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是建市僅8年的廣西最年輕的地級市之一。建市之初,百業待興,發展建設任務相當繁重,更加需要培才引才聚才促發展。近年來,崇左市緊緊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等重大歷史機遇,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努力為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新興城市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保證。
一、創新機制,激活人才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決于機制。只有用好人才,才能體現人才價值、發揮人才效能,使人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近年來,崇左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新興城市實際,不斷完善人才選拔、培養和引進機制,擴大人才總量、提高人才質量、盤活人才存量,把人力資源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一是創新選人用人機制,充實黨政人才隊伍。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打破地域、行業和身份界限,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地“招才引智”,有效擴大了黨政人才總量。率先在全區探索試行干部德的評價標準和辦法,推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全程記錄辦法,提高選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科學化水平。特別是去年以來,崇左市加大公開選拔、公推公選等競爭性選拔力度,開展的面向全國公開選拔領導干部、面向全市公推公選處級領導干部、在市直單位中量化擇優選拔處級非領導職務干部等工作均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共選拔了78名優秀黨政人才。今年初開展的面向鄉鎮事業單位公開選拔年輕鄉鎮領導班子工作,有效緩解了鄉鎮黨政班子來源不足的問題,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支持,為充實基層黨政人才隊伍注入了新活力。
二是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機制,培養知識技能型人才。崇左市的產糖量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一,錳礦資源儲量居全國首位,如何在研發新產品,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實現產業升級換代,迫切需要建設培養一支知識技能型人才隊伍。為此,我們結合重點產業發展需要,按照《崇左市行業企業高技能人才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全面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工程。如憑祥萬通國際物流公司與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等24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實訓合作關系,培訓了3000多名高等院校的學生,成為交通部指定的國家級物流技術研發與實訓基地。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聯合多所名校,舉辦了清華大學中層干部領導藝術與管理智慧專題研修班、中南大學首期中信大錳中高層管理人員MBA班等,培養造就了一批高素質、高學歷的管理和專業型人才,還先后選送1500多名委培生到南寧石化高級技工學校、南寧技工學校培養。為吸引更多品學兼優的畢業生加盟公司管理和技術人才隊伍,2009年以來,每年捐資100萬元,在廣西大學設立“中信大錳獎學金”,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三是創新人才小高地建設機制,集聚高端人才。我們把人才小高地建設作為推進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快速有效地聚集人才,先后創建2個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和23個市、縣級人才小高地,基本實現了物流、有色金屬、熱帶林業、蔗糖業、冶金、建材等重點產業和特色產業的全覆蓋,為產業發展集聚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如依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憑祥物流園區建設的廣西物流人才小高地,已打造成廣西面向東盟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日本全日通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及國內40多家物流企業、進出口貿易公司進駐,匯聚了300多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大批專業技術人才。熱帶林業人才小高地圍繞國家林業建設需求,參與多項國家及地方科技項目協作研究,先后承擔研究項目(課題)42項,其中國際合作2項,國家科技部項目13項。依托中信大錳建設的廣西錳業人才小高地,以事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10多名國內錳冶煉行業的領軍人才加盟。今年初柔性引進區外14名技術顧問,其中包括被我國冶金界尊稱為“選礦王”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余永富等,引進全國錳業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廣西錳業協會會長、高級工程師詹海青,“863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黎貴亮等為代表的享譽行業的高端人才。
二、搭建平臺,鍛造人才
為有效發揮優勢,利用資源科學合理地引進人才,我們堅持以園區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搭建人才與項目對接的有效平臺。
一是以特色產業為依托,強化人才引領作用。圍繞“中國糖都”建設,我們加大對制糖業等特色產業的扶持,有效實現人才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需求相匹配。積極“筑巢引鳳”,聘請了“農業百名頂尖人才支撐工程”5位甘蔗專家作為產業發展顧問,推動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于今年與湘桂企業集團簽署了科技轉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企業共建三千畝高產良種培育與病蟲害防治綜合繁殖基地,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甘蔗生產。湘桂集團利用自身發展制糖循環經濟的產業優勢,與清華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實施20萬噸微藻生物柴油項目,從而形成人才引領產業、產業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環。
二是以項目為載體,豐富人才創業舞臺。我們緊緊依托崇左市城市工業區、廣西中國—東盟青年產業園區、憑祥綜合保稅區等重點產業物流園區,充分做好項目文章,搭建人才與項目對接平臺,快速有效地引進人才與項目,帶動引進一批高層次專家、企業家和各類人才到崇左創業發展。投資9億多元的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一期工程已通過國務院聯合驗收組驗收,封關運營。為加快推進陸路東盟南崇經濟產業帶建設成為人才、科技和經濟新高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重點產業核心競爭力,以產業匯聚一大批高層次科研機構和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我們制定了《崇左市科技創業園建設實施方案》、《崇左市科技創業園優惠政策和入駐條件》,近期將啟動崇左市科技創業園建設。通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項配套服務措施,實現人才、項目、資金的聚集效益,為人才創業提供堅實的平臺,形成以園區引項目、以項目聚人才、以人才促發展的局面。
三是以科技服務平臺為抓手,培養農村技術人才。為解決農業技術難題,我們建立了科技“110”科技信息服務網,打造區、市、縣、鄉(鎮)、村五級聯動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聚集廣西農科院、廣西畜牧研究所、廣西水產研究所等區內外及本地50多名專家,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信息發布、遠程技術培訓及遠程診斷等服務,先后為我市培養了一大批農村實用型技術人才,為農業、水產畜牧業、果蔬業等行業的農民群眾解答各種技術難題2萬多個,促成農產品交易8700多萬元,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優化環境,廣聚人才
環境好,則人才聚;人才聚,則事業興。針對崇左新建市實際,市委提出,環境越艱苦,越要營造一種讓人才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為一切有志之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更大的發展空間和優良的發展環境。
一是優化人才干事創業的政策環境,打造引才聚才的“磁場”。崇左市委市政府把營造人才干事創業的政策環境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去謀劃和推進,先后制定出臺了《崇左市融入北部灣經濟區建設2008—2015年人才發展規劃》、《崇左市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暫行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等30多個政策文件,明確各類人才培養、引進、選拔、使用等措施。安排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為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發放住房、安家費補助等。出臺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管理規定,給予科研經費、進修培訓、崗位津貼等方面的扶持和待遇。注重加強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培養,加大人才評比表彰力度,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中信大錳公司工程師陳南雄被中組部確定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教授易忠榮獲第七批“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專家”稱號。
二是優化人才干事創業的社會環境,打造留住人才的“港灣”。我們不斷增強人才干事創業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事業心,通過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每年春節前夕,黨政一把手都帶領有關部門人員到北京、南寧慰問崇左籍專家,通過舉辦崇左同鄉座談會、聯誼會等活動,傾聽他們對家鄉建設的意見建議。市四家班子領導成員每人相對固定聯系1-2名優秀科技人才,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如市領導經常看望慰問長期在崇左從事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關心支持他的事業。同時,我們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先后引進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等一批高層次人才。積極推薦做出突出貢獻的各類人才參選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社會職務,授予先進、優秀、模范等榮譽稱號。
三是優化投資創業環境,打造創業平臺和投資“洼地”。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和投資“洼地”,是承載人才、培育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寬廣舞臺。崇左市委市政府通過舉辦各種論壇、經貿合作洽談會等,積極搭建人才與項目對接平臺,快速有效地引進人才與項目。通過舉辦“陸路東盟崇左看”——首屆國際商務文化節、“中國—東南亞陸路通道經濟發展論壇”等高層次人才合作交流論壇和經貿合作洽談會等,組織本市企業與科研人才洽談,先后吸引了武漢理工大學、長沙礦冶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等15所科研院所與憑祥物流園區、中信大錳、新振錳品等重點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柔性引進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等8名領軍人才,擔綱“高性能無汞堿錳電池級電解二氧化錳材料開發”、“熱能回收型氧化錳微波還原焙燒技術開發”等國家“863項目”,有效帶動和促進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
事業召喚人才,崇左市將全力打造人才核心優勢,營造更有吸引力的發展環境,努力用事業吸引、造就、激勵人才,以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助推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新興城市,實現富民強市新跨越。
(作者系中共廣西崇左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