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日前,現任烏克蘭駐華大使尤里#8226;科斯堅科的夫人、著名烏克蘭女詩人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把她的新作詩集《中國的呼吸》寄送給本刊,詩集用俄文和中文編排。女詩人在陌生的國度里,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并為之贊嘆,詩集就是她對中國獨特的詩化感悟。感動于女詩人的真摯情義,我們特邀著名詩人、詩論家、浙江大學中文系原主任駱寒超教授撰寫了這篇評述文章。我們相信通過《文化交流》,一定會有更多的讀者感受到烏克蘭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友誼。
有一對烏克蘭夫婦,受了一個“遙遠的國度”的吸引,遠離故土,飛越千山萬水,來到中國北京,其中那位謝甫琴柯(烏克蘭大詩人)抒情事業的女繼承者,心里又一次燃起了“創作熱情的火焰”。從那一刻起,她就不斷用風笛吹奏起一支支獻給中國的歌……
于是,在我的案頭也就新添了一本詩集:《中國的呼吸》。這是現任烏克蘭駐華大使尤里#8226;科斯堅科的夫人、著名烏克蘭女詩人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的新作。
域外詩人寫中國的詩不能算多。《中國的呼吸》分別從地域景觀、社會風俗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所作的抒唱,多層次、多側面地展示了中國形象。
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在中國的這些日子里,除了常居北京,訪遍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以外,還游歷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她不僅在上海、杭州流連忘返,還在海南三亞、河北承德、江蘇淮安等地徘徊興嘆,更久久佇立在長城關隘、大運河邊,感喟中華民族的歷史智慧與中國人民的艱辛創業,為此而寫下了一大批歌唱中國地域景觀的詩。這類詩不僅寫出了令人神往的中國山川、城鎮所特有的美麗風光,更于此中滲透著女詩人對自然美的感受、生存美的哲思。在《這里是地球手心上的仙境》一詩中,她贊美了海南的三亞,三亞的蝴蝶谷,從中既感受到“人類就應該如此生存——在溫暖、樂觀和祥和之間”,更感悟到“三亞的美提醒我們要愛護地球”。《在中國長城前的遐想》中,她有另一番感受:中華民族“偉岸”、“才智”、“氣魄”。在《我在思考大運河和修建它的人們》中,則感悟到中國人民生存歷史的“偉大”。《訪問上海時的第一條路線》中,對一條小巷深處那幢曾召開過中共第一次黨代會的房子作了贊美,并體悟到正是“在這里一勞永逸地確定了新中國的命脈”。作為一位國際友人,對中國革命事業如此真誠地贊美,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個“中國真理”如此真切的領悟,是值得珍視的。特別值得一提長詩《冬季的杭州使我想到永恒》。該詩分幾個方面來抒發她在杭州逗留時的內心感受。光寫她走在九里松通向靈隱的路上,獲得的感受。面對這個“莊麗安寧的世界”——如若天堂般的生態環境,她不由自主作了人生永恒的祈愿。接著寫她佇立在冷泉亭邊,看飛來峰山洞中的彌勒佛像含笑看著眾生,竟感受到一種“大自然和我們完美無缺地激情交融”,體現著“永恒”就在身邊;又寫她在雨絲與雪花迷濛的西湖邊眺望對岸,如夢似幻里“看到了親人的倩影”;更寫到她立在吳山上遙望錢江如“一條閃光的巨龍在游動”,以致觸動她對“神州大地變幻無窮”的神異遐想。這些無不意示著這個天堂般的所在,就是和諧生存的世界。所以,這些詩不僅對杭州美麗的風景作了生動的、意境深遠的表現,更對這個天堂世界的精神氣質作了誠摯的贊美。
對我們民族千百年代代相傳下來的習俗風情,這位烏克蘭女詩人有特別濃厚的興趣。詩篇集中對中國傳統節日諸如中秋、除夕、元宵等都作了抒唱。《第一次過中秋節》就顯示了她對中國這個節日的認同。詩篇對“月到中秋分外明”賦予象征圓滿的意蘊,她從“一家人坐桌前 \\ 開始節日喜慶的家宴”中感受到這“莊嚴時刻”就是“和諧的時刻”,能“教人以愛”,“也教人如何面對他人的愛戀”。對中國習俗風情的這種心靈認同,促成她還在另一些詩如《在中國過第一個除夕節日》、《元宵節預示幸福的到來》等詩中,同樣顯示了心靈認同感,甚至有更強烈的主體投入意識。此外,她還在《北京胡同初探》中抒唱了北京的胡同風情。讀這些詩你找不到一個外國人的獵奇趣味,有的是兩個民族審美心態的共振。可以說,女詩人的心靈已融入中國社會了。
詩集中最令人感動的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由衷贊嘆。在《欣賞旗袍》中,她以一個女性對美的敏感去看待旗袍,認為任何一個普通婦女穿上旗袍都會“變得俊俏”,“使世界顯得妖嬈”,其審美價值可與烏克蘭的刺繡、佛羅倫薩的墻畫等相提并論,因為它們都“有一種高雅的追求”,“能讓人類永遠牢記于心”。她還在此中悟到中國服飾文化的核心是“對美的欣賞”?!吨袊t》很值得品味。女詩人竟能敏銳地發現中華民族對紅色的偏愛。她發現紅色在中國“被稱作喜色,與幸福相關”,且“在中國人生活中隨處可以碰見”,所以可稱為“中國紅”。“紅”在中國有原型意味了,它既能隱喻“成功和富有”、“愛情和友情”、“健康和繁榮”、“忠誠和友善”,更可象征“偉大人民對美好未來——中國革命事業的前景充滿必勝信念”。由此可見,女詩人雋智的目光已透視到我們民族的靈魂深處了。特別值得贊賞的是在《春節思孔》等詩作中,她對中華民族特放異彩的精神文化作了真誠的贊詠。詩中對孔子和他所提倡的儒家文化“又回到現代的中國”作了贊美,特別提出:重禮樂、尊知識這一條“先人開辟的道路”,使她得到“思想上一次大豐收”??鬃拥挠栄砸龑盐盏竭@樣的詩思:“只有人性的人才能愛人、只有真誠的人才知道真誠的價值”……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贊譽,是一個外國人對中國形象的特佳造型。
讀罷這本詩集,我有一個特深的印象:烏克蘭女詩人雖然對中國形象作了多層次、多側面的造型,卻有一個堅固的基座,或者說統一的抒情歸結點存在著!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在和這本詩集資深的中譯者高莽的一次談話中曾說:“亙古以來,對美的崇拜就是中華民族性格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边@使我有理由說,在這位女詩人的觀念中,中國是一個創造美的國家。面對中國的山水人文景觀、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在她看來,有“何等的美隱藏在這里頭”!還在《中秋游頤和園》中,她面對中國這片山川人文景觀、滄桑歷史與壯麗的現實,動情地說過一句話:“我深信——只要大地上有人的存在,美——就可以戰勝一切?!闭沁@句話,使我又想起這本詩集中的第二首詩《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回憶》,這首詩寫到女詩人在觀禮臺上看天安門廣場的檢閱儀式后,忍不住這樣頌唱:
原來,壯麗與威力——
能夠如此和諧地
結合在一起!
這是中國?。?/p>
我們的宇宙見過的場面何其多
從未見過如此這般的壯舉。
是的,中國依靠和諧美的創造,終于戰勝一切,今天可以揚眉吐氣了,而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獻給中國的這本詩集,給予我們的也正是這樣一個總體感覺:這里有著可以戰勝一切的美!
鏈接:
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是烏克蘭著名女詩人,出版有30余種著作。她是國際文學獎獲得者、批評家、學者、文藝理論家、翻譯家和文化學學者。她被授予意大利但丁協會金獎?!吨袊暮粑酚杀本┐髮W出版社出版。這是她譯成中文出版的第一本詩集。她在這部新書中描繪了中國生活、文化、藝術與哲學等方方面面。
在本文的編輯過程中,女詩人柳德米拉#8226;斯吉爾達又給我們送了一份意外的禮物——她贊美杭州的詩歌新作,本刊摘載如下,以饗讀者。題為本刊編者所加。
杭州的秋天
杭州的秋天
令人無法遺忘。
直到現在我還能聽到
豎琴的音響。
也許是琵琶,
也許是二胡,
重要的是一切都預示著
我們將得到洪福!
綠枝上開著粉紅的花,
更主要的是天空一片晴朗,
還有朋友們為你保留的美酒和心里話……
“龍井蝦仁”是這里的名菜,
還有知府和詩人發明的“東坡肉”,
杭州廚師的拿手佳作和驕傲。
窗外是夜,茫茫的西湖,
燈火輝煌再現了歷史的過去。
橋梁、山坡、亭臺樓閣,
寶塔、堤岸,座座島嶼,
遠處傳來了探戈舞曲。
當年的皇帝是詩人,
匾額上留下他的御筆。
啊,一方祥和的寧靜的區域!
我把自己的愛和我的詩一起獻給
鳳凰的棲息處。
我們和晨星、神仙
已近在咫尺,中間無隔阻。
寶塔俊俏如同花束,
它不問我們是何許人,
也不問我們來自何處。
它展開翅膀托起我們
飛向詩人謳歌的蔚藍天幕。
此村位于青山綠嶺,
熙和的陽光下
盛產中國茶中無與倫比的龍井。
山上有一座迷人的涼亭。
我們大家在這兒一致決定:
遠離喧囂的城市
品嘗新鮮的著名的龍井。
給我們端來了透明的茶杯,
葉片不像平常那樣橫臥水中,
而是筆直挺立,如同護從。
品了一口,倍感底氣驟增。
為什么我能記住這不可捉摸的片刻?
為什么我們那么不想從山頂返回河谷?
為什么詩句,一而再、再而三地響徹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