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男女,婚前購買100萬元房產,男首付30萬元,余下70萬元,貸款20年,每月還款5000元。女方產后在家操持家務,男方一人還貸。婚后10年,雙方離異,房產增值到3D0萬元,產權歸男方,男償還女4萬元貸款,并酌情補償10萬元。40歲人老珠黃的女方帶著14萬元現金,默默離場;40歲一枝花的男人坐擁豪宅,滿面春風。”這是婚姻法最新解釋出臺之后,微博上頗為流行的段子。
除了成為茶余飯后閑聊的話題,婚姻法最新解釋也引發了新一輪理財狂潮,不少女性朋友開始為自己籌謀,盡量避免人老珠黃卻只能默默離場的悲劇。那么,究竟有哪些途徑可供選擇呢?
房產成眾矢之的
據媒體報道,婚姻法新解正式實施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前來房地產交易中心咨詢房地產變更登記的人明顯增加。
上海寶山區房地產交易中心咨詢窗口的工作人員透露,婚姻法新解釋出臺后的這一周,工作特別繁忙,一天要回答約兩百個問題。其中,問得最多的還是在房產證上增加名字的相關事宜,咨詢這類問題的以女性居多,并且大部分是年輕人。
“誰首付,離婚后房子歸誰”、“婚后父母給買的房子,另一方無權分割”……新司法解釋出臺后,大家最為關心的就是“房產權屬”問題。
“父母給兒子買房,兒媳沒份”等觀點,讓部分女性還有丈母娘感到保障缺失。
準新人還有應對余地,相比之下,部分無財產保障的女性顯得憂心忡忡,尤其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很多待嫁女青年表示,再也不敢有做全職太太的想法了,因為這會導致離婚后一文不名,甚至凈身出戶。網友“膩膩”表示:“婚姻法新規一出,全職太太成了最危險的職業了,要不要罷工呢?”甚至不少報道稱,多個城市涌現了房產證加名字的熱潮。
雖說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加名稅”最終沒有成為事實,但記者身邊卻不乏因房產證加名字的問題而引發夫妻矛盾的案例。感情和金錢的糾結,成為困擾女性朋友的罪魁禍首,房子也成為當前最熱議的話題。
《投資與理財》特約理財師建議,女性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房產投資方向。例如,單身女性以市區中小戶型房源為主。畢竟一個人供房的經濟壓力太大,總價較低的中小戶型就是最佳的選擇,而且考慮到交通和工作的因素,購房盡量選擇靠近市區中心,這樣方便生活和工作。
律師建議,在婚姻法新規下,婚姻存續期間雙方出資的房產,可用簡單出資書的方式,寫明共同出資這件事,這樣進入財產分割時就是公平的。如果婚前就要涉及到買房問題,除了出資書以外,建議從買賣合同到按揭手續,全部登記為雙方名字。如果全款購買,產權方式可以選擇“共有”,并寫上雙方名字。重視保險財產保障功能
近日,有媒體報道,長春市西安大路上,一家保險公司接到了一份特別大的保單,投保人為一位女性。保額共計9000萬元,其中6000萬元為人壽險,3000萬元為分紅險。這份保單僅保費就高達600萬元,每年繳費30萬元,共繳20年。
據該公司保險代理人王先生介紹,這位投保人選擇如此巨額保險的一方面原因,就與婚姻法最新解釋有關。
各種擔憂下,全職太太動起了為自己做足風險保障的腦筋。例如購買足額的重大疾病保險、分紅型、意外傷害保險等,一旦婚姻出現變故,可確保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滑。于是出現了9000萬元保險護身的個案。這種做法之所以能夠防風險,在于保險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即便離婚,保險收益也屬于個人所有。
有業內人士稱,婚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為另一方投保的,保單的現金價值與分紅屬于雙方共有財產;離婚時,投保人有權要求與被保險人分享保單現金價值。但婚前某一方單獨購買的保險產品,婚后若持續繳費,離婚后,該保險產品屬于個人財產而非夫妻共同財產。而對于“愛情保險”,夫妻離異后,保單可以根據雙方的意愿拆分成兩份,拆分后雙方的權益不會受損。
不過,中國人壽湖南分公司保險專家毛戈表示,即便為自己購買了9000萬元保險的那位女士,也有一定風險。如果不具備持續的繳費能力,保單極有可能失效,而退保往往是有成本的。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就難以防范生活水平大幅降低的風險。因此在險種和繳費年限上,應講究搭配技巧。可購買5年繳費的分紅險,5年后所有紅利和生存金都可以取出來,即便經濟條件發生變化,也可用到期的生存金抵繳其他險種的保費,或者進行部分退保,這樣不至于產生較大損失。此外,由于萬能險具備部分提前支取功能,也可中斷,不會因為缺乏持續繳費能力而導致保單失效,對婚姻和經濟收入不穩定的女性而言,也可靈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