,從客廳開始就能感受一二。在客廳中融合了中西式風格:墻的一邊富有形式感,擺放了諸多木柴的裝飾壁爐。與之對應的另一邊則是傳統的中式門,不過用金色和黑色的油漆漆過,又有種現代感。客廳放了兩把椅子和張沙發,但風格迥異:沙發是維多利亞時期的款式,椅子一把是混搭的中式椅,另一把則是意大利的經典現代設計款。只從這面就能看出倫敦、香港、上海三地在馬興文身上的碰撞。和多數人不一樣,馬興文的家幾乎每月都要重新裝修,家具也要重新換,這種平常人看似近乎瘋狂的舉動,馬興文卻樂此不疲“我喜歡每次如新,不一樣的創意,代表不一樣的人生,將生活和藝術融為一體,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盡情演繹。家本來就應當是—個最隨性的地方。”
家里幾乎所有的擺設都出自馬興文之手,很多款式都可在他光復路的家里看到。我們在參觀客廳的時候,他指著其中個墻角告訴我們,這里原本放了一棵樹,但是被前來做客的友人一眼相中,直接搬了回去,在馬興文家有很多漂亮有趣的東西都是這樣“消失”的。“除了朋友拿走的,還有些用過的家具和繪畫我會把它拍賣掉,有時候是一兩件,有時候甚至是全部。
般來說,
幅畫可以賣到8萬~10萬元,還不錯,多是收藏家買走。”
朋友們有時候會很驚奇,如果3~4個月沒來他這里玩,可能看到的擺設和布局就已經變得完全不一樣。馬興文把自己的家叫做“試驗工作室”。“把自己做的東西放在家里,其實你可以更好地體驗它,它的優點和缺點都能通過種方式來反映,對于下次的設計也有好處,所以我經常會把家里重新布置,小裝修一番。”
激情,讓居家生活跳躍起來
馬興文還是個風水家,研究風水已經多年,他一直認為風水就是科學。家中設計,不論旋梯旁的玻璃扶手,還是敞亮的鏡子門與空間中的任何一件擺設,均設計得相互需要,相互和諧。“好風水和好設計一樣重要,空間的感覺和家具的搭配能讓你的感受完全不一樣。”所以在他家,你能找到把陽光引入室內的鏡子。透明的玻璃扶手,原本門口正對著樓梯的洗手間,被他改成暗門,避免發生沖突。
馬興文還喜歡古董家具,不過,他并不是簡單地將古董搬回家作擺設,還會加入自己的創意來“改造”它們。“不管是去國內還是國外,只要看到好玩的古董我都會買下來,然后再做改造。”在客廳擺放的一件家具,上半截是老貨,馬興文將其拼接,下半截卻是嶄新,路線不拘泥于傳統,怪不得要被人叫“設計怪人”
“以前大家都覺得我做室內雕塑比較多,我確實對雕塑有很大興趣。你知道我做一個塑有多快嗎?”馬興文跟我比畫著,“8米的雕塑,我只用了20多分鐘,刷刷刷地畫好草圖,再加上裝飾,一下就完成!很多人跟我說‘哇,你真有激情!’這就是我的優勢,我的設計很快,而且很完整,這點很難得。”
就因為這激情,以前曾有人問過馬興文,是不是從小就這么瘋狂?沒想到竟是完全不同的答案。
“其實我小時候比較內向,不太喜歡講話。去英國之前,在學校管樂隊的時候就是隊長,我會10種樂器,包括所有的管樂和打擊樂。我是個瘋狂的人,上課玩樂器,下課也玩,回家也擺弄,當我專注于一項興趣的時候,我會停不下來。學校有時免費學音樂我就盡力去抓住它。”
出過唱片,開過個人演唱會,做過節目主持人,現在則是設計師、畫家、時尚藝術家、一風廊主人、跨國企業CTL的CEO、Ma.Design品牌創始人……圍繞在馬興又身上的身份太多,讓人眼花繚亂。不過,這也正是馬興文的魅力所在。
做事,最重要的也是做人
馬興文在上海的朋友很多,一提到他,他們都會直呼其英文名字Simon。馬興文喜歡在他的設計會館里辦Darty,每年都會和不同的朋友辦跨年Party,“我很喜歡和人交談,打高爾夫也好,去PUB也罷,我什么都會,我學東西快,我是很瘋的人,唱歌跳舞都可以。我從小就知道要跟著環境改變,而不是環境跟著我改變。所以我當時很快就悟到如何融入外籍人的社會和上海本地人的社會。”
對馬興文來說,朋友帶給他很多理念和靈感:“我不喜歡擺架子,我覺得做人很重要,你可以有態度但不能很‘轉’。來到上海10多年,我和各界的關系直非常好。做人很重要,大家都是互相幫忙。”
的確如此,即便每周都是飛來飛去的空中飛人,他還是把各界的朋友都照顧得很好,去參加他的產品發布會的記者們,很多他都能叫出名字;看得出他很疲倦,但仍舊很努力地照顧我們的交談。
馬興文喜歡玩,也擅長玩,而最近幾年,他熱衷于在自己位于江西中路的風閣里設私宴招待各界朋友。這些人來自天南地北,有的是多年好友,也有的就是出去旅行時碰到的美女,很多人來參加之前從不認識,但他卻敢把所有人都“捏”在一起。“也許你說這些人沒有任何關系呀,可我會有靈感,我覺得這些人會玩得來,那就大膽地把人召集起來,結果,每次都沒錯。”
這就是他的作風。“我并不是想讓—風閣成為種擺設,或單純的陳列展館,對我來說,這里不單是一個設計工作室,更是一個藝術展覽館、發廊、精品店,還有私房菜餐廳,可以說風閣是一個創意生活館,我希望所有的人能走進來,既欣賞藝術,又享受生活。”只要馬興文人在上海,這里每周都有馬氏私宴,連做菜的師傅都是跟隨他多年,專門替他做私房菜的人,由此可見馬興文的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