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時段,把幾個孩子放在一起養,這樣既節約了生活支出,又增多了家長的個人時間,這就是目前興起的“拼養”。對于“拼養育兒”,有人認為有利于孩子成長,不失為育兒新招。同時,也有一些人表示這個提議有悖于傳統,不會輕易嘗試。
傳統的“拼養”形式
關于拼養,很多家長都非常了解。一位劉女士說:“其實拼養這種形式,一直就有的。照看小夏和小目的時候,我就喜歡抱他們出去玩,有時候碰到幾個奶奶或媽媽在看孩子,便聚集在一起,孩子們在玩耍,大人們在聊天,各得其樂,這其實就是一種意義上的‘拼’。”
劉女士還說,小時候父親在外工作,母親一人在家照看她和姐姐,有時候遇到忙事,便把她們放在大娘家,讓大娘家的哥哥和姐姐們陪著玩,那時候大孩子,小孩子在一起做游戲,也玩的好高興呀,她現在仍記憶猶新,這是不是也一種“拼養”呢?
上面提到的這種拼養,也是孩子們在一起互相玩耍,由一兩個大人照看,其她人會空出更多時間。跟現在流行的“拼養”形式是相通的。
新式的“拼養”需求
拼養孩子,得需要人照看。以前的時候,一般由鄰居或者親戚照看,都不是外人,如果有什么事情,互相照顧,說話也方便,甚至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照看小一點的孩子。但現在情況不同,生活方式已經發生很大改變,所以,拼養的照看人員也發生了變化。基于朋友或者熟人的拼養還是比較常見,但也有許多不認識,但想拼養的媽媽集合在一塊的,現在不是已經出現“拼養網”了嗎?就是為此目的而產生的,這種情況的照看人員可以直接從媽媽中選擇,輪流值班,也可以大家一塊出錢,雇傭保姆來照看。但相應的問題卻可能產生了,孩子們是否能被公平照看?自己的孩子在游戲中,媽媽會不會偏袒?如果雇傭別人,是否放心?最重要的,如果安全方面有問題,誰來買單?
先看看現在日本流行的“拼養”孩子的方式,或許能從中借鑒出可行的方式。
現在日本的大部分家庭都是“核家庭”(家庭成員只有夫妻和一個孩子),很多年輕母親都必須獨自承擔育兒的辛苦。于是,在日本,孩子年齡相似又住得近的母親們就會結或小同盟,一起解決育兒中的困難,互相分擔心理上的壓力、煩惱和實際生活中的困難。有“拼養”經歷的某位媽媽,大概總結了以下幾大好處。
1 能向比自己優秀的母親學習。
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我就結交到了很多媽媽朋友。我的朋友圈里醫生太太、老師、護士、幼兒園老師、家庭主婦都有,朋友們各懷才藝,料理、音樂、裁縫等方面各有長處,育兒也各有各的理念。和別的媽媽接觸,能夠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其挑孩子的缺點還不如挑自己的,想著怎么改進。自己改善了,親子關系自然也會朝著更融洽的方向前進。
2 教孩子學習如何解決矛盾。
孩子們聚在一起是學習的好機會,雖然有時候免不了會發生摩擦,但這正是孩子們學習解決矛盾的過程。特別是現在一家只有一個寶貝,媽媽們應該多抽空帶孩子一起玩。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只要不會對孩子的人身安全造成傷害,媽媽就不要輕易出手相助,而讓他們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自己學習解決矛盾的方法,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
3 母親也能擴充自己的朋友圈。
除了關心孩子的成長,媽媽們的心理健康也值得關注。通常,有了小孩后,孩子雖然能給母親帶來成就感和快樂,但撫養孩子長大一定不全是一帆風順,“拼養”也能讓媽媽多些奸朋友,相互傾訴、分擔煩惱。
其中,小編認為“拼養”這種形式能夠成立的最重要因素,是互相選擇“拼養”孩子的父母之間,必須是自己信得過的對象或朋友。這個對象的個人素質水平、性格,以及對孩子的教育理念等,都是必須考慮在內的因素。如果這些方面的因素都能接受的話,才能放心把孩子交給對方,在方便自己之余,也能對孩子達到良好的早教效果。
有關專家也建議:拼養時應注意孩子年齡至少要3歲以上,太小的孩子,不能自理,不可能被照顧周到,所以小的孩子還是專人照看比較好;盡量選擇互相熟悉的家庭,或者至少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等方面要相似;照看人無論是媽媽還是保姆,要心地善良,處事公平合理,尤其要有責任心;地點的選擇盡量離家近點的,這樣相互串門玩耍也方便;在照看過程中,如果出現安全問題明確責任分擔。
拼養是一種基于傳統,又在新時代的發展下,突破傳統的一種早教育兒方式,這不是新招,也易于實現,但很明顯,這種方式還太成熟,需要家長謹慎對待,但如果處理得當,它的利是絕對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