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作品古今俱有,全球皆然,體裁不限。然而穿越只是依托于想象力而存在的“容器”,穿越作品的主要內容還是現實中的人與思想。脫離現實拍攝,只能拍出雷劇。
最#8198;近熒幕最火的是什么題材?毋庸置疑是穿越。芒果臺改編的《步步驚心》(原作號稱“清穿”三座大山之一)還正熱著,筆者不小心看了一眼,便被雷得外焦里嫩:皇太后死了,熒幕上晃動著披麻戴孝的皇帝和官員,白衣配上紅帽,煞是礙眼。清代規定國喪期間官帽的紅纓(朱緯)要去掉,侯寶林相聲《改行》也說,國喪期間酒糟鼻子都得染成藍的(這有點夸張,但能體現出事情的嚴重性),而且就算在現代,也沒人會在 遇到喪事時還穿紅戴綠吧。
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沒有常識也要有見識,什么都沒有,還穿什么越啊。
穿越,簡稱穿,指的是穿越時空。為什么穿越和穿越到哪里(未來、歷史、平行時空、網游或者文學作品都可以)無所謂,但是穿越者必須保留原有記憶以便制造不同時空的觀念沖突。譬如,現代人穿到古代,用現代知識忽悠古人,“發明”現代東西在古代謀生,用未來世界的觀念在古代行事,有意無意地制造出無數笑料和沖突(大部分穿越劇均是如此路數,不過常常因為主創知識不夠而淪為穿幫劇),讓讀者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因而頗具吸引力。
那么,為什么要穿越?簡單說來,人生有遺憾,卻不能NG,人們才會迷上穿越,以至于穿越作品古今俱有,全球皆然,體裁不限。譬如唐代傳奇《南柯太守傳》和《枕中記》,是最早的穿越小說;臺灣作家席絹的處女座《交錯時空的愛戀》(1993)是國內首部現代穿越小說;TVB根據黃易原著改編的電視劇《尋秦記》(2001)是國內首部大紅的穿越劇,首部國內穿越劇則是臺灣的《超級女巡按》(1993),至于國外,1966年美國便拍了《時間隧道》;影片方面,有大名鼎鼎的《大話西游》,近年來比較知名的有臺灣的《不能說的秘密》;歌曲方面,《一千年以后》算是代表作;動漫方面,有日本的《哆啦A夢》和《犬夜叉》……
現在穿越作品很多,且以穿回古代為主流。據有力者透露,要開始控制穿越劇了,因為穿越劇不尊重歷史。(敢問哪部劇尊重歷史?)雖然穿越是荒誕的,但“穿越回古代”對作者的要求很高。因為大多數穿越者的“優勢”正是比古人多懂幾百幾千年的皮毛常識,如果古人對現代人臆造的所謂古代道具、服裝、場景、語言、史實見怪不怪,a越還有意思嗎?所以穿越作品的作者要懂歷史。一些小說作者的確努力想做到借史實寫故事,但編劇和導演不這么想,所以與其把極少數符合歷史的穿越小說改成狗屁不通的穿越劇,還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穿越到未來及虛擬時空的作品上。
不過有力者又說了,古裝劇必須有時代背景。譬如,《笑傲江湖》本無時代背景,改編成電影時卻有了一個明代背景。非要給架空小說(架空是指作品的時空背景是由作者設定的)按個朝代,這種奇怪邏輯可能正是熒幕群魔亂舞之亂源。
依托歷史卻又玩弄歷史的穿越,根本是偽穿越。不過,以歷史要求文學,也顛倒了主次。作為文藝作品,故事發生在哪個時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是否精彩、對人性的闡述是否到位。換言之,穿越的游戲規則,作者可以自由選擇,但選定了就要遵守:想依托歷史,就必須尊重歷史;不想依托歷史,想獨創自己的虛擬時空,就不妨恣意想象,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好。
創作者們又想傍歷史,又不懂歷史,導致大陸穿越劇毛病一籮筐,但穿越劇畢竟是一把新火,甚至燒到了對岸,讓吳奇隆和張世等演員火回了家鄉,那么臺灣穿越劇情況如何?
眾所周知,臺劇的主流是本土劇和偶像劇,即使有的劇以歷史為背景,也一定是戲說。不過,筆者偶然發現有偶像劇把關羽和貂蟬配成一對,萬分好奇地帶著避雷針去看,結果竟然覺得還不錯——這部以一群新人為主演的小制作偶像劇《終極三國》,披了一件教壞囡仔的雷劇外衣,但本質是正規的穿越劇,比這兩年“新手上路”的《神話》和《宮鎖心玉》都成熟。
《終極三國》是終極系列的最后一個系列,此前的《終極一班》、《終極一家》都有穿越元素:《終極一班》中就出現了終極系列的主要穿越者“東城衛”;《終極一家》的線索人物呼延覺羅#8226;修是時空守護者,東城衛的首腦,他頻繁穿越于鐵時空和金時空之間,但他是配角,且兩個時空的人物想法、語言、價值觀沒有明顯差異,制造不出穿越的“笑果”,所以劇中的穿越元素未占主流;《終極三國》分三部,邊拍邊播,原本關羽是男一號,但男二號劉備(實際上是從鐵時空穿到銀時空的修)與孫尚香的跨時空戀愛慢慢被寫成主線,加上兩個時空完全不一樣,經常鬧出笑話和悲劇,穿越的存在感很強,這表示穿越最終成為該劇最大賣點。
《終極三國》反復強調一點,“三國是三國,銀時空是銀時空”,但又借用了《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名字和性格特征,是典型的架空同人(所謂同人,是指借用別人作品中的人物進行二次創作)。架空同人的優點在于,受眾不需要計較不合歷史和小說的情節,同時還會被勾起好奇心:換個時空,在一個虛擬的校園世界,三國人物會怎么活?這樣的安排神似《此間的少年》。《此間的少年》借用了金庸小說人物,寫的卻是現代校園中的全新故事,在同人小說還不成氣候的2002年,便已風靡網絡內外。可見,人們對架空同人的好奇,與對穿越的好奇是等量齊觀的。
此外,由于“武虎將”的加入,《終極三國》在保留前兩個系列奇幻異能的基礎上新加了武打元素,顯得更扎實和華麗。換言之,在臺灣百無禁忌的制作環境中,該劇集武俠、奇幻、架空、穿越、同人、偶像等流行元素于一身,自由發揮,最終“小兵立大功”。
當然,脫離現實拍攝,只能拍出雷劇,形式只是形式,穿越只是依托于想象力而存在的“容器”,穿越作品的主要內容還是現實中的人與思想。《終極三國》的理念與成熟穿越作品的理念一樣,如:穿越者不能改變時空的軌跡,不能挑戰倫理(《尋秦記》就挑戰了倫理,竟讓現代特種戰士生下了項羽);人人平等,依心中正義的召喚而行動,遠勝于盲從長者;愛情是神圣的,連時空也無法阻隔……而這些,正是穿越作品關照現實的珍貴之處。
最后講一個小八卦,劇中曹操和關羽被董卓抓去關,囚服編號分別為“2185”和“2360”(陳水扁在獄中的兩個編號),這樣的緊跟時事諷世小細節在劇中比比皆是,或可解釋為何臺灣穿越劇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