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川靈秀的雅安是西蜀早期人類聚居地之一,居住在此的先民們以他們的辛勤和才智創造了燦爛的西蜀文化,留存至今的古代文化遺產,尤以漢代居多,其文化積淀之豐厚,令人驚嘆。雅安漢代雕刻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雕刻之精美,是漢代石刻藝術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館的雅安東漢石雕棺礎座與帷帳座,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
棺座礎與帷帳座是1956年3月出土于雅安市雨城區河北沙溪村點將臺的漢墓中,是目前發掘出土的唯一成套漢代陵墓地下圓雕,筆者有幸零距離接觸了這套東漢石雕中的精品。石雕為一套7件制陵墓地下圓雕作品,作品尺度雖然不大,卻是件件都雕刻得十分精細而昂揚生動。其中用作棺槨帷帳的3件,用于承托棺槨的座礎4件。
帷帳座造型為辟邪、玄武和蟾蜍,其底座長在28.5~37.3厘米之間,寬在22.5~27.5厘米左右。每一帷帳座背上都有一直徑約4厘米的圓孔,為放置立柱支撐帷帳的。帷帳在漢代文獻中,往往和殿屋、宮室、鐘鼓、車馬、錢帛、珍寶等聯系在一起。華麗的帷帳是當時王公貴族的殿堂宮室中的重要陳設,也是古代貴胄陵墓中祭臺或墓室張設之物,是統治階級生前死后豪奢生活的主要象征之一。
帷帳座中有一似獅非獅、似虎非虎、威猛雄健的獸雕,是為辟邪座(圖1)。此座呈俯臥狀,造型粗獷,渾厚雄健。辟邪頭顱似獅,昂首張口吐舌,露出十余顆極其粗硬的大牙,鼻子形如大蒜,鼻竇突起,鼻孔圓大,呈典型的獅鼻。在鼻子之上用高浮雕手法表現出眼睛,如銅鈴般凝視前方,眼旁的耳朵豎起如扇,耳上生角。在其頷下,以綴接形式雕刻一束卷曲狀的長須。軀干頗似虎,長身細腰寬臀,四足狀如獅蹄,雙肩上刻有羽翼,臀部有卷穗狀紋飾,似羽翼,臀部之后是長尾,尾由右后腳下卷于背上圍成圓孔。
蟾蜍座(圖2),蟾蜍背負一圓孔,作仰頭欲跳狀,造型更為渾厚粗獷。蟾蜍在中國古代經常出現,這個形體丑陋、行動遲緩的“癩蛤蟆”被古人作為吉祥圖騰進行崇拜,可謂是“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古人認為它有“風調雨順”、“多子多福”、“仕途有望”、“招財進寶”、“逢兇化吉”、“辟兵鎮邪”、“去病消災”、“長生不老”等寓意。
玄武座(圖3),刻一龜背負盔甲,頸腿披鱗,一蛇盤纏其身,其蛇尾繞盤于龜背,中心呈現圓孔。龜蛇兩身相親,兩首引頸而對,兩口相吻,四目相對視,情意綿綿,難分難解,既顯親切眷戀之情,又有鎮地扛天之勢。玄武,為我國古代神話中表四靈方位之神,先秦時多為民族圖騰,漢時龍、鳳、龜蛇、麒麟、九尾狐等,均為祥瑞之物,后世道家則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四方護衛之神,稱為四靈。此座并非完全表四靈方位和護衛,也許還兼有墓主在人世生活和思想意識的反映。
棺槨座礎底長在26.5~41厘米左右,寬在20~25.5厘米之間,計有力士、子母虎、天祿辟邪和龜等造型。它們放置于棺槨四角,用以承托棺槨,具有藝術性與實用功能。它的實用功能:其一是用來承受棺槨的重力,并將重力通過它均勻地擴散到地基;其二是保持棺槨不至于因木炭的變形而失去水平狀態,有承重保平防潮的功用。這些棺槨座礎上,都有一置放棺槨的長方形礎臺。
力士座礎(圖4),力士赤膊上身,曲腿下蹲于底座之上,左手扶地,右手反向扶著背部的長方形礎臺,雙臂肌肉隆起,挺胸凸肚,仰頭呲牙裂嘴,臉上呈現出緊張用力的神態,頗有定地擎天之慨。
子母虎座礎(圖5),刻一對嬉戲的母子虎,子、母虎交頸相依臥于礎座上,兩虎肩膀皆有雙翼,母虎背負長方形礎臺與礎底相連接。虎是人們公認的百獸之王,是威武的化身。漢代人們認為虎可驅魔降妖,而且能食鬼,于是虎成了辟邪逐鬼的神物,漢代的墓葬中往往都雕刻虎的形象,以抵御妖魔的侵襲,雕刻虎成為漢代的風俗。這里的子母虎,寓含著墓主對人世的企盼,希望屬于他在人世的天倫之樂永遠伴隨在其身邊。
龜座礎(圖6),刻一龜匍匐于礎底上,龜背負回紋甲,四腿披鱗,頭向左望,龜背正中留長方形礎臺。
棺槨座礎中最為突出的是天祿辟邪礎(圖7),天祿辟邪礎的兩神獸作相戲狀,天祿較小,尾部在前,頭反向位于辟邪頷下,兩獸皆有雙翅。辟邪背部為一長方形礎臺,是置棺槨之用。這件優美生動的座礎以流暢的整體造型,疏朗華麗的線條進行裝飾,可謂是力與美的對比,剛與柔的相濟,情與境的交融,更是形神兼備、氣韻生動在雕刻藝術中的真實寫照!似獅似虎又似鹿而有翼有長尾的“天祿”和“辟邪”是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一角者為辟邪,二角者為天祿。它們作為一種陵墓雕塑主題在漢代開始被廣泛運用,天祿是指上天賜予的福碌,辟邪是指辟除兇祟,祛除邪魅,永安百祿。所以用此座礎,既有祈護墓葬、冥宅永安之意,亦作為升仙之座騎。同時更表達了墓主希望上天賜予他的權力和享用的福碌化為神獸“天祿”和“辟邪”,永遠守護在身邊,同時也是對其后世的理想寄托。
雅安東漢石雕棺座礎與帷帳座,嫻熟地運用了圓雕、浮雕、線雕等技法,以寫實的造型手法將平淡無奇的頑石,略加修飾雕琢,便成為富有生命之軀的精美、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那力士的憨厚笑態,子母虎的交頸相依,天祿辟邪的親密嬉戲,龜蛇的繾綣相吻,栩栩如生,妙在傳神。
通過能工巧匠雙手創造出來的小巧精致、靈動勁健的石雕棺座礎與帷帳座,是雅安東漢石雕藝術成就的集中體現,它裹攜著深厚的地域藝術文化,承載著西蜀幾千年的燦爛文明,傳承了渾厚和雄強的時代風格特點,是中國古代陵墓雕刻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珍貴遺產。(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