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回報意識
一要善于索取。父母累了,就讓孩子端杯茶來;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也幫助拎一部分可以拎得動的東西。父母要明白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需要孩子回報一份愛。
二是讓孩子懂得分享。無論為孩子買什么好吃的東西,父母都不能違心地說“我不喜歡吃”讓孩子獨享,而是說“我也愛吃”,讓孩子留下一份給父母。
三是對回報做出愉快的表示。孩子在關心父母方面做出任何一點兒行動,父母都應感到高興。
回報他人并非是一定要做什么大事
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素質,是做人起碼的修養,也是人之常情。對于助人者來說,可以不要求對方給予回報;但對于被助者來說,卻要永遠記住對方的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用某種方式加以回報,即便對方并不需要或在意,也應回報給社會。
如果你認為等你發了財,或者做了大官,你就會如何如何地去感激幫助過自己的人。不可否認,有這種想法是好的,說明你的感恩之心還在,但這種對感恩的理解過于狹隘。所謂回報,并不一定非要在腰纏萬貫官位顯赫之后,有時恰恰體現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身為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人對他的關心、對他的愛,并且要一點一滴地教他去回報別人。如:給爸爸媽媽一個擁抱;在他們累了的時候,給他們捶捶腿;渴了的時候,遞一杯茶;工作了,要記得常回家看看,聽聽父母的嘮叨;教導孩子在學校里要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上課不搗亂,下課可幫老師擦黑板;教師節給教師送一份小禮物,哪怕是自己制作的都可以;微笑著與同學相處,感謝同學對你的幫助,積極幫助成績不好的同學……這些都是回報的方式。
有時候,父母也可以參加孩子的回報行動,以此來指導孩子或者對孩子的感恩行動加以鼓勵和倡導。
有一位母親講述了這樣的一件事:女兒即將中學畢業,我決定以女兒的名義給老師們每人訂制一面“獎牌”,我把想法對她說了,她很高興。學期的最后一天是同學老師們互相道別、互贈小禮品的日子。女兒提著一個裝滿“獎牌”的提包穿梭于幾個教室之間。收到意外禮物的老師們既感動又興奮。有位老師對她說,我當了這么多年的教師,還從來沒有得過獎,這是我得到的第一個,我要把它掛在最顯眼的地方。
無論在哪里,無論何時,老師對社會、對每個家庭的貢獻影響深遠。他們是社會上的一個偉大群體,他們為基礎教育所做的貢獻是非凡的。不過僅有感動是不夠的,我們應該永遠感激他們的奉獻,感激這些陪伴孩子走過人生重要旅程的人。應該永遠、永遠地感激和感恩!作為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不但要常回家看看父母,還要常回學校看看老師。
我們做家長的愛孩子要有分寸,要讓孩子懂得回報。如果父母總是給予孩子無窮的愛、無原則的愛,這種溺愛往往會害了孩子。回報意識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相當的重要性,它可以使孩子由回報父母變成回報他人和社會,從而成為
個高尚的人。如何教育孩子懂得回報父母呢?
教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了報答別人的恩情,父母要教育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注意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練就真本事,才有能力去感恩、去回報他人。雖說回報他人的恩典并不是一定要追求做什么大事,但唯有學好真本事,才能給予社會、給予他人最大的回報。
受人恩惠不忘恩
慈善的本意,當然是不求回報和感恩的。但作為人的一種社會倫理意識,感恩首先體現為對人的內在尊重。當他人為我真誠而無私的付出時,同時體現出對我的內在尊重,也閃現著人性的光輝。對此產生感恩之念,相應地不僅僅在于肯定他人為自己的付出所具有的特定價值和意義,而且也是對行為過程所展示的崇高人性表示敬意。在此意義上,懂得感恩就意味著領悟人的存在價值,也意味著人性的自覺。
很多時候,感恩并不在于回報什么,而是在自己與社會之間創造一種互相影響的友善氛圍:我們在肯定別人的同時,也升華了自己。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天我都無數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著和死去的人的勞動的基礎上。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做出同樣的貢獻。”這亦說明,我們任何人都要懷著謙卑的感恩之心,沒有理由遺棄這份情感。
感恩并非是簡單的報恩
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往往認為父母以及那些在某件事中幫過我的朋友,他們有恩于我,故我需要回報他們。也就是說“有恩在先,才有感激在后”,這在我們看來是人之常情,而且它確實常常能夠使得親情與友情得到進一步加深。可是,如果我們愿意從自己狹小的習慣認知中走出來,便可以清醒地意識到:一個人只有報恩的思想是遠遠不夠的,在我們的人生中,更需要一份“感恩”。
心存感恩者,并沒有一個確定的對象,也從不去具體追究是哪個人,怎樣地施與了自己什么樣的恩惠。心存感恩者往往超越了很多有形的東西,不源于自己得到了什么,而純粹是出于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事物的珍惜。
感恩是人們從心底里發出的感激之情,是一種胸襟,大凡擁有這種胸襟之人,會為當下所有的一切而心生感激,無論是幸福還是正在遭受苦難;會為生而為人而感激,無論貧與富;會為擁有朋友而感激,無論是否給予過我們幫助;會為我們周圍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感激,無論是否屬于自己。這種感激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心靈之情。
此外,感恩亦要講究原則,不能不分是非黑白,更不能喪失人格。如果將感恩變成了助紂為虐,火中取栗,勢必使感恩變味、變質。市場經濟環境下,免不了有些人會借曾經給予你的恩惠大耍陰謀,利用你的感恩之意助其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這一點,你在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時一定要注意引導!
總之,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回報意識,千萬不能讓集眾多愛于一身的孩子,變得自私、冷漠,變成個恩斷義絕、忘恩負義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