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最原始、最古老、最粗獷的一種歌舞。毛古斯舞,土家族語稱“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紀念祖先開拓荒野、捕魚狩獵等創(chuàng)世業(yè)跡的一種古老舞蹈。漢語多稱為“毛古斯”或“毛獵舞”。毛古斯舞產(chǎn)生于土家族祭祀儀式中,主要流行在湘西的龍山縣、永順縣、保靖縣、古丈縣。每逢過年或節(jié)慶時,都要跳這種古老的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是一種具有人物、對白、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戲劇舞蹈,它以近似戲劇的寫意、虛擬、假定等藝術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漁、獵、農耕等生產(chǎn)內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戲劇的表演性,兩者雜糅交織,渾然一體。表演時大多與擺手舞穿插進行,有時在一定場合單獨表演。
毛古斯舞動作特點別具一格,表演者屈膝,渾身抖動,全身茅草唰唰作響,頭上五條大辮子左右不停擺動,表演中有碎步進退,左右跳擺,搖頭抖肩。“打露水”、“掃進掃出”、“圍獵”、“獲獵慶勝”等內容,可根據(jù)表演動作清楚地分辨出來。該舞蹈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服飾的風格,表演者身穿草衣樹皮,古樸大方,極具原始風情。表演對話時要求變腔變調,使觀者辨認不出表演者的真實身份。最重要的是毛古斯舞作為一種古老和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可以為土家族舞蹈來源的研究提供較可靠的線索。
據(jù)資料,古時候,湘西土家族地區(qū)森林莽莽,荊棘遍野,人煙稀少,土家族先民為了覓食,或上山打獵,或下河捕魚,后來又從漁獵生活步入農耕時代。傳說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獨自下山去學習農耕技能,之后急于趕回山寨傳授,一路上風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荊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時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調年”(過年),舉行跳擺手舞等活動。他衣不遮體,不好露面,便躲在調年場旁的雜草叢中觀看調年活動。不料幾個參加調年活動的小伙子在草叢中發(fā)現(xiàn)了他,他只好走出來,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披在身上,參加到調年活動的人群中去,并用舞蹈的形式向鄉(xiāng)親們傳授所學到的農耕技能。從此,土家族人為了紀念這位傳授農耕技能的先祖,每逢還愿、祭祖等活動時,都要表演“毛古斯”,有時也單獨表演。
毛古斯舞表演粗獷豪放、剛勁激昂,它讓人們領略到原始藝術之美,土家族雖無文字,但毛古斯舞代代相傳不衰,并在傳承中不斷完善,不僅對研究土家族最初的生活形態(tài)、生活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其表演形態(tài)中所保留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神崇拜等遠古信仰符號和寫意性、虛擬性、模仿性等藝術元素,更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日前,我有幸到湘西的永順縣雙鳳村采風,真正領略了一次土家山寨的“毛古斯”聚會,那場面的恢弘大氣、表演的激情率真、土家風俗的異趣、對人心的震撼至今刻骨銘心!
雙鳳村,是一個三面環(huán)山的典型的土家族小村寨,距永順縣城25公里,打開地圖,發(fā)現(xiàn)雙鳳村位于湘西土家族中心地帶,這里的祭祖儀式有毛古斯、梯瑪跳神;舞蹈類有土家族擺手舞;音樂類有土家族哭嫁歌、山歌、打溜子、咚咚喹;工藝類有土家織錦等等。采訪中,我頓感這座“文化孤島”存在的意義,一個湘西封閉的小村寨,保存著完整的土家族原生態(tài)文化,老人們依舊用土家語交流,這里民風淳樸、生活簡單,人們和諧相處,服飾、習俗、建筑依然如故。雙鳳,號稱“中國土家第一村”,一直靜靜地躺在大山深處的一個角落里。這個不到400人的小村里出現(xiàn)了兩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彭英威與田仁信,他們一直生活在這詩一般的小村里……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的精神植被中的一朵奇葩,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人在逐漸逝去,許多藝術屬獨門絕技,口傳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絕藝亡。
我一到雙鳳村首先就開始采訪彭英威老人,在他家里,他手握一根長長的旱煙桿吸著,嘴里時不時地冒出一縷縷白煙,他不緊不慢地回答著我的提問,我的筆也在不停地記錄著他純正的土家語言與毛古斯舞姿態(tài)變化。
他對我說,他6歲便跟父親、爺爺學跳毛古斯舞,他從十五六歲時便常常出去跳毛古斯舞,先后帶有弟子120人。他說跳毛古斯,需十五六到20多人組成,為首的祖輩叫“拔步長”,其他的是小輩兒孫。無論輩份高低,渾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樹葉包扎,毛古斯的程序分為“掃堂”(意為掃除一切瘟疫、使后代平安)、“祭祖”、“祭五谷神”、“示雄”(表現(xiàn)全家族人的生存和繁衍),每個段落細節(jié)繁多,其中還有修山、打鐵、犁田、播種、收獲、打粑粑、迎新娘等等。說到激情處,他站起來用長長的煙桿比劃起幾個毛古斯的掃堂與示雄的動作。76歲的他,腳竟然能抬得老高,可見他的身子也還硬棒。
我們一直談到太陽落到山下時,夜與晝的交替時分,天空呈現(xiàn)一種深藍色的迷人色調,雙鳳村的人們在擺手堂前已經(jīng)點燃了篝火,追尋著由遠而近自成節(jié)律的敲擊聲,火光在人們臉上跳躍,人們跳舞、唱歌、狂歡著,將人類繁衍子孫的全部活動演示給剛剛進入成年的少男少女看,使他們從歌舞中獲得自身所必經(jīng)的實踐……這一儀式進行得十分有序,充滿了圣潔、自由的美感,絲毫也沒有現(xiàn)代的羞恥觀念。毛古斯舞是先人原始思維模仿的本能沖動,包含祖先崇拜和宗族認同、祈福禳災以及生存繁衍的生殖崇拜,為了繁衍后代,種族興旺是人類生命本能的感悟,這種繁衍意識的萌發(fā),通過舞蹈表現(xiàn)出來的是生命的激情與張揚。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2008年8月8日,永順土家族毛古斯舞作為湖南唯一代表在鳥巢參加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的表演,被有關專家稱為“最原生態(tài)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