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心態人人向往,它叫做安詳。學會安詳地生活,讓塵世的浮躁與喧囂遠離我們潔凈的心靈。
安詳就是安定祥和的生命,是自由自在的現量,是人與宇宙最佳的最和諧的統一。悟道者“芒鞋踏破嶺頭云”,辛勤跋涉參禪學道,所苦苦追求的正是生命的真諦,想獲得一種純凈祥和的心態。人們喜歡用怡然、篤定、包容、恬淡、清明、平和等詞語來形容安詳。的確,一個人假如擁有安詳平靜的氣質,表明他具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夠洞悉世相,明了自然法則及運動規律,深諳事物的因果緣由和內在聯系。因此,安詳顯示著一種成熟,一種智慧。修為練達的人,經歷了風雨坎坷之后,為人處事有了隨緣的感悟,不再張狂與浮躁,更不容易大喜大悲。言談文雅有序,舉止從容淡定,活得本色、自然、快樂。面對得失進退,持恒守泰;面對是非成敗,能夠做出理性明智的選擇。
安詳是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什么是真幸福?內心安適泰然,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夠心安理得,活得踏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人若讓內心不安,幸福便無從建立。《左傳》上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諸侯跟夫人說:“我最近心亂得很,安定不下來。”他的夫人說:“王心蕩,王祿盡矣。”意思是說,你既然失去了內心的平和,你所擁有的一切也將會喪失。果然,隔了沒多久,這位諸侯就去世了。
在現代社會中,塵世的太多困擾令人難以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寧。惟有安詳,才能剔除太多的一廂情愿和恣意妄為,堅守內心的明凈澄澈,恰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惟有安詳,才能讓我們將塵世看得更加清楚明白,進而運籌帷幄,如庖丁解牛般“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惟有安詳,才能洞明世事人情,看淡理解與誤解,將得失進退和情理順逆都看做身外之物,把酒臨風而寵辱皆忘,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智者,有信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