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的一種,亦稱“吳裝”山水。淺絳山水即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礎上,敷設以赭石為主的淡彩山水畫。
淺絳山水畫法特點是素雅青淡,明快透澈。在總體上形成暖色調,不打亂淡彩設色基調的統一。以樹、石、云、水為主要表現內容,以筆墨為構架,著色以淺赭為主。“淺絳”是其他類別山水畫的基礎,同時也是傳統繪畫中高難度繪法之一。清代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中說:“淺絳山水,則全以墨為主,而其色輕重之足關矣。”他強調了,筆墨仍為畫面狀物構形的基礎,墨色足后,略施淡彩,畫面色調單純統一,減少濃淡和輕重的變化,而其色多施于山石之上。這種設色特點,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黃公望。
用筆技法可分為勾、皴、染、點、擦,用墨方法可分為潑墨法、積墨法、破墨法、宿墨法、焦墨法等,這幾種方法也可結合使用。
潑墨加赭的淺絳山水畫法是近年來諸多畫家常用之法,破墨法是指在原有墨色的基礎上重新進行第二遍墨,分干破和濕破兩種。
積墨法,此法大半都是在潑墨、淡墨上進行的,方法靈活,若畫第一遍不足,則可再畫,最后還可用焦墨、宿墨積之。
總之,用筆、用墨的方法要結合起來使用,使畫面有靈動感。
為了達到創新的目的,并保持其設色的特點,前人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淺絳山水畫的著色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填色法:在勾好的墨框內充填顏色的方法稱為“填色法”。
嵌色法:主要是指在濃墨點、濃墨塊的基礎上嵌上朱砂、朱等暖色塊或暖色點表現秋樹、秋石等,但這種著色法不宜過多。
赭墨融合法:此法趙望云常用之,把墨(或濃或淡)與赭色結合(可先調好,也可在筆上融合),一般使用大筆畫之,強調用筆要生動、痛快。另一種方法是用小筆勾、皴、擦,也可稱為“赭皴”。
平涂法:又稱平染,即為均勻涂色。
總之,設色方法很多,雖有各自名稱程序和效果要求,但沒有固定格式,而且淺絳山水畫在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很快,諸多方法也正在研究嘗試中,只要妙用赭色,就一定會使傳統的淺絳著色法煥發出時代的色彩。
清末明初,江西景德鎮出現了一股瓷畫淺絳熱,據文獻記載,瓷畫淺絳除了具備淺絳山水畫的特點外,都署有題款和年代。一來符合當時社會上紙絹畫的常規;二來滿足市場需求,以適應社會各階層的需要。民國初期,在江西景德鎮亦出現了以“珠山八友”為首的淺絳瓷畫流派,受到時人的推崇。(整理: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