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夏天旅游人氣最旺,人人避暑走如狂,飛機車船包裹著烏央烏央的人群,機場里交織著東西南北大挪移的熱力。仔細想想,多數人的出游動機有些奇特,哪怕家里并不真的熱,一到當季,知了聲在窗外催,心里揣著一團暑氣,總覺著得找個地方度假納涼。
于是北人南下,明明天氣更熱,為的是索性一身極短裝,曬得黑燦燦的,讓夏天印記在膚色上。南人北上,溫度未必更低,但高緯度的地理位置多少有些心理制冷的慰藉;東邊的人趕西邊,追著高海拔,出發前一邊抹著汗一邊將長衣褲放入行李箱,如果是沖鋒衣,那該是一箱凜凜的涼氣了;西邊的人涌向東邊,沿海的陽光再烈,泡在水里足以愜意。
對于不出門的人,在家避暑各有門道。我們特意組稿,為大家聯播一場各地的納涼生活。它們投射出祖輩的經驗,竹床、蒲扇、水缸、涼棚……道具或不同,講究的是一點,心靜自然涼。納涼,要的就是不疾不徐的節奏,由外至內地涼快身心。可惜傳統納涼方式越來越式微了,空調的發明儼然與夏天對峙,一個指令就可以瞬間壓縮出強勁的冷氣,將夏天阻隔在一室之外,剝奪了流汗的酣暢,剝奪了人們對季節的體察。多少人空調一夏,只進出辦公室、家、車、公共場所等有冷氣的區域,一季生活竟然清涼無汗,有點瓊瑤小說般不觸人間溫度。
廈門的夏天足以讓人大汗淋漓,但仍然擋不住游客摩肩接踵的熱情,許多人頂著烈日來濱海地,就是想浸入這個城市四周水汪汪的海。為了滿足大家度假的海海人生,這一期,編輯部傾巢出動,連續兩周采拍作業,悉數展現從吃到玩的海邊生活,翻騰出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的諸多花樣。
所以,與其關在清涼無汗的空調房里,不如揮灑夏天的激情汗水,到海邊來撒撒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