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多發的出口有三個,一是沖擊物價,二是形成資產價格上漲,還有一個是在銀行里睡覺。不能簡單地說貨幣發多了,流動性比較強,一定會帶來物價上漲。
為了談清2012年中國經濟會怎樣這個問題,必須把當前中國經濟所處的大的格局搞清楚。到底中國經濟處在什么大勢之中,兩句話可以概括出來:第一句話就是我們處在一個發達國家經濟、社會全面動蕩的時代,發達國家既包括歐洲,也包括美國、日本;第二句話中國經濟自身的結構、格局也面臨著重大調整的時期,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想不想,這個經濟結構已經出現了調整,而且還會出現更加廣泛的、更加深刻的調整。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兩件事情,這兩件事情都不可重復,沒有可持續性。一是靠相對寬松的國際經濟金融市場和比較寬松的出口環境;二是依賴著土地、房地產的發展,依賴著各個地方政府出讓土地,從農用地轉成非農用地這個轉換過程中獲得的巨大的收入。可以這么講,這個做法事實上在一定程度上把未來增長的資源提前消費了,所以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愿意不愿意,房地產的政策調整是必須出臺的,可能不是以限購的形式,而是以其他的形式出現。這是大勢所趨。
落實到明年和后年,中國經濟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我想其中第一個變化是增長速度不可避免地會有放緩,會有一定的下滑。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今年10月15日發布了根據宏觀經濟模型所給出的預測。我們預測,今年全年增長速度是9.2%,比去年的10.4%明顯下降了。我們預測,明年的增長速度會進一步下滑、放緩,放緩到8.5%。
同時,農產品的價格是整個CPI最主要的推動因素。今年糧食價格、豬肉價格漲得比較快,根據往年的經驗,我們預測明年的糧食價格持續上漲的壓力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我們模型預測的結果是明年的物價增長速度會回落2.8%相對比較溫和的水平。
這個形勢下,我們也預測明年貿易順差會進一步放緩,大概在明年或者后年貿易順差會從危機前的8%左右降到幾乎是零。今年的外貿順差我們預測是占GDP1.6%,大概在1500-1600億美元的水平。明年、后年會進一步下降,基本達到貿易平衡的格局。
關于物價的問題,我再次聲明,2.8%的預測結果是模型推出來的。模型不會講話,模型是告訴我們機械的統計方面的結論。剛剛我說農產品是我們的解釋。
貨幣發行量比較高會不會帶來流動性過剩、過高引起物價上漲?這是個關鍵問題。我想,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大家逐步看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貨幣的多發也好、低發也好,它的出口有限,一個是物價,一個是資產價格,還有第三個出口是在銀行里睡覺。所以我覺得不能簡單地說貨幣發多了流動性比較強,一定會帶來物價上漲。
貨幣多發,什么情況下沖擊物價?如果產量不夠,如果百姓很多需求沒有滿足,拿了錢之后久旱逢甘雨,拿了錢馬上消費就形成物價上漲。什么時候形成資產價格上漲?預期。如果預期房價要漲就是推波助瀾。什么時候進到銀行?如果老百姓覺得暫時沒有投資機會,肯定進銀行。這個事要客觀、仔細地深入研究。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劉彥華在對作者采訪基礎上整理而成,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李稻葵: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