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稱“外匯高手”的香港亨達集團主席鄧予立,四十多年來在資本市場沉積了一套獨門投資之道,在個人收藏方面也有異于別人的心得和喜好。其對中國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并致力于提倡及推廣中國藝術,為“集雅齋”的創辦人之一。
胡適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主要看三點:一是看他們怎樣對待孩子;二是看他們怎樣對待女人;三是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時間。以此類推,看一個人的修養,除了看他怎樣對待婦孺之外,其閑暇時間的利用也是最好的證明。鄧予立認為收藏藝術品遠比股票、外匯及其它任何一種投資更好、更有所值。鄧予立一生藏寶無數,其中“筆”和“觀音像”更是他的心頭之好,人送外號“筆癡”。他的人生哲學是人生除了分享合作、共創財富之外,更需要情趣與意味。而鄧予立那些琳瑯滿目的藏品,就是他對人生最好的詮釋。
雅石共賞——一塊“豬蹄石”
鄧予立在北京的時候喜歡往王府井一帶閑逛,一次走進一家工藝品公司,突然眼前一亮,被一塊黃澄澄的奇石刻吸引住。它形狀酷似“豬蹄”,若放在盤上,搭配餐具,幾乎與一塊煮熟的豬蹄無異,與他早前獲得的“五花腩肉”有異曲同工之妙。鄧予立當然不會錯過這塊奇石,一輪議價后,便將它據為己有。
這塊“豬蹄石”屬于壽山石的一種。壽山石盛產于福州北部山區,分為田坑石、水坑石和山坑石等,另一種分法也將壽山石分為高山系、月洋系和旗山系,甚至各種坑石又能再細分出不同的品種來,可謂是品種繁多。
至于這塊“豬蹄石”則是山坑石中的高山石,根據顏色和石質,鄧予立判斷它是以原石雕琢而成,并未加上其他加工,雖然算不上什么名貴石刻,但造型和顏色的搭配渾然天成,活靈活現儼然一道真正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實在是妙不可言。
在壽山石中,最貴重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數田黃石了,田黃石的特點是具有微微透明的石皮,質地通透,并且有細致如絲般的清晰紋路。其中一種叫“田黃凍”,更是極品中之極品,非常稀有。田黃石的價錢是按重量來算的,民間向來有“一兩田黃一兩金”的說法。不過現在田黃石的價格一路扶搖直上,比起黃金來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自宋代以來,文人雅士多用壽山石制作成石章、擺件等藝術品,受到藏家們的賞識和珍藏。壽山石色澤多樣而質地溫潤,再搭配藝術家的精雕細琢,創作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難怪它能如此受到藏家們的歡迎,更被稱作是“天然造化與工藝智慧兩者的結晶”。在過去的幾年中,壽山石在中國“國石”選評中都被評列為各石之首。
不過,壽山石硬度較低,有些石頭在開采過程中,曾經受到震動,破壞了結構,所以潛藏裂紋和裂格,要多加護理照顧,否則日子久了就會枯燥折裂。另外切忌隨意置放,尤其放在高溫或陽光下曝曬,更是一大忌諱。最好能放置在陰濕之處,不時還要灑些冷水,保持石的潤澤。此外,用油養護也是其中一法,這樣才能保持壽山石的“青春常駐”。
傳世珍寶——沉香
鄧予立向來都隨身帶著一件心愛的沉香手把件,是由越南惠安沉香木雕刻而成的龜。閑時鄧予立常把它放在手掌中把玩,它的芳香氣息能直透腦門,讓人神清氣爽。
現在的沉香,珍貴猶如鉆石,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因為沉香是野生的,越來越稀有,它的價格每年都在漲,而且漲幅還相當大。
沉香屬瑞香科植物(Aqui㈨a Sinensjs),是一種含有樹脂的木材,它并非專指一種樹。世界上只有幾種瑞香科的香樹可以結成沉香: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和印度沉香樹等。
沉香的成因是香樹受到雷擊、風折、蟲害感染或遭到人畜的傷害后,它自身會分泌樹脂,以修復其受傷的部分,同時樹的傷口也會受到真菌微生物的感染。經過長年累月樹脂和真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樹脂產生沉積,就形成了珍貴的沉香。沉香是朽木的精華,有結香的部位才叫沉香,沒有結香部分就叫沉香木。
由于只有沉香樹才有可能形成沉香,而且由結香到成熟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天然野生的沉香就更為珍貴了。越南是沉香的主要產地,政府已禁止出口,因而其價格被推得更高。
沉香外拙內秀,心堅質美,香味濃郁泌雅,以前古人用于熏衣保香。它還可以雕琢成藝術品、手把件。特別是手把件,稱為“暖手”。因為用沉香木雕刻成的手把件與其他材料,如竹木牙角、金銀銅鐵、玉石等制成的手把件有所不同,只有用沉香木雕制的手把件,才是正宗的“暖手”。
和田玉是冰冷的,只有沉香木,放在手心才能帶來溫暖的感覺。沉香有一股馥郁、幽婉、溫醇的香氣,紫檀、黃楊和犀牛角的雕品又缺了這一特點。
沉香除了可以作為藝術品外,它還是中藥的一味上品。其有通關開竅、暢通氣脈、抗癌、強化心臟及神經等神奇功效。《本草備要》中介紹沉香“能下氣而墮痰涎,能降亦能升。怒則氣上,能平則下氣。香入脾,故能理諸氣而調中。其色黑,體陽,故入右腎命門,暖精助陽。行氣不傷氣,溫中不助火。”而《本草綱目》稱之能“治上熱下寒,氣逆Ⅱ嵩急,大腸虛閉?!?/p>
沉香樹脂的濃度,是指聚的樹脂越多,質量就越好。它又分為好多種級別:入水則沉者,叫“沉水香”,是沉香極品;半浮半沉者,叫“棧香”,次之;稍稍入水而漂浮在水面上,叫“黃熟香”,又再次之。所以選擇沉香時,在征得店家同意后,可放置水上測試其質量。
沉香有這樣珍貴的收藏價值和藥用功效,就越發矜貴?,F在除了受到藏家們的喜愛之外,更是有被奉為禮佛祭祀熏香之圣品,還把它雕作佛像、觀音像等。
多年來鄧予立收藏的沉香藝術品,隨著沉香價格上漲,其價值的攀升也不言而喻了。
心有靈犀一點通——硯屏
有次鄧予立在北京與中國文房主題店“文房一號”的店員聊起文房用具時,他很自然地聯想到了文房四寶,即紙、筆、墨、硯。店員卻告訴他文房用具很多,猶如十八般武器,除以上四樣外,還有筆洗、筆簾、墨床、銅香爐、印章、筆筒、鎮尺、案頭箱、官皮箱、印泥盒、貯香罐、拜帖匣、水滴、筆掭、水盂、臂擱和硯屏等器具。
鄧予立雖對文房用具略知一二,但“硯屏”這個詞卻是頭一遭聽到。碰巧店內就有一件用犀牛角制成的“硯屏”,是一件珍品古物,鄧予立在將之收藏之余,又增長了知識。
硯屏可說是文房四寶的衍生用具,樣子跟放在枕前擋風的枕屏非常相似,不過尺寸較小,是擱在桌上使用,擋在墨硯前的。古時候未有現成的墨汁可用,書寫時得要自己研墨。研墨需要時間,而一旦把墨研開后,因事離開案頭片刻,待回來時,研開的墨水已被風吹干了。因此為預防風干,把墨保留在硯上,就在硯前架上“屏風”,這就是硯屏的由來與功能。
文房的店員還提到,硯屏不僅可以預防風干墨汁,還可以擋住光線折射,這樣就可以防止陽光或燭光照射在墨汁上反射到眼睛而傷害視力了。另外,硯屏傳說始自蘇東坡和黃庭堅兩人,因為根據宋代趙希鵠所著的《洞天清祿集》中所記:“古無硯屏,自東坡、山谷(黃庭堅號山谷道人)始作硯屏?!睉{他的記載而說明了硯屏其實是蘇、黃二人所發明的。
制作硯屏的材料很多,也越來越講究,它既是文房用具之一,也是藝術鑒賞品。它的觀賞用途比實用性更大,古人甚至用竹、石等制成硯屏,雕上圖畫,變成立體的小擺件。
鄧予立所藏的這塊硯屏是用稀有的犀牛角制成,雖并未刻上花紋圖案,但能收藏到這樣的硯屏,鄧予立已感到心滿意足。
無獨有偶——雌黃
鄧予立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小塊外觀呈短柱狀斜方體的礦石,它就是與雄黃、砒霜同屬砷(As)元素的雌黃(Orpiment)。當鄧予立第一次將其自外地帶回去時,他跟秘書菲比小姐說,此物有毒性,因此,無人敢碰它。
鄧予立的雌黃呈檸檬黃色和褐色,雌黃的英文來自拉丁語“auri”和“pigmentum”,“auri”是金色意思,而“pigmentum”就是顏料。這種礦物是一種低溫熱液礦,亦是砷礦物的蝕變產物,通常會與其他砷的硫化物共存,猶如一對鴛鴦。
雌黃除有礦物形態外,亦有藥物形態。中國人也把它叫做黃金石、石黃、雞冠石和天陽石。常用于中藥,其功效是解毒、殺蟲、燥濕祛痰。主治痛腫發炎,蛇蟲咬傷,蟲積腹痛,瘧疾等,有以毒攻毒的療效。
如果把雌黃放在火里燃燒,會發出腥臭的蒜味,吸入會使人中毒。同時,它不宜放在陽光下照射,否則會分解變成粉末,所以鄧予立把這一小塊礦物放置在陰暗無光線照射之處,保持它的“金黃”色澤。
除藥用外,雌黃還可以作為制皮革用的脫毛劑。它雖然有金光燦爛的色澤,但因為含有毒性,只可作礦石收藏,不可作為飾物。在收藏雌黃作觀賞石之時,鄧予立又聯想到一句成語“信口雌黃”或“口中雌黃”,見著實物便更能理解到雌黃之意了。這句成語源自晉代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贝泣S在古代是作涂改之用的,當時古人用黃紙寫字,如果寫錯了,就涂上這種雌黃,再在上面重寫。所以,便用雌黃能涂改的特性來形容王衍的經常變卦。
“筆癡”鄧予立
鄧予立自言最愛看書和教書,十多年前更是愛上了墨水筆。鄧予立醉心的,是有藝術性的墨水筆。好筆的定義,因人而異,有些人純粹要求書寫流暢;有些人要求外型亮麗;有些人講求升值潛力。而鄧予立追求的,確是筆后的故事。
“墨水筆是時代的見證,你看現代人都轉用計算機,為求方便亦已轉用圓珠筆,還有多少人會用墨水筆呢?它們會被全面取代,但它的藝術價值卻不能被取代!”視墨水筆為藝術收藏品的鄧予立說。十多支搜集自歐洲、各具特色的名筆,只是他部分的收藏,但總價值已近千萬元。
隨著計算機、手機等科技產品的發展與普及,墨水筆正走向沒落。除了在簽字儀式等特殊場合偶露一下尊容外,作為書寫工具,它幾乎已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鄧予立就是看中墨水筆那種末日般的珍貴感覺。他的筆類收藏中,最便宜的要數十萬港元,最貴的超百萬的。購藏被鄧予立視為無價的珍藏,他從來不出讓。
“精致的墨水筆,工藝含量要比名表還要高,故價值往往也在名表之上?!编囉枇⒄J真地說。鄧予立鐘情的,都是限量版的墨水筆。升值潛力打動他理性的半邊腦袋,但收藏品同時也要有故事性和藝術性來滿足他的感性思維。他的收藏品中,不乏瑞士品牌凱蘭帝(Caran d'Ache),早前李民橋和李民斌向父親李國寶(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送上的NO,2限量版純金墨水筆就是這一品牌。
一支全球限量生產五十支,刻有李商隱著名的《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全文的雕花墨水筆,亦令鄧予立愛不釋手?!澳憧?,一個外國工匠領會了中國的詩詞,再將之雕刻于筆桿之上,作為中國人,能不感動嗎?”鄧予立興致盎然的說到。于是,鄧予立便花逾10萬港元,在異國把這中國情懷“私有化”了。
另一支出自奧瑪仕(Omas Muki)的墨水筆,限產四十支,筆桿是由手工整合的人工陶瓷,非常珍貴,也是鄧予立的藏品之一。除此之外,鄧予立還擁有一支紀念莫扎特的精品限量版墨水筆。筆桿上端裝有小型的上鏈八音盒,那是莫扎特的一首金曲,鄧予立一見,即斥逾數十萬元買下,這支筆,全球限量五十支。
如今,鄧予立已經跟那位賣筆給他的法國小店老板成了好友,除了成為他們店的VIP之外,閑時鄧予立還會送給那位法國老板一些中國玉作為文化交流。談到收藏,鄧予立說:“墨水筆往往能看出歷史的變遷,小小的筆桿包含了很多歷史知識、典故,反映出不同時期的制度、文化。當你真正用心去收藏時,你才會去細心探究藏品的靈魂和它背后的故事,去了解那個時候人們的社會生活、精神風貌,從而將自己完全融入歷史文化當中。而收藏的樂趣,也正在于斯?!边@座迷幻水城了。但每次來都在盛夏,嚴寒歲末的威尼斯鄧予立還是第一次遇見。冬天的水城不像夏天明媚的天朗氣清,而是顯得有些陰沉,鄧予立笑言天寒地凍游水城更有一番滋味。
而游覽威尼斯,必不可少的則是品味水上風情。貢多拉輕舟(gondola)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主要水道交通工具,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設計,貢多拉輕舟如今已成為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標志物了。貢多拉輕舟由280多塊櫟木木板拼合組成,全長約11米,寬約1.5米。船身為不對稱設計,完全由人工打造而成。船頭都掛有獨特的裝飾品“鐵飾品”,前后經過兩個世紀的改造才固定成今天的形式,這些飾品共有六個“齒”,分別代表六個城區。貢多拉通常由頭戴草帽、身著橫紋衣服的船夫執槳,穿梭在四通八達、如蜘蛛網的水道。船夫個個精神抖擻,擁有熟練的駕駛技術,時而用槳劃,時而用腳力藉狹窄水道上的圍墻,使貢多拉能筆直前進。尤其在夏天時,船夫還會一展歌喉,極具浪漫情調。
攀登歐洲之巔——鄧予立游瑞士
2011年5月鄧予立與北京中華海外聯誼會尤蘭田會長所帶領的幾位朋友一起乘火車登上有“歐洲之巔”稱號的少女峰(Jungfrau)。少女峰位于伯爾尼南側,與層巒疊嶂的阿爾卑斯山脈(Alps)相連,海拔4158米。另外還有兩座山峰與少女峰并列,分別是僧侶峰(Monch)和艾格峰(Eiger)。瑞士伯爾尼屬德語區,而Jungfrau在德語中就是“處女”之意,中國旅客一般都選用比較含蓄的說法,稱之為“少女峰”。當地居民說少女峰終年積雪,遠眺宛若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襲雪白長裙,仰臥在阿爾卑斯山脈中,猶如置身在天與地之間。
鄧予立一行人從瑞士首都伯爾尼乘登山火車出發,隨著火車順山勢緩緩爬升,遠望少女峰似乎就在眼前。沿途可見白雪冰川,間或夾雜幽美綠林,偶爾還可見到牧民在田野間勞作,遠處隱約傳來系在牛羊身上的駝鈴聲。一幅幅人間仙境、童話世界般的景致就這樣呈現在鄧予立面前。登山火車終點站就是少女峰站(Jungfraujoch),高達3454米,火車全程耗費50分鐘。鄧予立興奮地說,我們僅用50分鐘就征服了歐洲海拔最高的火車站。
暢游大陸領略古色風情
盡收霜下紅葉——鄧予立游北京
陳毅元帥在1966年秋游北京西山時,見到紅葉漫山,即景賦了一首《題西山紅葉》詩,開首兩句:“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來描繪當時西山紅葉的美景。2010年10月鄧予立來到北京,也恰巧趕上在北京西郊香山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紅葉節”。香山是北京最熱門的賞紅葉的圣地,當年乾隆在此種下了大片的黃櫨樹,并且開辟了一條登山御道,可直抵山東香爐峰,是一座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山林,香山公園內還有古跡皇殿,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來到北京的鄧予立,自然不會錯過這一美景。
“紅葉節”恰巧趕上香山“最紅”的時刻,漫山紅葉紅遍整個山林公園。經司機介紹,鄧予立一行人來到了最好的觀賞地點“森玉笏峰小亭”。從亭上極目遠眺,火焰般的紅葉漫山遍野,且顏色多樣,有鮮紅、粉紅、猩紅、桃紅等層次,自遠而近讓鄧予立感受到了“一片紅霞排山來,百種情思倒海去”的情景。如遇霜降,旭日東升,天藍葉紅,就更可以體會到“香山紅葉紅滿天”的絕美景色了。
赴會瘦西湖——鄧予立游揚州
2011年3月鄧予立親身感受了“煙花三月”的揚州。對于揚州,鄧予立一點也不陌生,但三月的揚州,始終未曾遇見。此次三月揚州,讓鄧予立最感興趣的就是聞名中外的瘦西湖。鄧予立雖未“腰纏萬貫”,卻依舊“驅車上揚州”。
如今的揚州已是一座花園城市了,與幾年前相遇的揚州已大有不同了。沿著高速公路直達市區,兩邊是三線車道的公路,交通暢通無阻。公路中間有寬闊的分隔島,延伸數公里,島內種滿花草,繁花似錦,綠草如茵,像在舉辦花卉展一樣,可見當地的環保、綠化工程做得非常好。
瘦西湖取自清代詩人汪沆的詩句“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弊源耸菸骱碜u中外。園景區占地約100公頃,著名景點有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大虹橋、五亭橋、春流畫舫等。湖的獨特之處在于形狀狹長清瘦,蜿蜒曲折,水面全長4000米,寬卻不到100米。在唐宋年代,曾作為護城河,直至明清兩代,揚州鹽業興盛,鹽商富甲天下,便斥資修筑運河,又在湖邊建起亭臺、園林。現在的瘦西湖已成為“十余家的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其實俱貫”的山水園林景區了。
最令鄧予立著迷的便是那湖中美景,湖畔中央的垂柳,和著春風,輕擺纖細的嫩綠柳枝,柔媚動人、婀娜多姿。再看那桃花正艷,山茶、杜鵑、石榴花等群芳爭妍,一派欣欣向榮的美景盡收眼底。此時“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將瘦西湖的美麗景致描繪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
尋跡世界佛都——鄧予立游陜西
三年前鄧予立已拜訪過無錫的靈山大佛,該景區占地約30公頃,當時已令人感覺景區之大。如今鄧予立又與朋友結伴游覽位于陜西省扶風縣城北的法門寺景區,相比于靈山大佛,法門寺的規模亳不遜色。在西安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同時,陜西也進一步將省內旅游資源整合,建成“世界佛都”。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因建寺塔收藏佛祖釋迦牟尼靈骨舍利而聞名天下??梢哉f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叫做阿育王寺,塔內供舍利。自魏朝以來,法門寺就是歷朝皇帝虔誠瞻禮舍利的佛門圣地,因此寺內佛塔又被稱為“護國真身寶塔”。
游覽當天濃霧未散,寒風冷雨,鄧予立一行人選擇了游園纜車。在纜車中可遠觀“舍利寺”,轉入法門寺原址后,似乎感覺與一般寺廟無異。兩翼是鐘樓、鼓樓,正中間為大雄寶殿,一旁聳立的寶塔是重建的,保留了原有的唐代建筑風格,塔鈴隨風遠送,此刻更感平靜,是精修學佛的佛門圣地。最讓鄧予立興奮的是寺旁的博物館珍寶閣,里面展出影骨舍利和盛唐時期出土的珍品,令鄧予立大開眼界,不禁佩服當時的精湛工藝。
暢游臺灣領略民俗風情
一覽海上公園——鄧予立游金門
2009年5月8日溫家寶總理前往福建廈門進行考察,了解當地臺灣企業的發展情況,并視察廈金客運碼頭,聽取當地政府匯報廈門港及海峽兩岸經濟區的規劃和建設情況。溫總理說:“一直想去臺灣走一走,看一看?!贝舜蝸淼綇B門,還前往與金門島隔海相望的海灘,眺望對面的金門島,并對隨行的記者說:“給我照張相,留個紀念。”
2009年夏天,鄧予立也和同事一起踏上了美麗的金門島,一覽這“海上公園”的美麗容貌。
金門,自古就有“仙洲”、“桃源”的美稱。是臺灣面對中國大陸最前沿的地方,2001年兩岸實現“小三通”后,金門已日漸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旅游貿易區。金門縣約150平方公里,島上居民8萬多,在這里看不到高樓大廈,行人稀少,除熱門旅游景點停有旅游巴士外,來往的車輛也很少,是個幽靜的“世外桃源”。有賴于“小三通”帶來的新發展,近些年來金門旅游人次急劇上升,2009年已突破100萬人次。
金門是由金門本島和一些小島嶼共同組成的,鄧予立從臺北松山機場出發,約一個小時后便抵達。當到達進門后,首先吸引鄧予立的是當地的生態環境,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水質、潔白的沙灘,再加之岸邊崢嶸的巖石以及大量植被,金門“海上公園”的美譽果然名不虛傳,是游覽臺灣地區必去的景點之一。
對于金門的特產,鄧予立也是十分鐘情。如高梁酒、發炮彈殼制成的鋼刀、貢糖等特產,在參觀貢糖廠時,可以一面試吃一面購買不同口味的貢糖,可謂滿載而歸。
搭載高速鐵路——鄧予立游臺南
臺南是臺灣最知名的古城,未有如臺北大城市的熱鬧喧囂,市內不見高樓大廈,極具鄉村風貌,是旅游度假的好去處。2011年2月,鄧予立選擇來臺度假,準備去臺南—略鄉村民俗風情。
去年幾位北京的朋友赴臺灣訪問,去往臺南的時候選擇搭乘高鐵,回來后贊不絕口。這趟臺南之行,鄧予立也要搭乘高鐵感受不一樣的沿途風景。
臺灣高鐵在2007年運營啟動,始自臺北,終至高雄,全程245公里,路線設在臺灣人口密集的西部走廊。自運營以來,累計乘客超過上億人次,成為臺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方便了每年節假日回鄉探親。高鐵沿途風景異常迷人,在走出臺北市區后,可見沿途農田阡陌,綿延千里,臺灣美麗的田園景色一覽無余。
聞香花卉博覽——鄧予立游臺北
2011年4月鄧予立跟隨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參觀了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Taipei International FloraExposition)。此次參觀的隨行者還有一群癌病康復少年、兒童和家長,他們被譽為“生命小戰士”。這讓此次的花博游意義更為深刻了。
臺灣國際花卉博覽會自2010年11月6日開幕以來,已接待超過七百萬參觀人次,是一次積極成功的活動。鄧予立在開幕前就已預購了“特別紀念套票”,早就準備好觀賞一場色彩繽紛的花卉展了?;ú@區共有14個展館,分別是名人館、文化館、真相館、爭艷館、流行館、故事館、美術館等。由于觀賞的游客很多,每次入場都顯得有些擁擠,但是這并不影響參觀美麗花卉的心情。作為國際性的園藝博覽會,臺灣國際花卉博覽會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夢想館(Pavilion of Dreams)”是鄧予立比較喜歡的展館之一,這一展館是此次展會中唯一用尖端科技數字互動展示的展館。館內讓每一位觀眾都擁有一朵個人獨特的夢想美麗小花,伴隨小花的成長旅程,游客看到繽紛多樣臺灣生態,顯示出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鄧予立說他好像回到了童年,在全身投入游戲的過程中,的確找到了“尋找夢想”的樂趣。另一特色展館是“爭艷館”,“爭艷館”以“競花藝術”為主題,全面呈現出臺灣花藝、園藝、造園景觀等百花爭艷的精彩展覽,艷麗的花朵讓觀眾流連忘返,也情不自禁的加入爭妍斗麗的競賽中,在美麗的花朵前擺出各種姿勢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