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日,NBA卻被一股空前的寒流籠罩著。勞資雙方談判已陷入到空前的僵局中,7月1日,NBA停擺已經是事實。NBA會停賽嗎?聯盟會因此遭受到毀滅性打擊嗎?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工會與工賊”,“富得流油的老板與衣不蔽體的工人”,這些傳統的罷工形象如今在這些千萬富翁與億萬富翁的利益爭斗中完全不適用,但本質卻沒有區別:勞動者需要更多的工資,資產擁有者即資本家們需要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
老板們以經濟危機到來、利潤太少為名希望勞動者們削減工資,但這次球員們的決心似乎很大,他們不想像1998年那樣再次失敗,這次要誓死捍衛自己的勞動成果。克里斯保羅等50名參加談判的NBA球員,統一著裝印有\"STAND”的灰色短袖T恤,彰顯了他們這次誓要堅持到底的決心。
能夠談判成功,就一定要雙方都作出妥協和讓步,但現在勞資雙方的心理價位相差70億美元之巨,而且在很多條文細節上分歧較大,誰都不肯犧牲自己的利益,又要表現強硬,因為新勞資協議最大的犧牲品將是NBA的球迷和那些年薪百萬美元以下的球員。“全NBA無產者聯合起來”
很多人應該還記得13年前NBA發生的那次臭名昭著的停擺,歷時長達191天,被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稱之為“世界末日”,不但令NBA蒙受了15億美元之巨的經濟損失,而且讓邁克爾-喬丹、“魔術師”約翰遜和拉里11白德用十多年時間培育出來的聯盟形象一落千丈。其實在1998年之前,NBA還曾發生了三次停擺,分別發生在1964、1976和1994年,分別解決了球員工會的地位被認可、大學未畢業的球員不能進入NBA的禁令被解除和沒有動用硬工資帽、新秀合同被限制等難題。但因為那三次談判沒有觸碰到最敏感的經濟利益神經,而且勞資雙方也及時達成了協議,致使它們不像1998年那次停擺令人刻骨銘心。
而今年的勞資談判,球員中已經沒有像當年的喬丹、巴克利、尤因等有聲望的巨星在前面一呼百應了,球員們明顯已經被分化,科比等人因為有長期合同而不想出頭,詹姆斯等人的言論更像是在為老板們說話。這絕對不是一次勢均力敵的對抗,所有要求都是老板們提出來的,球員們只有接受或者沒工作兩種選擇,他們被迫接受城下之盟只是早晚的事情。
雖然現在加內特、皮爾斯和克里斯-保羅等球星及年薪大戶也沖到了談判第一線。但他們的作用也僅限于些許的討價還價罷了。在勞方提交的建議書里,他們同意將球員工資占聯盟籃球相關收入的比例從57%下降到54.6%,但降薪總額在未來五年內不得超過五億美元;而資方雖然不再堅持無保障合同,但施行苛刻的“硬工資帽”(上限可能是6200萬美元)一直是他們的底線,并把簽訂協議時間延長到十年,同時強調NBA球員單賽季的總收入不得超過20億美元(這要比上賽季的21.5億美元縮水不少)。
雙方都想體面地結束談判,開始的一步不讓不過是為了最后達成協議爭取最大的利益。雙方都知道停擺的嚴重后果:不但NBA的球館、自由市場就此無限期封閉,而且會嚴重傷害整個聯盟以后的商業發展。按照規定,一旦勞資協議到期、又沒有新的協議達成,NBA將無權使用涉及NBA球員的各種文章、圖片以及視頻,那么各類與NBA有關的網絡媒體,將會在一夜間回到舊石器時代。比如說,如果有人不小心在一張俄克拉荷馬風光片中出現了凱文-杜蘭特的身影,或者是老鷹吉祥物哈利的身邊站著約什史密斯,那么圖片使用者就會有麻煩了。
巨人大衛的尷尬
當現年69歲、出生于新澤西的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出現在紐約麥迪遜花園的選秀現場時,他得到了現場最熱烈的噓聲……有很多人說NBA的停擺是斯特恩造成的,他正將聯盟導八混亂。這其實是種誤解,個人的力量總歸是有限的,而且客觀上NBA的確是遭遇到了危機。但一個必須承認的客觀事實是,斯特恩不再是令人信服的籃球領袖,他甚至找不到一種折衷的辦法來取悅勞資雙方。當然,這里有個偽命題,那就是“勞資雙方”不再是絕對對立的。要知道在NBA,球員的總收入要占到57%,而球隊老板的總收入則只有43%,一些球員甚至比老板還有錢。今天的聯盟,不再是球隊老板一家做大,而是球員、老板共同持有財富的聯盟。勞資糾紛說到底,就是這兩股勢力在搶奪資源。所以你會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現任NBA球員工會主席費舍爾還是一派老作風,強調矛盾對立,而忽略了兩個勢力集團利益互鎖的妙處。這正是現在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1998年停擺時,像喬丹一直是站在球員的立場上說話的,而現在如勒布朗的球員大佬基本不太發言,但他們的確是真正的受益者。斯特恩的問題是兩面都不討好。在老板一方,斯特恩的號召力已大不如前,他的財政大管家角色現在做得很不稱職。你要知道,現在有很多NBA老板只有三四十歲,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眾所周知,NBA75%的財富都是由猶太人把持著。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這股巨鱷勢力已走到第三代——第一代是生活在上世紀20世紀未經濟大蕭條時期,第二代則在戰后顯現出了自己的價值。但這些“富三代”一方面秉承了猶太人慣有的精明、錙銖必較等天性外,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事方法。他們對斯特恩越發不信任,這是有道理的。在現有協議執行的前四年里,聯盟每年至少都要損失兩億美元;上賽季NBA30支球隊中有17支是在負債經營,這也是自1998年NBA停擺以來球隊虧本最多的一季。在雄鹿隊老板赫伯-科爾提供的參議院財政報告中,人們發現由于球隊連年虧損,他已向三次貸款,總金額至少在5500萬美元。雖然此舉并不違規,但的確說明雄鹿隊在商業運作上的舉步維艱。而且,從2007年科比要求交易到2010年熱火組建“三巨頭”,球員的勢力越來越大。球隊老板們不想失去對球員的控制,所以他們勢必要回到談判桌上來。而在球員一面,由于斯特恩放任勒布朗·詹姆斯在去年夏天的所作所為,他也徹底失去了取悅球員的能力,最后連球迷也不買他的賬,斯特恩真的陷入到四面楚歌的境地。
“確保相互摧毀”
那么,NBA新一輪停擺要到什么時候結束?其實大家都明白現在是NBA的休賽假期,這期間的停擺其實只是做做樣子,只要在新賽季開賽前雙發達成協議,NBA下賽季的比賽根本就不會受到影響。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都擁有足以摧毀對方幾次的核力量,因此雙方領導人反而都不敢動用核武器,“確保相互摧毀”這一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居然令40多年的冷戰雙方相安無事。
同樣NBA勞資雙方也都明白一個基本道理:無論哪一方都有能力令聯盟關門歇業。認清了這一點,他們最終只會握手言歡。從現在來說,雙方頻繁地開會磋商,至少有個積極的態度,至于雙方的底線一直都騎虎難下,更多是談判的技巧。其實這就像樂福對盧比奧所說的:“你的錢只是暫時被封存在銀行里”,這代表了很多NBA球員的心聲:堅冰遲早會解凍,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事實是,NBA各支球隊并沒有因勞資談判因噎廢食,選秀、更換主教練等工作一直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有個非常明顯的信號是,原WTA總裁舒德偉剛剛升任NBA中國首席執行官,說明NBA開拓海外市場的戰略從未止步。退一萬步說,即使NBA再次停擺,也不會出現NBA球員大幅流失海外的情況。不過由于夏季聯賽的關閉,一些新秀球員為了備戰新賽季,可能會出現一些和歐洲俱樂部簽訂短約的情況(就像1998年的奧拉沃坎迪那樣),那些都無傷大雅。但像格蘭特希爾那樣曾經歷1998年停擺的老球員,或者真的會有退役的打算。
核冬天總會過去的,NBA的新賽季很快就會開打。
大浪之前小浪歡
選秀夜,三支西部勁旅,展開了一番大動作。剛剛贏得總冠軍的小牛,并沒有被奧布萊恩杯的光環蒙蔽雙眼,立刻投入了新賽季的運作。達拉斯人送出了手中今年第26號和第57號選秀權,從開拓者那里換來了西班牙悍將費爾南德斯和2007年新秀考波能的簽約權;開拓者則立刻將26號選秀權和老將安德烈-米勒送到了丹佛,從掘金換來了更年輕的組織后衛費爾頓;丹佛則重新迎回了安德烈-米勒——2003到2006年底,米勒在掘金打了269場比賽,并且全部是主力身份。
三支西部強隊連鎖交易完成之后,
《俄勒岡人報》很快作出一份統計:組織后衛是開拓者過去20年來變動最頻繁的一個位置,自從1992年總決賽之后,開拓者有過23名首發組織后衛。毫無疑問,費爾頓將成為第24個人選,剛剛過完27歲生日的他,來到了組織后衛的黃金年齡。
上賽季前半段在尼克斯,費爾頓打出了全明星球員水準的表現,但被交易到丹佛后,他失去了首發位置(掘金有意扶持年輕的泰勞森),而現在的開拓者是他的理想王國——波特蘭一直是“慢節奏的陣地戰球隊”,而費爾頓曾在拉里布朗麾下的山貓打了兩個賽季,對這樣的球風并不陌生。一旦開拓者決意提速,費爾頓同樣來者不拒,別忘了他在德安東尼的體系中也有上佳表現。
與費爾頓情況相似的還有費爾南德斯,西班牙人過去兩年在開拓者郁郁寡歡,一會兒想回家鄉打球,一會兒又希望被交易。如今被交易到達拉斯,費爾南德斯有相當大的機會成為二號位先發——他比史蒂文森更有攻擊力,比巴里亞更高,也難怪他第一時間就更新微博:“能夠轉會到一支如此有實力的球隊實在是太好了!達拉斯!!”
與之相比,安德烈米勒重回掘金后肯定會失去主力位置,好在他不像費爾頓那般,必須得到首發位置才能滿足。在35歲的年紀,米勒明確表示并不介意為年輕的勞森打替補,“作為一個老將,我是來幫助年輕人變得更出色的。”米勒說。
相比上述三支季后賽球隊之間的交易,山貓、雄鹿和國王三支樂透區球隊之間也進行了一樁涉及八名球員的連鎖買賣。他們向外界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下賽季,我們要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雄鹿在上賽季理應是一支季后賽球隊,但因為在進攻端表現乏力,大大拖累了球隊的戰績。數據顯示,雄鹿的場均命中率和場均得分,均排名聯盟倒數第一。因此,雄鹿才下定決心,在盡可能清理出薪資空間的同時,最大限度地解決球隊進攻火力不足的問題。
考慮到馬蓋蒂和薩爾蒙斯在上賽季的表現都不令球隊滿意——前者上賽季場均僅得到12分,較之前一個賽季下降了7.8分之多;后者上賽季場均得到14分,也比之前一年少了5.9分,他們兩人雙雙被交易離隊并不讓人意外,而密爾沃基人也因此得到了斯蒂芬-杰克遜和尤德里。杰克遜上賽季場均貢獻18.5分,他超強的個人能力,能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雄鹿進攻乏力的癥結。尤德里在上賽季也有場均13.8分和4.9次助攻進賬,更關鍵的是,他的投籃命中率高達50%。
遙想上賽季結束后,杰克遜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自己雖然已經33歲了,但他本人為了能在未來繼續承擔球隊領袖的職責,會更加努力地訓練、減輕體重。“杰克船長”絕對不只是說說而已,在被交易前,他就帶著奧古斯丁、夸梅·布朗等山貓球員提前開始訓練。但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行動并沒有打動山貓管理層,新任總經理里奇·周仍然義無反顧地將他送走。當然,山貓看中的并不是馬蓋蒂,而是今年的第七順位選秀權,并選中了“大本二世”比永博。
其實,如果不是國王隊挺身而出,山貓和雄鹿的交易是無法完成的——正是薩克拉門托人把他們的第7順位選秀權連同尤德里一起送到密爾沃基。國王方面考慮的是得到薩爾蒙斯后可以改善小前鋒位置上的薄弱,另外他們也得到了雄鹿的第10順位選秀權,并選中了今年選秀大會上的頭號得分強人——弗雷迪特。
選秀夜上還發生的另外一筆可能對聯盟格局產生影響的交易,而這與上賽季的西部常規賽第一馬刺有關。圣城在季后賽首輪被“黑八”后,早早就坐不住了,關于“GDP”將被拆開的新聞甚囂塵上。不過,馬刺的第一筆交易,并非是“呼聲”最高的托尼帕克,而是喬治-希爾。馬刺將這個被波波維奇頗為器重的三年級生送到步行者,換來15號新秀倫納德、42號新秀貝爾坦斯、一個交易特例和埃拉扎姆羅貝克(2005年第47順位被步行者選中)的簽約權。值得一提的是,圣安東尼奧吃進的三個球員都是小前鋒,補充側翼年輕血液的意圖十分明顯。
至于希爾,他是在印第安納波利斯長大,看著雷吉米勒用一次次絕殺幫助步行者成為聯盟頂級強隊,現在,他要盡力復制兒時偶像的工作了。
狼子野心
但是,明尼蘇達人真的會“安然”嗎?熟悉森林狼隊歷史的人都知道,他們一向都是選秀夜的頭號亂流,光是近五年他們就先后連夜交易掉布蘭登羅伊&鮑比·瓊斯(2006)、O.J梅奧&馬里奧·錢莫斯(2008)、泰·勞森&尼克卡拉希斯(2009)和盧克·巴比特&特雷沃布克(2010),只有在2007年他們稍顯安穩。不過在今年,森林狼隊索性玩到底朝天,一口氣做了六筆交易。除了被卡塔爾國家隊歸化的原剛果人唐吉·恩貢博因虛報年齡問題出現疑點,其余的都已通過聯盟審核正式生效。但問題是,這五筆交易從20順位的莫迪埃尤納斯起,到43順位的馬爾科姆·李止,順位越換越低,這顯然大悖常理,大衛·卡恩到底想干什么?
通過兜售莫迪埃尤納斯和2009年六號秀喬尼·弗林來換取老中鋒布拉德·米勒,從補強陣容的角度考慮是無可厚非的。米利西奇始終不能令球隊滿意,而為得到老米勒,森林狼隊甚至放棄了克里斯卡曼;中途放棄尼科拉·米羅蒂奇和博揚·博格達諾維奇這兩名高水平的國際籃球天才也不難理解,因為這兩人和各自的母隊都有長約在身,后者更是和皇馬續約到2016年,他們暫時都不可能到NBA打球,明尼蘇達聰明而富于經驗的球探系統顯然已為卡恩做出了取舍。
但是,換來的新秀又送出去,卡恩為什么要兜這么大的圈子?那你不妨看看森林狼隊在這一連串羅圈式的交易中都得到了什么:2012年的一個首輪選秀權和兩個次輪選秀權。如果不是此前為了彌補弗林體檢不合格而額外送出的一個2012年次輪選秀權,他們在明年的新秀儲備會更多。但這并不是明尼蘇達人的真正目的,森林狼隊并不缺少年輕人,我想這些只是他們后續交易的添頭,一旦NBA勞資糾紛的堅冰被解凍,卡恩一定會干出點什么大事來。
其志不在小。森林狼隊最初想得到保羅-加索爾,這絕不是一支常年樂透區球隊能有的想法。但是當湖人隊希望能因此得到凱文樂福時,他們馬上就吃到了閉門羹,而且卡恩的語氣非常決絕,沒有絲毫回旋的余地。接著,盧比奧前來報到。在標靶中心舉行的一次非公開新老隊員見面會上,樂福和盧比奧顯露出了他們會成為未來一對偉大組合的雛形。卡恩顯然要把盧比奧塑造成一名球隊的代表性球員,這個任務相當艱巨,而且對未來充滿很多變數的盧比奧來說一一很多人認為他甚至防守不住任何人——帶來的負面傷害也會很大,但至少卡恩已確定了球隊的“雙核”。那么,森林狼隊的第三核在哪里?
對此,我們必須要在“榜眼秀”德里克-威廉姆斯身上找到答案。當森林狼隊手中的二號簽還像奶油一般純潔的時候,他們就對威廉姆斯不是很感冒。明尼蘇達人不可能讓一個榜眼坐板凳,也不會讓經過考驗的邁克爾·比斯利給威廉姆斯騰地方。因此,很早卡恩就打算把二號簽兜售出去,甚至動過換來納什的腦筋。森林狼隊一扔出繡球,響應者也非常踴躍,勇士(蒙塔·埃利斯)、76人(伊戈達拉或是賈維爾·麥基)都是積極競標者,火箭隊更是提出了不下十種的交易方案。但他們提出的報價都不能令森林狼隊滿意,因此在選秀會前,二號簽還是明尼蘇達人的。但這并不代表森林狼隊就打算留用威廉姆斯,卡恩如此篤定,基本出于兩個理由:第一,卡恩認為,他們手中的二號簽要比很多人想像的更有價值;第二,卡恩相信,新工資帽將會嚴格限制NBA各隊的工資單,他們肯定會削減一些薪資支出,以適應新形勢。
所以,卡恩這樣想是有道理的。攢集一些年輕、便宜的潛力股,在新賽季就可以換到一大批經驗才華相當可觀的老兵,來扶植年輕人的成長。這有點像丹尼-安吉在幾年前,僅僅在六周時間里就為皮爾斯招攬到雷·阿倫和加內特的情形。請注意,我們認為卡恩只是換回些中檔老將是沒有意義的,森林狼隊更需要那種有才華的球員,尤其是在25—30歲之間的,這非常重要。才華就是才華,這種東西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取代的。也就是說,森林狼已經有了積累自己“三巨頭”的趨勢,而且我認為他們絕對有能力招攬到一位大合同球員,比如說拜納姆、加索爾、克里斯·波什或者是約什·史密斯——以一個相對便宜的交易價格。看來,“三巨頭”已經深刻改變了這個聯盟,連森林狼這種魚腩球隊也開始動手了。
但是像森林狼這樣一支“超人”球隊,球員的缺陷往往和他們的名聲一樣突出——樂福防守一般,運動力也有限;盧比奧幾乎不會自己得分;安東尼-蘭多夫是個籃球歪才,而比斯利就像是往來于標靶中心和外太空間的怪獸。能領導這樣一支擁有各種獨特技能的主教練,沒些真本事是不行的。庫特·蘭比斯當然不能適應這種要求,過去兩個賽季在森林狼隊32勝132負的糟糕執教戰績,已經說明了蘭比斯的能力。卡恩很早就要他提交一份有關下賽季的執教計劃書,實際是在提示蘭比斯這里已經沒有你的位置了。在辭退蘭比斯后,像小畢克斯塔夫、華盛頓大學功勛主教練洛倫佐羅馬爾都成為熱門人選。但實際上這些人都不是卡恩所中意的,他的目光已瞄向一位大師級人物:K教練。據卡恩的一位密友說,他已多次嘗試過私下和老K接觸。不管成敗如何,你可以看出卡恩的野心有多大。
如果下賽季一支由老K執教的“三巨頭”球隊在明尼蘇達冉冉升起,你就必須對卡恩和森林狼隊另眼相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