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都江堰的河邊,清一色的涼棚、竹椅、麻將館和大排檔,專供受不了夏天憋悶的人們消夏。在更加上游的虹口一帶,遮陽傘下是更親近河水的竹椅,人們可以把腳泡在冰冷的水里喝茶。類似青城山這樣的地方,山民們原先修建的房子早被怕熱又懂得享受的成都人買下了,哪怕買的只是一個房間,周末來住兩天也非常愜意,惟一的壞處是山里的蚊子比較毒。
早有成都人在本地溫度第一次達到三十度時開始喊熱了。這個盆地里的人越來越怕熱,這不怪他們。盆地少風,雖然“蒸籠天”讓人抓狂的天數比隔壁的重慶要少,但沒風的時候,真是沒有一絲絲風,太陽隔著霧蒙蒙的空氣曬進來,夏天里的大多數日子,人們像活在毛玻璃打造的溫室里。
跨城而過的府南河,不像橫穿重慶、武漢的長江,它的寬度、深度和水質都不能允許人們以浸泡求得一絲涼意,它也沒有風。從立夏開始,各個泳池便是人們必爭之地。在最老牌的猛追灣游泳池,門口賣泳衣和游泳圈的商家再一次迎來了銷售旺季。只要在街邊站二十分鐘,就能很輕易地分辨出哪些人是來游泳的,哪些人是剛剛游泳出來的。不大的泳池里只見人頭,真正游泳的人少之又少——實在是揮舞不開手腳。
市內可游泳的地方有限,任何一個公共游泳池隨時都是人。很有冒險精神的人開始打郊區的主意,一條叫“東風渠”的灌溉用水渠就在東三環附近,該水渠常年水量豐沛,引自岷江的水雖不清澈,但比起成分復雜的府南河,算得上純天然。每年,在“嚴禁下河游泳”的牌子下,都會有幾個人溺水而亡。更多的人開車或騎著電瓶車而來,把車一甩,脫衣服下河。隨時有城管一類的人來把泡在水里的人吆喝上岸,等城管一扭頭,人們再度紛紛下河。這不是一個缺少河流滋潤的地方,身為平原,也并非是一馬平川的枯燥。河有上下游之分,流入平原后,自然會受地勢所限變得和緩無趣,再有無數的田土將其分流用以澆灌農田,平原里的河很容易被人忽略。河從山上來,在平原邊緣上的山里,層層樹木把暑氣堅決地擋在了外面,流水帶來自然涼風。進山,是許多成都人納涼的方法。
他們甚至不用真的去爬山,只要呆在靠近山的地方就能體會到這里和城市是天壤之別。像都江堰這樣的城市,岷江水咆哮流經時還帶著上游冰雪的寒氣。在都江堰的河邊,清一色的涼棚、竹椅、麻將館和大排檔,專供受不了夏天憋悶的人們消夏。在更加上游的虹口一帶,遮陽傘下是更親近河水的竹椅,人們可以把腳泡在冰冷的水里喝茶。類似青城山這樣的地方,山民們原先修建的房子早被怕熱又懂得享受的成都人買下了,哪怕買的只是一個房間,周末來住兩天也非常愜意,惟一的壞處是山里的蚊子比較毒。
靠山的地方不只有河,也有僻靜的古鎮。這些鎮子通常人煙稀少,日日夜夜伴隨門前河水流動的聲響。到靠山的鎮子住兩天,一向也是成都人納涼的方式。愛水的人見到河流,哪怕不能游泳,也要脫了鞋進去泡一會兒。古鎮的旅店多由木材砌成,臨河而筑,枕水而眠哪怕只有節假日里的兩三天,也比憋在三環的城里好。
現在已經很少見手拿扇子在傍晚散步的人了,空調慣壞了所有人。這是最沒有創意又是最無可奈何的納涼方式。總嫌熱的人把空調溫度開得太低,又無法接受這個行為帶來的后果是拉閘限電。夏天,你要喚一個成都人外出做點什么,他必定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有沒有空調?
在下暴雨的晚上,無數人從床上爬起來把窗打開,讓風進來。在天黑后的府南河邊,散步的人數可與白天的鬧市相媲美,人們不管不顧地認為,既然這是河邊,那自然是涼快的,早已忘記了這條流速奇慢的河時刻在朝空氣里釋放白天從暴曬中獲得的熱量,即使它是河,也希望吐出熱量,給自己納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