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在如今之世界日益供不應求,許多企業都在努力尋找維持自己業務所需要的水。2004年,百事瓶裝集團和可口可樂公司關閉了在印度的一些工廠,因為當地農民和城市利益群體認為這些企業在與他們爭奪水資源。2007年,干旱迫使美國田納西流域管理局減少了近1/3的水力發電量,造成大約3億美元的發電損失。
在未來幾年里,全球各地的企業都可能面臨類似的挑戰。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正對已經捉襟見肘的供水提出更大的需求。在某些地區,農業徑流和其他形式的污染正在使清潔水源日益匱乏,而氣候變化則可能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水資源的短缺使水價飛漲,監管力度日益加大,利益相關方之間為獲得水資源的競爭不斷加劇。為了繼續運營,大多數企業都必須學會如何“少用水,多辦事”。
實現這一目標既是一種需要,也是一種機遇,許多公司正在開發可幫助客戶提高用水效率的產品和服務。在農業方面,通過改善灌溉技術和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正在產生“每一滴水澆灌出更多收獲”的效益。一些新辦法的推廣應用將幫助石油公司、礦業公司、公用事業公司、飲料生產企業、技術生產商和其他用水企業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據估計,在未來20年中,為了彌合用水供求差距,在全世界各個地區和各個經濟部門采取用水效率改進措施,每年可能需要支出的成本約為500億~600億美元。但在短短3年時間內,這些投資就會產生積極的回報。
使一家企業提高用水效率并非易事。成功的供應商必須從賣設備和零部件轉型為出售旨在幫助企業客戶降低水和能源使用量的解決方案。因此,這些供應商必須開發新的技能,并且提升能力,尤其是市場營銷和銷售能力,以確定和獲取能滿足B2B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解決方案。他們還必須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影響這一市場的監管政策。
少用水多辦事
許多國家都面臨著可供水量與實際需求量之間越來越大的差距。假設經濟和人口持續增長下去,到2030年,全球供水能力將只能滿足需求量的60%,而在許多發展中地區,滿足率還不到50%,在包括中國、印度和南非在內的一些地區,目前的供水已處于緊張狀態。由于以增加供給的方式,比如通過脫鹽淡化、鉆探深井或運送地表水來彌合供求差距極其困難和昂貴,政府需要通過提高水價或限定用戶取水量來管理用水需求。
這些舉措將會對本地企業和跨國公司產生直接影響。以智利為例,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礦業中心之一,也屬于全球最干旱的地區。現在,智利政府當局在企業之間嚴格分配淡水使用權,嚴密監測企業的用水情況,并迫使其節約用水。當局要求,智利第三大銅礦——Collahuasi銅礦到2010年必須將其取水量由750升每秒減少到300升每秒。為了彌補維持運營所需用水量的不足,該公司曾考慮建立一個海水淡化廠,或用船為礦山運水,還運用了多種新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如使用較少的水將廢石(尾礦)從礦石中分離出來,并在生產流程中回收更多的水。
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提高自己的用水效率。例如,瑞典紙漿和紙張生產商SCA公司的目標是,從2005年到2010年將其總耗水量減少15%。SCA公司通過一個資源管理系統采集和匯總能源、水、運輸和原材料使用的數據,以及生產基地和業務部門的廢棄物和排放水平,從而跟蹤企業的績效。釀造企業集團米勒啤酒公司啟動了一項“水足跡”研究,對其在不同國家的總用水量進行比較,并利用研究結果制訂出提高用水效率的目標,希望到2015年將其生產每升啤酒的用水量減少25%。
其他一些大型企業,如福特汽車公司、雀巢公司和寶潔公司,也一直在努力減少其用水量。一般來說,第一步是研究自己的工藝流程什么地方需要用水,以及用水量有多大。
然而,很少有企業能將眼光超越短期的缺水制約,而對與缺水有關的長期商業風險進行更全面的評估。瓶裝飲料企業是少數例外之一,他們這樣做是因為缺水已經影響到其戰略決策,如在何處布點運營。
機遇何在
從農場到半導體加工廠,從飲料灌裝廠到核電站,從軋鋼廠到石油鉆井平臺,許多能幫助企業更有效用水的解決方案,將成為一種新產品和服務。一些全球工業企業,如ABB、通用電氣和西門子,已經有大量與用水相關的業務,并為大型工業用戶和自來水公司繼續開發新產品。IBM提供的技術可用于衡量和跟蹤提高用水效率的成果,并改善水處理和農田灌溉。一些石油公司正在考慮通過銷售抽水技術而打入水資源市場。
大致來說,新的產品和服務在以下三個領域具有最廣泛的機會:提高水處理和供水效率;提高用水密集型工業和電力生產的用水效率;提高農業用水效率。
水處理和供水
市政或私營自來水公司以及許多大型企業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生產出適合人類消費和工業運轉的水,然后通過水泵和管網,將其從水處理廠輸送到使用地點。這些開支有2/3都產生在發達國家,但是在未來20年里,新增的系統大部分都將出現在亞洲和其他發展中地區,在技術、設備和服務上將會花費數萬億美元。
利用現有技術滿足這種需求增長,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據估計,在未來20年里,僅僅在中國,目前用于凈化污水的膜技術市場每年將會增長30%以上。因此,無論對于現有的企業,還是新入行的企業,引入新的技術和服務都將是一個更大的機遇。
在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城市,收集住宅區和商業區的污水、雨水和融雪,都是使用同一套下水道系統。與此相反,新加坡則是分別收集不同等級的排放水,然后將這些排放水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并重新用于其他用途。在阿布扎比正在建設中的規劃社區馬斯達爾城,城市設計師希望對80%的社區用水進行回收利用。此外,新的海水淡化技術正在降低與海水淡化相關的成本,同時水質也在不斷提高。隨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同樣面臨用水需求量的增長,以及監管法規和水價開始反映對控制用水需求的要求,新的解決方案可以對公共和私營部門的買家提供重要的價值。
已經在這一領域積極行動的企業擁有許多引進新產品的機會,其中包括:用于沖水式廁所、從污水沉淀到再利用的污水收集設備;從空調系統中收集和重新使用冷凝水的技術;更節水的設備器具;以及適合家庭使用的紫外線消毒技術。香港的供水部門已經開發出在衛生間使用海水的系統,可能很快就會將其用于一流的商業建筑。
對于創新者來說也存在各種機遇。如今,在設計圖板上出現了各種創意,包括回收利用經過淡化的成水、用于將工業廢水分解為達到灌溉用水質量的中水和貴重化工副產品的低耗能技術,以及可將霧凝結成可用水的各種方法。
工業用水效率
電力和工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作為冷卻劑,占到目前全球用水需求量的16%,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會上升到22%。輸送如此大量的水并將其用于生產過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少用水,多辦事”還意味著可以節省能源。一家瓶裝飲料企業已經開始運用一種稱為“基團水”的新技術來清洗飲料瓶,傳統的清洗工藝需要大約5個小時,而采用新技術后只需要30分鐘就能清洗同樣數量的瓶子。
其他一些可幫助企業減少用水量和能源費用的技術包括:在采礦時增大排放尾礦的粘稠度;在制漿造紙工廠中采用閉環系統;在紡織生產中采用流量控制和自動關閉的截止閥。但是,采用這些解決方案有時也需要權衡利弊。例如,在發電廠采用干式或閉環冷卻系統可節省高達97%的用水量,但冷卻效果相對較差。不斷涌現的新技術還可以幫助電力等行業企業在能源密集型的生產工藝中提高用水效率。隨著監管的加強和水價上漲,僅僅幾年以后,這些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顯著增大。
最后,許多制造商缺乏在生產過程中管理用水所需要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提高用水效率至關重要。針對這種情況,一些技術供應商正著手開發相關產品,以幫助這些工業企業改進跟蹤用水情況和監測節水進展的方式。
農業用水
農業用水占到全球取水量的71%,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會略微下降到65%。缺水既與糧食生產有關,也與糧食貿易有關。例如,印度現有的水資源只能滿足其在2030年用水需求的一半,而在未來20年里,農業用水又將占到新增用水需求的一半左右。在中國,到2030年,農業用水將占到所有用水量的一半左右;而在巴西,這一比例約為1/3。因此,找到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的方法至關重要。目前,農業企業已經在尋求需水量較少的種子和化肥的設計方法。更好的滴灌技術將使農民不必對農田進行漫灌。
實際上,在適當的經濟條件下,許多其他部門也可以為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例如,一家大型工業企業可以向農業社團提供其銷售給自來水公司的水泵,在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的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客戶群。此外,IT解決方案商也可以提供幫助。盡管對于經濟條件有限的農戶來說,IT系統過于昂貴,但缺水可能會促進合并,并催生出大型農業集團,這些企業集團將需要也有能力購買提高效率的工具。
即使在雨水豐沛的地區,提高農田用水效率也是解決用水難題的關鍵,保持靠雨水澆灌農田和提高雨水使用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在印度,彌合農業用水供需差距的總潛力中,有17%來源于雨水,改進機會包括更好的農田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管理和改善排水系統。
最后,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也可以從提高水處理、工業和農業生產的用水效率中獲益。銀行可以為提高用水效率的投資項目提供資金,這些項目對于貸款機構可能頗具吸引力。例如在印度,一些滴灌項目可幫助農民將投入成本最多減少50%,投資者便可以作為貸款人或企業股東,獲取這一領域的價值份額。
在水市場獲得成功
水是一個大市場,但隨著市場的增長,獲得成功的規則也將發生變化。多年來,水市場基本上是一種“拉動”市場:要求公用事業公司和其他企業對新設備投標競價,而這些企業則對此作出回應。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新技術的面世,新機遇也將隨之出現。供應商需要更主動地與監管機構接觸交流,在未來5年里,監管機構將會制定水資源管理政策,這些政策將決定新技術的成敗。
制定銷售和市場運營方法
在水市場上,即使是大型工業企業也很難有所發展。公共部門買家的采購程序往往拖沓而嚴格;購買新供水設備的企業買家通常不僅想要局部解決方案,而且希望有綜合解決方案,這就要求賣家具有高水平的利基部門的專業技術;高度分散的農業買家則青睞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海水淡化企業數量寥寥無幾,并且對技術創新的要價不菲。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由于以上原因,大型工業供應商通常會按照不同的部門來組織銷售工作,將與供水相關的設備作為為買家提供的綜合解決方案的組成部分。這其中,權衡利弊非常重要。
一家工業企業認識到了與水市場同步發展的機會,正試圖變革自己的銷售和市場運作方式:企業創建了一個專門部門,由跨部門業務單元的銷售和市場營銷人員來甄別和瞄準新的業務機會。該部門直接向一位企業高管報告工作,對團隊成員則有激勵措施,鼓勵他們增加在水市場的銷售,而不只是增加他們各自部門重點業務的銷售。
參與監管事務
監管將會使水市場的經濟格局成型,令贏家和輸家分道揚鑣。許多用水大戶已經在積極理清與監管機構的重要關系。例如,自來水公司是通過賣水賺錢的資本密集型企業,而監管機構希望通過提高水價或建立用水量的上限來降低用水需求量,因此,自來水公司需要以一種合理的方式從舊模式過渡到新模式。在英國,自來水公司大部分已經私有化,其高管人員正在幫助英國水務監察局(OFWAT)了解這一市場的競爭性質、需求管理和定價問題的影響,以及在未來幾十年將會影響供水市場的其他事項。同樣,一些礦業公司正在與監管機構合作,確定采礦用水的經濟影響以及提高用水效率的可選方案。
提供與水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的賣方企業也必須參與這些討論,正如在供水領域的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已經做的那樣。如果一個地區的監管機構贊成將水的回收再利用作為保護水資源的一項戰略,將使市場向提供這些技術的企業傾斜。
可見,水資源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大多數經濟部門中的一種戰略要素。所有企業都需要保護水資源,許多企業將在保護水資源領域開辟出一個市場。而在提高用水效率方面,未來的領軍企業已在積極備戰、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