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華:為生活編織童話
桐華的筆名也很有意思,乍一聽很一般,再一想,哦,原來是“童話”的諧音。網上有很多書友更愿意親昵地稱她為“張小三”。她畢業于北京大學,曾在中國銀行從事金融分析工作,后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讀財經類專業碩士。
2005年桐華下筆《步步驚心》時,正是孤身一人在美國求學的日子,一個語言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讓她想到了寫一個人到陌生環境的故事。這也是她正式動筆寫的第一個故事。小說中,若曦一步步在康熙朝走下來并非桐華的臆想,“沒有天馬行空,每一步推進都很自然,有心理依據,也大都符合歷史”。也許這正是《步步驚心》贏得那么多觀眾和讀者認同的原因。
寫文是一個寂寞和糾結的過程,而讓桐華堅持下來并持之以恒的唯一理由就是:喜歡。“喜歡一件事情,自然會想去做,也自然而然想做好。所以我覺得想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最先要問自己的一句話是,我真的喜歡嗎?即使一分稿費沒有,即使一個讀者都沒有,我仍然能快樂地寫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寫吧。”“寫作人的誠摯是最重要的,因為讀者會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你的誠摯。”
正是因為這份喜歡與誠摯,從《步步驚心》《大漠謠》《云中歌》再到現在的《曾許諾》;從《被時光掩埋的秘密》再到《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無論是古代、神話,還是現代,桐華總能用她細膩的筆觸勾畫出不落俗套的風景。
“很多人寫愛,寫得感人的不少,寫得慈悲的不少,寫得纏綿的也不少,而寫得驚心動魄的,唯此一人。”這個平凡又神奇的女子,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只有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些對于重要的人的付出和堅持,也許更像是一種不能磨滅的信念,深深地鐫刻在所有人的心中。
滕萍:請把我埋在武俠小說里
藤萍原名葉萍萍,是廣州中山大學法律系的才女,畢業后做了戶籍民警,卻又是武俠言情小說界的人氣寫手,她駕輕就熟地游走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里,創作的27部武俠言情小說先后在國內各出版社出版,語言清麗,構思精巧,令人不忍釋卷。
在外公的“不良影響”下,藤萍7歲就開始看小說,10歲嘗試創作,雖然都是一些幼稚天真的文字,卻為她后來的厚積薄發打下了基礎。在大學里,創作武俠言情小說成為她除了學習以外生活的全部內容。一開始,她只是把寫小說當做一種生活樂趣,直到有一天,她的武俠言情小說《鎖檀經》被推薦參加某雜志社舉辦的全國浪漫小說征文大賽,并榮獲第一名,從此后,藤萍成了國內武俠言情小說界的著名寫手。
性格有點古靈精怪的她創作小說的過程也很有幾分“傳奇色彩”,比如說給男主角起名字,“拿一本字典或佛經或唐詩宋詞或任何其他書,往地上摔,拿來看翻開那頁有哪幾個像名字的,比如……遠目,也許這樣比較好”;而說起給武俠小說中的經典招式起名字,秘訣就是“司以使用成語大辭典”;當被問到怎樣打造小說主線的時候,她的答案則是“主線就是你要講的最重要的那個故事,然后不斷地給主角制造麻煩”……
聽起來很是天馬行空的創作過程,卻不是想象中那么隨意,在表面的無厘頭下,藤萍藏著一顆謹慎對待文字的心。有讀者說:“阿藤不是在寫書,是在創造奇跡。”鐵忠粉絲這樣總結:“阿藤的作品背景一向氣勢恢弘,角色也是陣容龐大,若想浮光掠影地瞄一瞄,估計就容易想不通人物關系,猜不透前因后果,而且這個女人善于用大量的詩詞歌賦來考驗我們的理解能力,也許就在她沒完沒了的抒情寫意之中就暗暗埋下了什么伏筆。”
面對盛贊,藤萍很謙虛:“我一直都不是好的言情作者,寫愛情不是我的長處,當然我也會盡撾嘗試。我在努力學習寫情節,但本質上我依然是個人物派,所以就會習慣性地往人物身上加東西,我希望他更豐富更多而,結果就是他妖孽化了……我錯了我會改的。”
語者:生活是一場漫漫嘉年華
寐語者是完美主義的處女座,喜歡看電影,喜歡旅行,喜歡朋友,喜歡動物。被譽為“濃情天后”的她,在個人介紹里這樣寫道:阿寐,80女,以行路為志,以寫字為趣,以生活為一場漫漫嘉年華。閑來雕琢文字,娛己娛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寫言情小說,純屬無心插柳,卻很慶幸終于做了有意思的事。
寐語者有著很重的民國情節,在她看來,民國是一個可以和春秋戰國南北朝相媲美的時代,充滿各種各樣的沖突,風云激蕩,而發生在那個時代的愛情更讓人刻骨銘心、柔腸百轉。也正是這種思緒,促使她創作了《衣香鬢影》《千秋素光同》和《明月照人來》這三部令無數網友為之淚下的民國言情小說。
同許多作家一樣,寐語者的創作靈感總是在生活中尋覓。去旅行的途中,經過一座廢宅,會想象它繁盛之時,曾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偶遇一對姿態從容、相攜相伴的老人,會透過那滿頭銀發看到人生中的細水長流……無意中邂逅的這些被歲月遺忘的人和物,會讓她產生強烈去了解的念頭,突然有一天提起筆來,故事就出來了。有些網友說,阿寐的小說有其他言情小說少有的厚重感,也許這份“厚重”就源于她對生活的留心與積累。別人以時代寫愛情,而她是以愛情寫時代。
談起寫言情的初衷,寐語者說:“只是想寫給和自己一樣年齡不小也不大,對現實有所悟,對夢想仍不棄的女孩子,她們心中有少許世故,也有掩不住的浪漫。一味的純美言情,對于她們太甜膩,已經欺騙不了味蕾。”所以寐語者的書里有一些很現實的東西,甚至可能是殘酷和堅硬的,就如我們每個人所立足生存的處境,而最終她愿意留一線美好和溫暖,給那些堅強生活的女孩子。
匪我思存:寫故事的人,只是截一段故夢給人看
2003年,她以“匪我思存”為筆名在網上連載原創小說《裂錦》。這個從《詩經》古老句子中尋覓到的名字,漸漸被網上讀者們尊稱為“匪大”。轉眼8年過去,她成了18部小說的作者,8部電視連續劇的原著者,國內原創愛情小說領軍人物。2010年搬上熒屏并占據收視榜首的《佳期如夢》和《來不及說我愛你》,至今還在各大衛視上招惹著眼淚和嗟嘆。
解釋自己筆名的時候,匪我思存說:“匪是匪,我是我,思念抑或思考,而我在這里,你在天涯的那端。年紀小的時候,青春飛揚,總有這樣的執拗,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幸福那樣短,捧在手心,舍不得遺忘。”
她笑稱自己能把所有作品看成言情小說,但對自己寫作風格影響最大的永遠是《紅樓夢》,偏好情感細膩的故事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心中總記著那種繁華落盡,也許這就是她為什么總愛寫悲劇的原因。
她說:“寫故事的人,只是截一段故夢給人看,是白瓷盞里飄著的榮莉香片,是手倦拋書午夢長,是窗外的月色映著梅花,而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
“國內原創愛情小說領軍人”身份之外的匪我思存,仍然在做著自己本分的財務工作。她不想丟掉這個平凡的職業,要把生活圈子和寫作分開,要有同事,有朋友,有非常普通的生活,有柴米油鹽和八卦,踏踏實實地過著日子。她說:“我一直不覺得‘匪我思存’是我,這是兩個人,不寫作的時候,我就從這個身份里跳出來,是一個真正的普通人。”
這個普通人的人生中也許沒有她作品中那么多的戲劇和沖突,她帶著幾分閑淡告訴我們:“人生有著出乎意料的盛大和豐沛,亦有著不可思議的困苦與貧瘠。不論我們擁有什么,放棄過什么,得到過什么,失去過什么,憧憬著什么……不論未來有什么樣千辛萬苦,不論曾經歷什么樣的歡聲雷動,仍舊堅定勇敢地活下去吧。”