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興,僑運興,華裔女性更添彩。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使得海內外華裔女性越來越表現出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魅力,越來越展示出過人的智慧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她們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開創了一番屬于自己的美好天地。長期以來,她們不僅為居住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為促進居住國與中國友好關系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美國首位華裔國會女議員:趙美心
趙美心,祖籍中國廣東新會古井鎮霞路鄉五福里。美國聯邦眾議員,代表民主黨在加利福尼亞州第32選區當選,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女性國會議員。趙美心當選后將成為美國國會聯邦眾議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的成員。
出生在美國的趙華進,二戰后從美軍退役,1948年返回祖籍國中國,在老家廣東新會區古井鎮霞路村娶親,新娘是新會沙堆獨聯的林春美,兩人成親后返回美國定居,他們即是趙美心的父母。
趙美心的父母把家安在南洛杉磯的非裔聚居區。趙美心對幼年生活并沒太多抱怨。她們一家雖然生活在貧困社區,但有自家住宅,在當時算得上中產階級家庭。
直到趙美心進入圣塔巴巴拉加大選修亞美史時,她才找到了她生活道路上的榜樣。此后,趙美心便學著做起社區活動家。她開始在校園和社區活躍起來,并試著改變人們的生活。后來趙美心轉學到洛杉磯加大,改學心理學專業,并參與了婦女平權運動。再后來,趙美心干脆在洛杉磯加大教授“亞裔婦女”這門課。
1985年趙美心開始從政,她參選的第一個公職是嘉偉學區教委。當時她已和先生伍國慶在蒙特利公園市安了家,趙美心在東洛杉磯學院教授心理學課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正是大量華裔移民涌入蒙市的時候,為了抑制新移民的發展,保守勢力發動了“獨尊英語”運動,他們只允許商家在招牌上使用英語,市圖書館的圖書也必須全是英文圖書。趙美心當時加入了“蒙市和諧聯盟(CHAMP)”,和丈夫伍國慶一道提出接納新移民文化的主張。趙美心說,“我們勝利了!我們把和諧帶給了蒙市。”
通過這次運動,趙美心開始參選市議員,她也意識到了她這個出生在美國的華裔在政治上的優勢:既懂得美國文化,又了解新移民的訴求。1986年,趙美心成功當選蒙市議員,在參政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2009年2月28日,趙美心位于洛杉磯近郊鮑爾溫帕克市的競選總部涌入許多支持民眾,這些人都是她長年以來的服務對象,其中包括華裔、拉丁美洲裔移民及主流社會的白人。
2009年7月16日,趙美心獲得美國國會補選宣誓就任美國眾議院議員,由此改寫了華裔女性在美國參政的歷史。在加州政壇20多年的工作中,趙美心傾力關心少數族裔并推動種族和諧,創造了9次參與地方選舉并獲勝的紀錄。趙美心的當選,是華裔的又一成功體現,而她在政壇的立身之本,也正是為更多華裔服務創造了方便條件。
馬來西亞華裔旅游部長:黃燕燕
黃燕燕現任馬來西亞旅游部部長,曾任財政部副部長,她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副總會長、婦女組主席。她參政35年來,在馬來西亞政壇上創下了多個第一:第一位馬來西亞女性副財長、馬來西亞華人工會創會以來第一位女性副總會長、第一位入主旅游部的華裔女性部長。一路走來,她的經歷不是傳奇,更像是一部華裔的奮斗史。
在任旅游部部長之前,黃燕燕曾任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部長,黃燕燕說,在這個部門工作,為貧窮人士和弱勢群體服務,就像在做功德。她覺得,在這個部門工作,樂多于悲,而且越做越快樂。當初被調到這個部門時,她非常振奮,因為她成了馬來西亞首名華裔女部長,而且掌管一個向來屬于巫統配額的部門。
之前還曾出任馬來西亞財政部副部長的黃燕燕指出,婦女社會部和財政部是完全不同的部門。她曾形容自己從一個最有錢的部門,到一個最窮的部門;從給錢到討錢。她曾在財政部的工作經驗,讓她更懂得如何爭取撥款,婦女社會部從原有的35億令吉撥款增至85億令吉,正是她為這個部門帶來的其中一個貢獻。
此外,黃燕燕也爭取到將可獲福利金的水平線從原有每月家庭收入400令吉(約合800元人民幣)提高至720令吉,讓更多人受惠;通過1 5999福利專線可申請福利卡等等。“很多華人的確從中受惠,幾個月內就有2萬名華人獲總額2億令吉的福利金。”
“若您沒看過此地,那您還不算看過世界。”英國著名作家毛姆在到訪檳城時,曾說過這么一句話。黃燕燕也喜歡用這句話開門見山地推介馬來西亞的旅游資源。即便是談旅游,黃燕燕也會將華人的傳統人文理念貫穿其中。她甚至從《弟子規》中得到靈感。
訪華之旅時,黃燕燕發現中國人的超強消費力。在眾多旅游產品中,黃燕燕著力強調以“孝道”和《弟子規》來向中國推廣“黃金年華”配套產品。這是一項主要供退休人士參與并鼓勵孩子盡孝心、帶父母出外旅行的產品。黃燕燕透露,“孝道”在她的人生字典里非常重要,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旅游推動孝道,讓華人后代謹記老祖宗的人生價值觀。
誠懇的態度、略顯沙啞的語音、生動的表述,令一個女強人形象赫然在目。但其實,黃燕燕更是個很有生活情調的女性。每天早上風雨不改,到自己家旁的“天地”花園看花,是黃燕燕多年來的生活習慣。每當她看到自己栽種的鮮花,心情就會開朗。黃燕燕的觀念是21世紀的女性除了要繼續扮演賢妻良母的傳統角色外,也要加強自己的素質,以成為知性女性。她說:“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在家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但今天一位丈夫所要的妻子不只會煮飯和照顧家人孩子,還要隨時內外兼顧,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外,也要懂得和丈夫談政經文教的課題,成為丈夫的好伙伴。”
澳大利亞首位女財政部長:黃英賢
黃英賢,澳大利亞杰出華裔人士,現任澳大利亞財政部部長,澳大利亞首位華裔部長,也是首位亞裔部長。父親是當地華僑建筑商,她8歲隨父母移民澳大利亞,此后,她的人生便與澳大利亞工黨乃至澳大利亞政治聯系在了一起。
黃英賢與工黨的結緣要追溯到她的大學時期,當她還在阿德萊德大學學習藝術與法律的時候,她便是學校學生事務的活躍分子,并曾擔任澳大利亞全國學生聯合會的負責人。也就是在這時,黃英賢與澳大利亞工黨開始有了聯系,并在1988年加入了澳大利亞工黨。1989年,黃英賢當選工黨州代表大會的代表。
端莊美麗、年輕有為的黃英賢,以勇氣與才智聞名政壇,早年她便以自己的實力成為澳大利亞首位華裔女參議員、工黨影子內閣就業部部長。華裔移民加之女性身份讓黃英賢為在澳大利亞實現社會平等而積極努力。她在個人網頁上寫道:“(澳大利亞)當今面臨的最根本的國家政治挑戰,是重現人人平等的價值理念。”作為第一位進入聯邦議會的華人女性,她一直認為澳大利亞未來繁榮與亞洲國家的關系息息相關,她致力推動澳中關系,她的成功經歷一直受到澳大利亞主流社會和華人區的關注。
2010年9月11日,年僅42歲的華裔參議員黃英賢被任命為澳大利亞新一屆政府內閣的財政部部長,成為當時澳大利亞大選中最出乎人們意料的任命。沒有任何經濟背景的黃英賢,憑借自己出色的談判能力贏得了新內閣中最具分量的職位。
黃英賢不具備經濟專業背景成為新內閣的爭議之一,人們擔心她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不過,所有人都不懷疑黃英賢杰出的談判能力。多位國會議員都表示黃英賢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談判好手,她能“切中要害,能屈能伸,鍥而不舍,直到達成協議”。
黃英賢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她說:“我很珍惜家庭和文化根基,我對我的華裔血統感到十分自豪和驕傲。”回顧她的成長歷程,黃英賢的父親一直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把人生的價值觀傳遞給她,用中華文化熏陶她;而祖母教會她堅強和勇氣;母親教會她用愛心對待別人,教會她有幽默感。對于所有在她成長的道路上給予過她幫助的人,她都充滿感激,她用堅定的人生信念朝著自己的目標走下去。
華裔女強人們今天的成功不但佐證了一個普通人在異國他鄉從政的可能性,而且還體現了我們華夏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精髓——堅韌,不屈不撓!正是這樣一種精神,身在異國他鄉的華人在文化相差甚遠的國度,才會譜寫一個又一個成功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