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加坡出差,適逢大選結束。新加坡內閣推出的首項措施,就是對部長薪水砍一刀。和出租車司機談起此事,他搖搖頭說,“是有點過高,該減點了。”這語氣似乎讓人覺得,部長們的高薪還是可以接受的,只不過是有點“太高”而已。
那么,新加坡部長的薪水究竟有多高?根據2009年新加坡公共服務署的數據,初級部長的年薪為157萬新元(1新元可兌5.27元人民幣),約合828萬元人民幣,總理和總統的年薪分別為304萬新元和426萬新元。新加坡媒體稱,此次減薪的幅度較大,但部長以上高官的薪金基數不小,就是砍上一刀,恐怕也感覺不到“痛疼”。比如,總統的年薪有可能會減少48萬新元,即使如此,總統仍能拿378萬新元,差不多合1992萬元人民幣!
看到這個數據,很多人會想到新加坡的“高薪養廉”。不過,新加坡政府的清廉指數雖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廉政卻并非只是靠金錢換來的。暫且不論高薪制是在廉政制度基本建成后才開始實施,李光耀等人當初考慮高薪的主要目的也不全是為了養廉,而更多的是為政府在與企業的人才競爭中不處于太弱地位,以吸引更多精英到黨和政府中來工作。
高薪只是新加坡廉政制度中的一環。回顧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設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共產黨“救”了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動黨。
1959年的東南亞,正是共產黨的影響如日中天的時候。那時的共產黨人,在新加坡百姓眼中,是廉潔奉公、甘于奉獻和無私的象征,尤其是在學校里,同情支持共產黨的年輕人很多。而當時的林有福政府恰又因為教育部長收了美國人為拉其反共的100萬新元,出了丑聞。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人民行動黨當時決定參選,就是因為意識到,如果讓這樣的政府再干一屆,腐敗就會毀掉整個公務員系統。不過,李光耀沒有明說的是,他也不愿給共產黨更多的機會。
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真的贏了,從此就一直坐在執政黨的位子上直到今天。它成功的基礎之一就是廉潔。
新加坡政府的確給了高官高薪,但拿這個高薪是要付出代價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嚴格監督,房子、車子、醫療、福利和退休金全都要自己掏腰包,沒有任何特權。
“我們從上臺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確保每一塊錢都要準確統計,為民而花。”這種不能亂花公家一塊錢的理念,成為新加坡廉政制度建設的基礎。每位公務員在工作中接受價值超過50新元的禮品必須繳公,否則以貪污受賄罪論處,會面臨5-7年的牢獄之災,還要將入職以來自己積累下來的全部公積金和養老金上繳國庫。
從修正貪污防治法賦予貪污調查局更大權力,到改革選舉制度規定公民必須投票,斷掉賄選之根,還要加上一個李光耀反腐的“六親不認”。
1986年11月,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鄭章遠被指控接受營建商賄賂100萬新元。鄭是李光耀多年老友,事發后向李光耀求情,但李拒絕與其會面。鄭隨后自殺,其家人又請求不要公布此事,但李光耀卻按規定將此事公開處理。今天人們在貪污調查局的展室里,仍能看到鄭章遠生前寫下的懺悔信。
許多西方學者在談論新加坡的政治體制時,更容易看到其一黨獨大長期執政和威權的一面,甚至稱之為“東方專制主義”。同樣在這些西方學者看來,沒有兩黨或多黨輪流執政,沒有完全開放的新聞自由,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廉潔。李光耀的回答是,看看新加坡周圍的那些國家吧,印度、菲律賓、泰國、韓國都是按照“西方標準”建立的體制,但這些國家的政府廉潔程度又有哪個比新加坡高呢?
李光耀的威權不只是從嚴治國,也是從嚴治政,更是從嚴治黨,是建立在一整套現代法律體制之上的威權。正是因為有了這套體制,高薪養廉才能有效,才能得到老百姓的基本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