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565.604.8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4942(2011)10—0109—02
淄蓖麻7號是淄博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經濟作物研究所以179926雌性系(以ZB308為基礎材料自行選育而成)為母本、M180(以TCO一202變異株為基礎材料,經過6代自交選育而成)為父本雜交育成的高產、高油、抗病的中晚熟蓖麻雜交種。經試驗示范,證明淄蓖麻7號綜合性狀好,增產突出,于2010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魯農審2010047號)。
1 特征特性
幼莖紫紅色,主莖淺紫色,有蠟粉。葉片盾形,有裂片7-9個。果穗寶塔形,蒴果密度中緊、綠色、有刺、不易裂果。區試結果:出苗至主穗成熟105d,株高260cm,莖粗3.3cm;一級有效分枝3.2個,主莖穗長65.2cm,蒴果數88個,第一分枝穗長55.5cm,每穗蒴果數76個;籽粒橢圓形,有棕紅色花紋,百粒重47.5g,出仁率76.8%,種子含油率52.0%,種仁含油率67.7%。
2 產量表現
2005年在本市三點試驗,666.7m。產量分別為303.2、328.2、315.7kg,分別比對照增產10.34%、19.40%、14.89%,兩年試驗平均比對照增產14.88%。2008年參加山東省蓖麻品種區域試驗,平均666.7m2產量330.1kg,比對照淄蓖麻2號增產49.9%;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34.7kg,比對照淄蓖麻2號增產59.1%。
3 覆膜效應
試驗證明,淄蓖麻7號覆膜比不覆膜栽培增產30%以上。增產原因:①提高了早春地溫,增加有效積溫200—300℃,縮短出苗期,延長生長發育天數15d左右,增加有效分枝和穗果數,使籽粒飽滿,從而提高產量。②覆膜后阻斷土壤水分直接蒸發,增加耕層水分含量,起到保墑節水和抗旱作用。③地膜覆蓋改善了土壤生態環境條件,促進微生物活動,提高了肥料的轉化速度和利用率。④覆膜后雜草被困在地膜內,午間溫度高時,會灼傷雜草致其萎蔫死亡,同時減少苗期除草工作量。
4 覆膜栽培技術要點
4.1 選地
淄蓖麻7號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能在砂質土或鹽堿土上生長,但是,其植株高大,莖葉繁茂,扎根深,宜實施寬行大壟栽培。要取得高產,必須選擇土層深厚、透氣性好、肥力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種植,從成本和經濟效益來講,選擇肥力中等偏上的土地種植較為合適。為了實現土壤養分平衡,減輕枯萎等病的發生,要輪作換茬,一般實行4年以上輪作為宜。
4.2 整地施肥
淄蓖麻7號覆肥栽培不便于追肥,因此要結合早春深耕(深度24cm)一次性施足肥料。每666.7m2施農家肥1500—2000kg、餅肥50kg、過磷酸鈣50kg、硝酸銨20kg。隨之將地整平,做到無坷垃、無殘茬,按行距做成半圓拱起壟臺,便于覆膜。
4.3 覆膜播種
整好地,隨即覆膜(選用幅寬60-80cm、厚0.0084±0.0002mm的超薄地膜),以利保墑。地膜要緊貼地面,兩邊用土壓嚴,每隔5-6m壓一個土帶,防止地膜被風掀起。于當地晚霜前15—20d(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用打孔器人工打孔點種,或用手指破開直徑3—5cm的穴孔,開穴,深3cm,點入2粒種子,取土蓋住穴孔,1—2d后人工輕輕鎮壓穴孔蓋土。也可先播種后覆膜,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以防膜內高溫灼傷幼苗,放苗后立即取土壓緊幼苗周圍地膜,以防大風扯裂地膜。
4.4 合理密植
應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則。魯中地區春播、肥力中等以上地塊666.7m2栽培密度750-900株,行距100~120cm,株距70—100cm。
5 田間管理
5.1 護苗護膜
播種后,應及時檢查地膜和膜孔周邊是否壓實;檢查穴孔上的蓋土是否因下雨或潮濕板結,若板結要更換新的蓋土。先播種后覆膜的要注意放苗孔盡量小些,風天、冷天和中午不要放苗。
5.2 及時查苗補苗定苗
出苗后及時查苗,3—4片真葉時及時移苗補栽,也可與間、定苗同時進行,每穴留1株。
5.3 整枝
主莖現蕾后進行第一次整枝,留三個粗壯分枝作為一級分枝,去掉5片葉以下的全部分枝;3個分枝頂部出現花序后,留最上部的分枝,其余的腋芽全部去掉。第二次在初霜前40d左右,把各生長點全部去掉,只保留葉片,使其加速籽粒灌漿,增加粒重,促進早熟,以保優質高產。
5.4 病蟲害防治
苗期防治地老虎,3齡前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用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防治立枯?。挥?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每7d噴1次,防治灰霉?。缓笃谧⒁夥乐蚊掴徬x、蓖麻夜蛾等害蟲。
6 及時收獲。清除殘膜
果穗達到成熟的標志是1/3蒴果由黃綠變成褐色或深褐色,果刺變硬、蒴果縫隙有裂痕時,即可整穗采收。按果穗成熟先后,分期采收,集中晾曬脫粒。種子含水量小于9.0%時,入庫貯藏。收獲后要清除殘膜,集中送到收購點,防止造成白色污染,以免影響下茬作物生長。
參考文獻:
[1]劉紅光.旱作蓖麻綜合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10,28(11):33—34
[2]山東農業大學編著.作物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