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球是巨人的天下,那么,如果給“巨人”下一個嚴格的定義的話,究竟多高才算得上“巨”呢?七英尺三英寸,也就是2.20米,是一個令人信服的高度。
有人問過姚明,“上面的空氣怎么樣?”
姚明回答:“很新鮮。”
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去巨人的世界里,感受一下那里的空氣吧。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高大、健壯的人有一種莫名的崇拜,這種感覺到現在仍然留在我們的基因里。
在八十年代中期,凱爾特人隊全盛時期,拉里伯德和他的隊友們曾經打賭,看誰能在2.31米的馬努特波爾頭上扣籃成功。不過,最終沒有人能夠贏走這筆巨款;
朝鮮2.34米的巨人李明勛本來能力平平,但很多人仍然希望他能進入NBA,并非常想看到他和姚明對位時的情形;
姚明初入NBA時,大家最關心的,不是他的籃球技術如何,而是他到底有多高?他的身高從2.23米、2.26米、2.27米最終定格在了2.29米;
每一年的選秀大會上,幾名能跑能跳的搖擺人,往往都不如一個2.20米以上的長人引人注目。河升鎮、波多科爾金、塔比特等人都在不錯的順位被選中,雖然他們在此后的表現并不如人意;
為了找到一名優秀的巨人,NBA的球探甚至挖掘到了遠在南非、只會講已經消亡的霍屯督語的2.41米的中鋒庫都,但最終因為通訊和語言的問題這名在2004年只有19歲的少年沒能來到NBA……
然而,如今的NBA,2.20米以上的長人卻越來越少,上個賽季,聯盟中只有三名真正的“巨人”,分別是姚明、“大z”和哈希姆·塔比特。2011-12賽季,這種情況不會改變——因為今年的60名新秀當中,身材最高的球員也只有2.11米。當然,如果“大Z”下賽季退役的話,火箭隊將成為聯盟中惟一擁有“巨人”的球隊。顯然,NBA正在步入一個沒有“巨人”的時代。
這種局面的造成并非偶然。
首先是“巨人難覓”。大多2.20米以上的巨人,都深受“巨人癥”的困擾,一般生活自理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打球了,真正的籃球天才可以說是萬里挑一,朝鮮的李明勛以外,哈薩克斯坦出現過2.38米的尤維斯·阿基泰維,利比亞有2.45米的蘇勒門納什努什,日本有2.36米的岡山泰隆——曾在1981年選秀第八輪第十位被金州勇士選中,俄羅斯有2.40米的亞歷山大斯澤涅科,烏克蘭有2.39米的維克塔·扎波拉尼,塞內加爾有2.29米的馬里科塞德比……但包括中國的孫明明在內的這些球員們卻都不能達到NBA的級別。
其次,無論天賦高低,技術好壞,所有巨人球員都不能擺脫傷病的侵襲。上賽季,姚明、“大Z”和塔比特加起來總共打了124場比賽,總出場時間只有1609分鐘,場均只有不到13分鐘,相對于NBA全部400多名球員來說,簡直微不足道。
膝關節、踝關節、腰、背等位置的傷病對于巨人們來說猶如家常便飯,多一寸身高,便多了一分負荷,也多了一成風險。在NBA歷史上所有2.20米的球員當中,職業生涯出場最多的球員是馬克伊頓,也只有875場,排名第二的是荷蘭中鋒里克·施密茨,867場,姚明在職業生涯前三個賽季只缺席三場比賽之后,最近兩個賽季只打了五場比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雖然NBA很希望出現個2.20米以上的“巨人巨星”,但事實上,“巨人”們并不適合NBA,而NBA的整體風格也很難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在崇尚表演的NBA,難有“巨人”們的容身之地。自從邁克爾喬丹橫空出世之后,兩米左右的球員便成了聯盟的主宰,他們扣籃、拉桿、空中滑翔、后仰投籃,然后引爆觀眾們雷鳴的尖叫……而“巨人”們能做什么呢?無論投籃還是扣籃,都缺少空間感——扣籃大賽上,2.13米的霍華德只能憑借耍寶和噱頭來取悅觀眾,盡管如此,大家還是愿意讓屢屢失誤的內特。羅賓遜成為冠軍。而蓋帽和籃板球,不管“巨人”們在這兩方面做得如何出色,人們都認為那是他們應該達到的,事實上,想在對抗激烈、速度超快的NBA得到任何數據都并非易事。每一次快攻,每一次攻守轉換,“巨人”們都必須和小個子球員一樣來回折返,而同樣的動作,他們要比其他人消耗更多的能量。在那些小個子得分后衛領軍的球隊里,“巨人”們更是在一次次徒勞的折返跑中用盡了力量,展現自己特長的機會少之又少。
“你絕對是球場上最一眼可見的人。”馬克伊頓說,“人們對球場上的大塊頭球員總是有特別的期望。”
“別人希望你拿到每一個籃板球,封蓋對手的每一次投籃,如果隊友在前場處于下風,而對手又不斷得分,他們就會希望你挺身而出拯救球隊。”曾隨湖人隊奪得1985年總冠軍,并在三年后隨活塞隊打進總決賽的2.26米的查克·內維特說,“因為你是場上離籃筐最近的球員。”
同樣的動作,小個子球員做出來更容易被記住,因此大家記住了麥迪爆扣布拉德利,記住了內特·羅賓遜封蓋姚明——其實嚴格意義上根本不算是一次封蓋,在這些經典的畫面里,“巨人”們只是背景而矣。
在這種情況下,迄今為止NBA還沒有誕生過“巨人巨星”,里克·施密茨雖然進攻能力突出,但防守和對抗都是短板;馬克伊頓雖然五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包括第二防守陣容,并且保持著場均3.5次蓋帽的聯盟歷史最高紀錄——第二是波爾(3.34次),但進攻能力卻非常弱,11個賽季場均得分從未達到10分以上,場均得分只有6分;拉爾夫·桑普森起點非常高——三屆NCAA最佳球員和1983年NBA最佳新秀,并且在1986年司湖人隊的季后賽中上演了轉體270度絕殺,但他的身體在NBA的高強對抗之下只勉強維持了三個賽季;惟一有機會創造歷史的是薩博尼斯和姚明,但前者來到NBA的時候已經年過30,而后者雖然還有機會,但在腳傷的困擾之下也非常渺茫了。
更為悲慘的是,“巨人”球員們在退役之后的境遇往往都非常凄涼。馬努特·波爾已經離開了我們,和他一樣高的穆雷桑始終在和“巨人癥”做斗爭,而那部分身體還算健康的球員,也幾乎早已被球迷們遺忘,就好像他們從未在NBA打過球一樣。
看到這里,是不是應該對這些NBA賽場上的巨人們多一些尊敬,多一些支持呢?
曾經馳騁過NBA的巨人們
斯維德·哈爾布魯克
身高:2.21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5.5分、6.6個籃板球
哈爾布魯克在俄勒岡州立大學讀書時,就在籃球上展示了其過人的天賦和實力,這讓他的NBA路途也被人們一致看好。但事實并非如此,哈爾布魯克在NBA只呆了兩個賽季,作為最早的NBA巨人,他在28歲進入NBA。在1960-61賽季和1961-62賽季哈爾布魯克效力于錫拉丘茲民族隊,之后便黯然退役。
蘭迪·布魯爾
身高:2.21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6.8分、4.4個籃板球
畢業于明尼蘇達大學的布魯爾在1983年首輪第18順位被雄鹿隊選中,在NBA總共打了11年,職業生涯先后效力過雄鹿、森林狼、老鷹和國王四支球隊。在美國本土的巨人中,布魯爾算是非常不錯的,他表現最好的一個賽季是1987-88賽季,出場81次場均貢獻12分和6.8籃板球。
馬努特·波爾
身高:2.31米
國籍:蘇丹
職業生涯數據:2.6分、4.2個籃板球
在離開蘇丹時,波爾根本不會打球,但最終還是被急功近利的球探很快地推入聯盟。1985年,華盛頓子彈隊在選秀第二輪第31順位選了波爾,在新秀賽季里,他平均每場5次封蓋創造了NBA單賽季紀錄。在十年的職業生涯里,波爾惟一留下的就是他的“特制火鍋”,有八個賽季他的場均蓋帽數都排在聯盟前十位其中兩個賽季排名第一,他連續四次封蓋對手的鏡頭,已經成為NBA永恒的經典。
皮特·約翰·拉莫斯
身高:2.21米
國籍:波多黎各
職業生涯數據:1.8分、0.7個籃板球
拉莫斯是2004年的第二輪新秀,被華盛頓奇才隊選中。新秀賽季拉莫斯參賽六場,一共得到11分和4個籃板球,此后便被球隊送往NBDL的羅阿諾克隊進行鍛煉。在發展聯盟,拉莫斯表現不錯,還入選了2006-07賽季的全明星。2007年夏天,拉莫斯回到了BSN聯賽繼續自己的籃球生涯。
基斯·克勞斯
身高:2.21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3.9分,2.9個籃板球
克勞斯在大學期間有著不錯的表現,場均貢獻8.4分和12.2籃板球,整個NCAA生涯場均送出5.87個蓋帽。同時,克勞斯還以場均6.36個蓋帽打破了大衛·羅賓遜保持的NCAA場均5.91個蓋帽的紀錄。克勞斯在1997-1998賽季以非選秀球員身份加盟洛杉磯快艇隊,但僅打了三個賽季的比賽,便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涯,2008年曾經一度加盟CBA聯賽的云南紅河隊。
查克·內維特
身高:2.26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1.6分、1.5個籃板球
內維特在1982年第三輪17順位被火箭隊選中,職業生涯先后效力過火箭、湖人、活塞、公牛、馬剌五支球隊。雖然在NBA混了九年,但內維特始終只能為球隊提供一些犯規和用來應付垃圾時間。九個賽季,內維特一共打了155場比賽,居然沒有一場首發出場,而且從沒有在NBA單賽季中出場過一半以上(43場),至始至終的邊緣球員。
河升鎮
身高:2.21米
國籍:韓國
職業生涯數據:1.5分、1.5個籃板球
河升鎮是繼姚明之后的又一位亞洲巨人,他在2004年第二輪第17位被開拓者選中。河升鎮進攻能力極其匱乏,除了補籃和扣籃外幾乎沒有威脅。因此在開拓者呆了兩個賽季,打了46場比賽之后,“小河馬”送到了雄鹿,只打了一場季前賽,就由于實力和十字韌帶傷病被新東家裁掉。現在的他只有老老實實呆在KBL(韓國聯賽)。
亞里山大·拉多杰維奇
身高:2.21米
國籍:黑山
職業生涯數據:1.7分、2.4個籃板球
在進入NBA之前,拉多杰維奇在美國的巴頓社區學院讀書。1999年的選秀大會上,拉多杰維奇在首輪第12位被猛龍隊選中,但新秀賽季僅出席了三場比賽,場均貢獻2.3分、2.7個籃板球。四年之后的2004-05賽季,拉多杰維奇被爵士隊簽下,在打了12場比賽后便再度消失NBA賽場。
普里斯特·勞德代爾
身高:2.24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3.4分、1.9個籃板球
芝加哥出生的勞德代爾在1996年,2月288順位被老唐隊選中,此前曾在希臘短暫打球,新秀賽季在場均5.1分鐘的出場時間里,貢獻3.2分和1.2個籃板球。第二年,勞德代爾被交易到掘金隊,但僅打了39場比賽,場均3.7分、2.6個籃板球。兩個賽季后,勞德代爾離開NBA,在美國的CBA聯賽打了一些比賽,接著又返回了歐洲,加盟了保加利亞的盧克大學隊。在保加利亞的五個賽季,是勞德代爾職業生涯最成功的時期,他同時獲得了該國的國籍。
斯拉夫科·沃尼斯
身高:2.26米
國籍:塞爾維亞
職業生涯數據:——
沃尼斯在2003年第二輪第10順位被尼克斯隊選中,隨后被交易到了開拓者隊,因此也算黃金一代的成員。沃尼斯在NBA僅打過一場比賽,出場三分鐘,得到一次犯規。2004年夏天,沃尼斯加盟了亞海聯的布杜克諾斯特球隊,在那打了三個賽季的比賽后,沃尼斯在2007年10月和亞海聯的一支球隊簽署了一份三年的合同。
帕維爾·波多科爾金
身高:2.26米
國籍:俄羅斯
職業生涯數據:0.7分,1.5個籃板球
在進入NBA之前,帕維爾·波多科爾金曾在俄羅斯聯賽和意大利聯賽效力,表現還可以。2004年,波多科爾金被爵士隊選中,圓了自己的NBA夢,但他隨即被爵士交易到達拉斯。在小牛隊的兩個褰季,波多科爾金僅參加了六場比賽,一共得到了4分、9個籃板球和1次蓋帽。在NBA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后,波多科爾金選擇回到自己的國家打球。
馬克·伊頓
身高:2.24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6.0分、7.9個籃板球
“魔術師”約翰遜曾說過:“如果你想要成名,你就要打敗馬克·伊頓。”這是對伊頓最好的獎賞。
伊頓能加入NBA或許只是一場意外。他在高中里更加喜愛水球這項運動,在高中畢業后他做了幾年的機械工,最后被塞匹斯學院的一個助理教練慧眼相中。在那里打了一個時間的籃球后,伊頓轉學到了UCLA,而在這座名校里他并沒有能夠獲得多少出場時間。
盡管在UCLA默默無聞,伊頓還是在1982年的選秀大會上被爵士隊在第四輪選中。在加入到NBA后,他迅速展露出了自己在防守方面的天賦,并逐漸擠到了爵士隊先發中鋒的位置上。
在伊頓的巔峰期,他是一名驚人的蓋帽手和防守專家,曾兩次獲得NBA年度最佳防守球員(1985和1989)。在1985-86賽季,他更是場均拿下5.56次蓋帽,創下了NBA的歷史記錄。而其職業生涯場均的3.5次蓋帽也是聯盟無人企及的。伊頓從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一直是聯盟中數一數二的防守球員,隨后他開始受到傷病的困擾,最后在1992-93賽季結束后被迫退役。
伊頓曾經入選過一次全明星賽,他的53號球衣也被爵士隊退役。
肖恩·布拉德利
身高:2.29米
國籍:美國
職業生涯數據:8.1分、6.3個籃板球
布拉德利在大學期間就廣受關注,1993年,他以選秀榜眼的身份加盟76人隊選中。新秀賽季,布拉德利場均貢獻10.3分、6.2個籃板球和3次蓋帽。12個賽季的職業生涯,布拉德利先后效力于76人隊、籃網隊和小牛隊,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球隊的首發中鋒。2004年,由于受到膝蓋傷勢的困擾,布拉德利狀態急劇下滑,一年后,他宣布退役。值得一提的是,在隊友諾維茨基的勸說下,布拉德利加入了德國國籍,并曾代表德國隊奪得2002年男籃世錦賽銅牌。
扎伊德魯納斯·伊爾戈斯卡斯
身高:2.21米
國籍:立陶宛
職業生涯數據:13.8分、7.7個籃板
作為1996“黃金一代”中的成員,“大Z”已經拖著他的傷病之軀在NBA馳騁了13個賽季。和前輩薩博尼斯一樣,“大Z”是歐洲的典型中鋒球員,擁有遠程攻擊能力,籃球智商高,這也是他能夠長久立足NBA的重要原因。“大Z”的能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小皇帝”詹姆斯更是將其視為心腹,從克里夫蘭一直跟到邁阿密。如今,36歲的“大Z”仍然沒有退意,他似乎能夠成為出場最多的2.20米以上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