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在說
“我已經開始有點兒厭倦這場好像永遠也玩不到THE END的游戲了。只要能守住資方在大的方面的原則,我同意在細節處做出適當的讓步,以使新賽季能夠如期揭幕。這對所有人都好。不是嗎?”——紐約尼克斯隊老板詹姆斯·多蘭
“讓他們(球員)看看我慘不忍睹的rA面,他們就知道我為什么不能做出妥協的原因了?,F在整個的經濟狀況不佳,很多行業都已今非昔比,NBA也不例外。很多人都在喊著‘妥協讓步’,可我希望讓步的那個人不是我?!薄死锓蛱m騎士隊老板丹·吉爾伯特
對于大衛斯特恩來說,協調球員工會和球隊老板達成一個新的勞資協議,結束已困擾聯盟三個月之久的停擺,是他在這個休賽期的主要任務。不過,和態度鮮明、寸步不讓的球員代表相比,讓那些財大氣粗的球隊老板做出妥協,同樣讓斯特恩撓頭不已。而這其中,彼得霍爾特被公認是一個極其難搞的強硬派人物。作為勞資談判中代表資方權益的球隊老板委員會的主席,這位馬刺老板被視為典型的“鷹派”人物。沒有他的點頭,斯特恩想要重啟談判,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么,霍爾特究竟出于什么原因要領銜資方的“鷹派陣容”呢?
眾所周知,聯盟中30位球隊老板雖然個個腰纏萬貫,但他們的資產卻并不相同。既有像保羅阿倫這種身家達上百億美元、把燒錢當成樂趣的超級富豪,也有像喬治辛恩這種謹慎持家、精打細算到骨頭里的小本生意人。而在“NBA老板財富排行榜”上,彼得霍爾特以1億美元的身家“有幸”和喬治·辛恩并列敬陪末座。所以在這次勞資雙方的全面博弈中,他執意奉行削減球員薪金,并設立硬工資帽的主張,也在意料之中。荷包不給力,只有節省點花。省下的,就是賺到的。不過,這并不是他態度強硬的最主要原因,霍爾特經營球隊的理念,決定了他必然會站在強硬的立場上。
NBA專欄作者大衛摩爾認為,其實大多數的NBA老板并不在意用在球隊經營上的那點兒錢。你能想象馬克庫班會因為給球員撕下一張9000萬美元的工資支票而輾轉難眠嗎?只要里克卡萊爾讓他拿到總冠軍獎杯,至情至興的庫班先生或許可以舍得賠上全部身家。對于這些財大氣粗的億萬富翁來說,球隊不過是一種為他們提供心理滿足的精神福利。只要能得到這種福利,他們極少會因為帳面出現一些虧空而戒了玩游戲的癮。
而霍爾特是依靠繼承祖業和經營拖拉機履帶生意起家的。和保羅阿倫或馬克庫班這種完全憑興趣成為球隊老板的人不一樣,他和邁克爾喬丹這種具有球員背景和濃厚NBA情結的人也不一樣,霍爾特還是想把經營球隊作為個人利益的增長點的。過去的十幾年,霍爾特也的確從馬刺隊身上賺到了不少錢。當大多數球隊都在賠本賺吆喝時,馬刺隊卻一直實現了正收益,而且帳面相當好看,遠比霍爾特同時經營的WNBA球隊和AHL球隊要亮眼得多。
自從1996年買下馬刺,霍爾特就提出了嚴格控制成本的經營主張,他認為有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花。而投資就要見到效益。到今天,他已經把馬刺隊打造成了一支不依靠羅致豪華陣容卻成功實現上位的球隊典范。很多人認為,雷霆隊近幾個賽季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模仿了馬刺隊的模式。霍爾特的經營哲學是——盡管馬剌隊的陣容只相當于一個小型球員超市,但同樣要制定遠大的奮斗目標,就像球隊榮譽室里陳列的那四座總冠軍獎杯一樣?,F在問題的關鍵是,他們要如何利用好蒂姆鄧肯職業生涯末期最后的剩余價值,保持馬剌的最強戰斗力,使球隊仍保持在聯盟金字塔的塔尖上,并實現霍爾特本人的利益最大化。很顯然,控制成本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保障。
作為聯盟中資歷最深的成功老板之一,霍爾特在此次勞資談判中,是資方當仁不讓的意見領袖,更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捍衛者。他參加了每次勞方與資方的雙邊談判,并成為大衛斯特恩重點想要爭取的對象。聯盟總裁當然知道,如果想要盡快搞定新的勞資協議,與身為“鷹派”領銜人物的馬剌老板建立良好的同盟關系,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新的勞資協議需要在30支球隊中獲得半數以上的同意票才能通過,而只要啃掉以霍爾特為代表的“鷹派”硬骨頭,相對緩和的“鴿派”就容易搞定了。只是不知霍爾特是否愿意賣斯特恩這個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