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建筑來提升形象成為現代城市競爭力最具象的外在體現。于是摩天樓與天爭高,建筑越怪越好,這一切只為吸引路人的目光。90年代起至今,歐洲成了最大的建筑工地,大師們排隊進場,在這里堆砌自己的紀念碑。
如果說柏林是一個朝氣與活力才能發現其魅力的城市,那慕尼黑則要靜靜地住下來才能深刻感受到她的體貼,一些城市適合“戀愛”式的擦肩而過,一些城市則愿意和你長相廝守,柏林和慕尼黑自然屬于后者。
慕尼黑
最搶眼的購物商場——Funf Hofe
慕尼黑市中心的步行街特阿庭大街(Theatinerstrasse),像紐約的東村,商鋪富有個性和青春氣息。正如其它德國城市一樣,慕尼黑的購物中心大多由古老的Hof構成,這些沿街的老房子,大部分設有一個采光的中庭,類似北京的四合院,其中Funf Hofe是大街上最搶眼的購物商場。
走進這個經常被譽為歐洲最時尚的購物中心才發現里面其實別有洞天,Funf Hofe的中庭和走道都以不同的設計細節區分開來,看似開放卻密封的空間,讓人同時有室內和室外的雙重感覺。消費者能在舒適的室內環境中購物,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陽光和新鮮空氣。購物商場內有不少個性品牌,包括目前深受歐洲人追捧的無印良品和西班牙個性時尚的Camper鞋子。在其中一家生活家居用品專賣店Magazin里,居然有Freitag包,價格比國內便宜將近一半,這個來自瑞士的女包品牌價格由100歐元起,采用了環保的再循環物料設計,比如大卡車用的油面帆布和汽車安全帶等,因此每個包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
地址:
Theatinerstr. 15, Fünf Hofe, 80333 München
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六,早上10點至晚上8點
網站:
www.fuenfhoefe.de/
消費的圣殿——寶馬世界
在消費成為新宗教的時代,各大品牌也不斷在行銷和品牌經營上下功夫,希望擴大其影響力,這也是為什么奢侈品牌頻頻向當今一線建筑師招手,為它們的信徒打造一處消費的圣殿。
寶馬的總部設于慕尼黑市中心的北部,毗鄰1972年建造的奧運公園,最近還聘請了著名奧地利建筑師Coop Himmelbau,設計了一個名為BMW Welt的大樓(寶馬世界),建成后成了寶馬迷的朝圣地。去年底開張的寶馬世界,和隔鄰的寶馬汽車3系列的制造工廠及70年代設計的經典筒狀型大樓,合為一個整體的寶馬經驗。
因采用了大量的玻璃,整座建筑顯得十分通透,流暢的結構使這棟運用了大量鋼鐵的建筑變得更為輕盈。建筑最搶眼的細節是像個巨大沙漏的玻璃鋼鐵柱子,以扭轉的姿態支撐著一塊重達3000噸的不銹鋼屋頂。走進陽光充沛的主廳,各式各樣有趣的裝置包括餐廳、酒吧、精品店等,吸引了不少參觀者。最引人矚目的必然是在巨大轉臺上的寶馬汽車,等待著自己的驕傲主人。通過特別的設置,買主當天就能開著他的愛車,在眾人羨煞的目光下離開寶馬世界,一切安排得極具戲劇性。這場獨特的交付買賣過程,將消費轉化成一場受人矚目的儀式,緊密的結合了消費者和商品之間的關系,讓一成不變的買賣變成一件時尚而有趣的事。
地址:
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1號
游覽時間:
周一至周五9:00~16:00,周六/周日10:00~16:00
收費:
免費
網站:
www.bmw-welt.com
柏林
慕尼黑的“橡皮艇”——安聯體育場
德國人以傳統的狂熱去熱愛足球,我們在慕尼黑的期間,剛好遇見了足球賽事,瑪麗亞廣場到處是不同球隊的支持者,穿著奇裝異服為球隊造勢。當晚安聯足球場就將舉行一場比賽。
建造安聯足球場時,通過投票顯示,大部分的慕尼黑人都愿意為這個歐洲最先進的體育場支付更多的稅款。我是足球門外漢,但看見安聯足球場,也不禁能感受到慕尼黑人對足球的熱情。安聯足球場由瑞士建筑大師赫爾佐和美德隆設計,和他們剛剛在北京完成的鳥巢比較,安聯足球場顯得更為柔和輕盈,正如陰和陽,各有各的風采。
由機場驅車前往市中心,剛好經過了著名的安聯足球場,2006年足球世界杯在這里揭開戰幕,誰會忘記那個在夜色下發出透明紅光的足球場建筑。市民對這棟怪異建筑的感受往往是很直接的,當地人給它取了“橡皮艇”的花名,能容納66000名觀眾的建筑,其外墻體由2874個氣墊組成,圓鼓鼓的,像一艘外星人降落地球的船艦,這層薄膜采用了高科技的ETFE材料做成,注入空氣后變得堅韌無比,和北京水立方的外墻用的可是同一種材料,這材料能吸收陽光,調節室內溫度,達到節能的效果。
最奇特的是足球場建筑如變色龍一樣,輪流轉換著紅、黃和白,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德國球隊,正如球迷們的熱情呼喊,這個足球場也似乎是有生命的,當球賽進行時,也會根據比賽的成績、球員的換場等轉換顏色。
地址:
Frottmaning地鐵站走出來就能看見安聯足球場了,步行約10分鐘。
收費:
足球場每天都有舉辦游客團,可上網查詢時間及費用等。
網站:
www.allianz-arena.de/en/index.php
大師們的競技場——獨特的公共建筑
1989年,柏林墻倒,東德的破落樓房們為建筑師提供了最佳的改造靈感。柏林成了歐洲最大的建筑工地,進行了永無止境的大翻新,每一年總有新花招,叫人目不暇接。貝聿銘為德國歷史博物館添建了新展覽廳和一個田螺造型的玻璃入口,和代表作巴黎羅浮宮有異曲同工之妙。腓特烈大道上的法國拉法葉百貨公司,由Jean Nouvel設計,把購物變成一場比時尚還時尚的體驗。Frank Gehry在菩提樹下大道上留下了德意志銀行,走進平平無奇的立面,才見設計頑童的巧思,天花板上覆蓋著龐大的流線條玻璃鋼條結構物,如華麗的魚形吊燈,登堂入室的陽光因此被分割成塊狀,一場光的裝置藝術在大廳中舞動起來。大師,一個接著一個,在這座城市的傷痕上留下了新的風景。你每走一步,都有大師伴隨,一點也不寂寞。
地鐵站:
由地鐵站走出來,就可以看見這個新區內各種新穎的建筑。
費用:
免費
通往人間地獄與天堂的三條路——猶太人博物館
猶太人博物館正門一側櫻花開得正艷,與背后深灰色的金屬墻,形成強烈對比。狹長的窗,像任意劃出的傷口,一道道的,永遠不會愈合。天朗氣清,博物館外的游人正在咖啡館喝著咖啡。
設計師Daniel Libeskind要人們記得痛苦,而若要讓人記得,最好就是讓幸存者重新復習苦難。他是幸存者,自然懂得復制那次災難。
博物館的正門入口是一棟德式古典明亮的老建筑,建筑師的刻意設計,游人被一排曲折的梯級引入新館入口,幽暗封閉的地下空間鋪展開來,由三條線狀相互交叉的狹窄空廊組成,正如猶太人和柏林人的歷史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匯影響的。三條路,就有三幕風景,三個故事,最長的一條通向主要展館,也就是柏林歷史的延續。第二條通向E.T.A. Hoffmann花園,一組由49根高低不等的混凝土柱體構成的雕塑,如迷宮,象征了猶太人的流放歲月,柱體頂上茂密樹木欣欣向榮,象征不言而喻,抬頭就有藍天。第三條是條死路,通向無退路的漆黑房間里,正如猶太人受刑前所處的封閉空間。
地址:
Lindenstrae 9-14, 10969 Berlin
電話:
+49 (0)30 259 93 300
收費:
5歐元
開放時間:
星期一,早上10點至晚上10點
周二至周日,早上10點至晚上8點
網站:
www.juedisches-museum-berlin.de/
最神秘的建筑群——柏林大使館區
大使館往往是城市中最神秘的建筑,戒備森嚴,生人無事無法接近。然而柏林的大使館區卻是可供參觀的景點。大使館的設計正如機場的設計,往往是外人對一個國家的第一印象。所以漂亮的大使館,往往也能提升國家的形象,這種獨特的文化外交手段,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趨勢。
傳統的大使館往往庭院深深,讓高墻圍欄隔絕起來,然而柏林的各國大使館卻是一處開放的空間,你能由外面觀賞建筑的美,也能走進去了解建筑的細節,不少大使館內還設有該國的文化機構,經常會舉辦一些藝術展覽等。游客拿著相機在周邊隨意拍照,也沒有人來上前阻止,一些大使館甚至沒有站崗的警衛,比如巴西大使館,使館人員還幽默的說:因為我們沒有敵人。
不少新造的大使館多集中在Tiergarten公園以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歐五國大使館。設計是很典型的北歐風格,線條流利簡潔,五國使館是五棟建筑,圍著共同的廣場而建,也顯示了這北歐五國的唇齒相依又互不干擾的關系。外部的藍綠色銅制百葉遮陽板,可自動調節開啟角度,建筑采用了不少的玻璃,讓外人對使館的內部一覽無遺。個人最喜歡的是墨西哥大使館,臨街的方形建筑,只有一扇簡單的門,幾樁裝飾用途的柱子,直排或傾斜,造成一種不張揚卻讓人難忘的戲劇效果。
地點:
大部分的大使館都位于Tiergarten地鐵站附近,其中最值得參觀的包括北歐五國大使館、巴西大使館和荷蘭大使館等。如果剛好大使館主辦免費的文化活動,公眾還可以入內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